第298章 諾獎的黑曆史 (二合一!所以晚了點!)
作者:顧屈      更新:2021-07-02 21:24      字數:6953
  雖然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是在12月10號開始的。

  ??但是在頒獎之前,斯德哥爾摩會有一係列的諾貝爾周活動,陳長安自己也被主辦方安排了一場獲獎者講座。

  ??所以他在12月3號的下午,就抵達了斯德哥爾摩。

  ??這次前來參加諾獎頒獎晚會的,加上陳長安一共二十人。

  ??其中五個是江正他們幾人,並不會跟著陳長安一起進主會場。

  ??剩下的十四個人裏麵,有兩位是提前安排好的保衛人員,懂得都懂。

  ??其他人就真的都是陳長安的親朋好友了,包括他爸媽和雲珩等參與了人工造血設備的主要研發人員,以及關寇。

  ??其實沒必要非得湊夠十四個人的,本來一開始他都沒打算讓關寇占一個進會場的名額。

  ??但是不知道咋回事,陳長安又感覺自己拿獎的這個榮耀時刻,關寇不能親眼目睹,還怪可惜的,所以就鬼使神差的也算上了她。

  ??坐上了大使館專門準備的車隊後,陳長安就跟著大使館前來迎接他的工作人員,前往了大使館。

  ??在大使館安排的加長林肯上,陳長安見到了專門前來迎接他的諾貝爾基金會副主席約希普·哈頓,他同樣也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一位院士,和中科院的院士算是一個級別的。

  ??“歡迎您,陳長安先生,我本來想稱呼你為博士或者教授,但是發現這個稱呼並不合適,所以隻能叫您先生了。”

  ??陳長安的笑容微微一滯,得,再次被降維打擊了。

  ??在諾貝爾周這個教授不值錢,院士滿地走的地方,他一個本科學士,屬實有點拉了跨。

  ??陳長安在心裏暗下決心,回國了就準備論文,趕緊把博士學位給拿到手,再去領幾個榮譽教授的聘書,增補個院士職稱!

  ??不然以後在科研界,都不好意思做自我介紹了。

  ??約希普·哈頓的調侃自然是善意的,他見陳長安表情一滯,便立馬開懷大笑道:

  ??“mr.陳,恭喜你獲得了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你在醫療行業做出的貢獻,令我們這些老家夥感到十分的震撼,也許天才都是如此,總是能在在最好的年紀中,做出令世界震撼的科研成果。”

  ??陳長安握住了約希普·哈頓伸出的手,笑著說道:“過獎了,我隻是運氣比較好,一直走在正確的科研路線上而已。”

  ??“NONONO,陳先生,能夠確定自己的科研路線是正確的,並且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的科學家,並沒有多少,你已經是人類醫療領域曆史上少數幾位閃爍著智慧光芒的傳奇了。”

  ??“不管是人工造血設備,還是後來貴公司的心肌細胞治愈藥劑,癌症特效藥,都是值得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出色成果,所以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那群評選人,選擇將今年的生理學和醫學獎頒發給你。”

  ??約希普·哈頓提起這事,立馬就讓陳長安想到了自己獲獎的蹊蹺之處,不由疑惑的問道:“約希普·哈頓院士,我有一個疑問,希望您可以幫我解答一下。”

  ??“哦?請問。”約希普·哈頓微微一笑,一副有問必答的表情。

  ??“為何諾貝爾獎的組委會決定今年把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我?”

  ??陳長安十分不解的說道:“如果說在人工造血設備上市的第一年,那時候我剛好25歲,與諾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同歲,甚至還比他年輕三個月,那組委會破例將獎項頒發給我,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那年卻並沒有將獎項頒發給我。”

  ??“既然如此,為何時隔僅僅兩年後,組委會又改變了想法,選擇在今年為我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件事情不隻是陳長安不理解,可以說幾乎所有關注諾貝爾獎的人都無法理解。

  ??按照正常情況,這件事情都非常的不合理,非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猜不到組委會那些評委的深意。

  ??陳長安可是對其中的內情非常的好奇,這一見到約希普·哈頓院士,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答案。

  ??約希普·哈頓院士眉毛一挑,他早就猜到陳長安可能會問這個問題了,這事其實也確實怪諾獎組委會,或者說怪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那群評選人。

  ??“事情是這樣的,陳先生,2023年的那屆諾獎,其實原本我們是希望你能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但是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評選人在內部投票的時候,一度僵持不下,幾位德高望重的評選人,都希望維持傳統,不應該為還沒有經過足夠臨床考驗的技術和科研成果頒獎。”

  ??“所以最終2023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與你失之交臂。”

  ??卡羅林斯卡學院是負責最終評選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的機構,要說諾貝爾獎的六個獎項中,哪個獎項的評選人最保守、嚴謹、古板,非卡羅林斯卡學院莫屬。

  ??或者說這些搞醫學的人,相對於其他學科,更為嚴謹。

  ??要說原因嘛,可能是因為當年卡羅林斯卡學院吃的那場虧,額葉切除手術!

  ??1949年,外科醫生莫尼茲憑借前額葉白質切除手術,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然而這件事情,卻是諾貝爾頒獎史上最大也是最丟人的汙點!讓諾貝爾獎的名譽蒙羞了近半個世紀!

  ??事情的經過很複雜。

  ??在20世紀以前,醫學界對於人腦的研究存在大量空白,對精神疾病更是束手無策。

  ??但是1935年,莫尼茲根據一些過往的頭傷病例,發現人在額葉受損的情況下,並不直接影響生命,更多時候是性情上的變化。

  ??後來他參加了一場神經學的學術會議,會議上,一個科研實驗室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切除部分額葉的猴子,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性格變得冷漠,不再活潑。

  ??在得到這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後,莫尼茲腦子裏出現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如果給狂躁的精神病人進行這種手術,說不定能徹底治愈精神病!

  ??當時還是神經外科醫生的莫尼茲,大膽的就開始進行了人體實驗。

  ??一開始的試驗方法非常的殘酷,他在精神病患者的頭顱上開兩個小孔,然後往腦內倒酒精溶液破壞前額葉的神經纖維。

  ??但是術後的恢複狀況意外的不錯,原本非常暴躁的精神病患者性格變的判若兩人,變的非常冷淡、乖巧,不具備攻擊性。

  ??這個結果自然是讓莫尼茲非常驚喜的!他又繼續進行了多次實驗,前後七八位患者都獲得了如此“成功”的效果。

  ??並且,在實驗的過程中,他還改進了手術方式,從一開始簡單粗暴的直接往腦子裏灌高度酒精,變成了另一種更為殘忍的手術器械:空心針!

  ??空心針的用法很簡單,在為精神病患者頭顱開洞之後,將空心針插入大腦額葉位置,隨後針的頂部延伸出導絲,通過來回滑動,就可以破壞前額葉的神經連接,再吸出額葉組織!

  ??幸運的是,莫尼茲的第一批20例手術的病人都幸存了下來,而且患者術後基本上都沒了之前的癲狂、躁動、抑鬱等行為,並且也沒有留下任何嚴重的後遺症。

  ??而且他當時因為發明了腦血管造影術,是一個在國際上非常有盛名的大醫學家。

  ??所以當他1936年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報告後,立馬就在全球掀起了一陣熱潮,不少國家都有醫生開始嚐試這種新手術,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功。

  ??在如此喜人的成績襯托下,當年莫尼茲自信的宣布道:“額葉切除術是一種簡單、安全的手術,很可能是一種可以高效治療精神障礙的外科手術!”

  ??莫尼茲立馬成了全世界許多神經外科醫生的偶像!

  ??時間走到1945年,另一位叫做弗裏曼的美國醫生,他作為莫尼茲的追隨者,不但在額葉切除術上造詣頗深,甚至還青出於藍勝於藍!

  ??弗裏曼醫生再次細化了這個手術的程序,並且發明出了一種更加快速和簡單的,甚至可以讓任何一家小診所醫生都可以實施的手術方案:冰錐療法!

  ??具體的操作就是先把病人重度電擊麻痹,等到病人進入無意識狀態後,通過每隻眼睛的上麵刺入破冰錐並通過徒手攪動破冰錐來切除前額葉。

  ??這種手術不但簡便快捷,而且還不需要很嚴格的消毒措施,隻需要簡單的電擊工具、破冰錐、小錘子和簡易的手術台便可執行,甚至都不需要開顱和麻醉,隻需要從眼睛處刺入破冰錘就行。

  ??這種簡單的手術方法,在弗裏曼的推波助瀾下,迅速風靡全美的精神病院、醫院和診所!

  ??20世紀40年代後半段,因為戰爭的原因,導致了大量的精神疾病患者,這個手術也因此風靡歐美各國。

  ??諾貝爾獎的評選委員們在看到額葉切除手術的效果這麽“好”的情況下,哪怕當時國際輿論上對這個手術有很多的爭議。

  ??但是在1949年,額葉切除手術最風靡的時候,諾獎也還是選擇將醫學獎頒發給了莫尼茲,為額葉切除術的火熱又添加了一把柴火!

  ??在諾獎都幫其背書了的情況下,這一手術迅速的在歐美世界流行了起來。

  ??甚至額葉切除術治療的對象,也從一開始的嚴重精神病患者,轉變成了任何暴力、弱智、犯罪的社會不良分子。

  ??也就是說,隻要人們認為你不聽話,有暴力傾向,或者不服管教,那麽就會被送去進行額葉切除。

  ??手術實施對象的門檻一降再降,從精神病患者到焦慮症,再到暴力罪犯、政治犯和同性戀甚至是壞脾氣的小孩子都被列入其中。

  ??最後甚至淪為隻要給錢就可以做的手術,已然徹底泛濫。

  ??後來根據統計,1936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之間,美國大約實施了4萬到5萬例這樣的手術!

  ??而在其他國家,也同樣有數萬人接受了這一手術的“治療”,其中包括了很多孩子!

  ??一位母親曾經是這麽描述做過額葉切除術的女兒。

  ??“手術以後,女兒的靈魂像是被抽走了,變得麻木和木訥,沒有情感,完全變了一個人。”

  ??很多因為調皮搗蛋、不聽管教,脾氣暴躁,多動好動等等原因被家長帶去做了手術的孩子,性格都變得孤僻,神情變得呆滯,沒有人格可言。

  ??當時額葉切除手術在美國流行到什麽地步?

  ??甚至總統肯尼迪的妹妹,因為患有智力障礙並精神缺陷,具有暴力攻擊性和危險性,也被送去進行了額葉切術手術。

  ??而且手術還是由夫裏曼親自操刀的。

  ??可是手術的效果並不理想,肯尼迪的妹妹手術後智商變得比之前更低,相當於2歲孩子,語言能力也受損,甚至變得終身無法自理,隻能在輪椅上度過餘生,最後被送進療養院,被整個家族有意識的拋棄了。

  ??隨著手術的普及,以及二戰結束後科學技術和醫療技術的突飛猛進,額葉切除術恐怖的副作用才終於被人們徹底弄清楚。

  ??接受了額葉切除的病人高級思維活動被破壞,變得像行屍走肉一般,溫順、昏睡、沉悶、冷漠、無精打采、六神無主、神情呆滯、任人擺布!

  ??六十年代末,有學者統計了患者手術後的表現,發現真正治愈精神疾病,並且人格健全的人隻有極少數。

  ??大多數人都喪失了情感,少數還變成了植物人。

  ??確實,精神病也許是改善了,甚至治好了,因為人都變成了沒有性格的傻子了,自然就沒有精神病這一說了。

  ??由於手術過程不可見,連醫生自己都是憑感覺做手術,拿著鐵錐往人體最精密的大腦中亂攪,自然毫無任何嚴謹可言!

  ??拿一個冰錐在腦子裏亂攪合,不把人直接弄死那都已經是運氣好了,還指望能治好精神病,甚至治好一切性格疾病,這種事情在現在看來簡直是拿生命做兒戲!

  ??但是在那個年代,卻被眾多神經醫生奉為真理。

  ??最後直到1970年,美國多個州才立法禁止額葉切除手術,取而代之的是用藥物治療精神疾病。

  ??而將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這個手術的評選人們,自然也難逃其咎。

  ??科學界最具分量的諾貝爾獎都頒發給額葉切除術了,普通人自然十分信任,哪怕是醫學家,在那個知識貧乏的年代,一時之間也無法做出確鑿判斷,隻能放任其發展。

  ??最終,才釀成了如此後果!

  ??其實就今天來看,當年的這場慘劇,沒有任何人做錯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甚至到如今,對於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來說,額葉切除手術也未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隻是被禁止了而已。

  ??現在看起來非常荒誕的事情,實際上卻是非常符合“探索真理”的一個過程。

  ??所以,從那之後,卡羅林斯卡學院對新出現的醫療設備和手術術式,都是持懷疑態度的,不會輕易將獎項頒發。

  ??一個新的醫療技術出現,通常情況下都需要經過十年甚至幾十年的臨床驗證,將“真理”探尋完畢,確保其的安全性和正確性後,才會真正蓋棺定論。

  ??不管是新的醫療設備,還是一種新的手術術式,都是如此。

  ??一個90年代發現的丙型肝炎,直到2020年才領到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的就是不再出現像額葉切除手術這樣的烏龍事件。

  ??在通過漫長的時間,確定手術或者醫療技術的正確性後,卡羅林斯卡學院才會將獎項鄭重的頒發出去。

  ??陳長安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才非常不解,自己為什麽能2年就拿到生理學和醫學獎。

  ??約希普·哈頓院士在解釋了為什麽陳長安沒拿到2023年的生理學和醫學獎之後,才說起了為何今年又決定給他頒獎。

  ??“但是,陳先生,不得不承認,你是一個十分具有創造性的人,在人工造血設備出現後,短短不到兩年,這款設備就在全球普及了,幾乎隻要有醫院的國家,就一定至少會有一台人工造血設備。”

  ??“現在全球的血製品,有超過三分之二,都是由人工造血設備生產的,自然獻血的血製品通常都是一些稀有血型,以及單純的血漿采集。”

  ??“在如此大量的使用數據的支撐下,兩年就已經足夠讓我們確定人工造血設備的安全性了,畢竟人體的血液代謝隻需要短短二十多天,還不到一個月。”

  ??“兩年,24個月,已經足夠血液代謝24次了,全球數億使用了人造血製品的患者,身體都一切正常,沒有任何的後遺症出現,這已經足夠證明,您研發的人工造血設備是安全且值得信任的。”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不為你送上這份你應該得到的榮譽呢?”

  ??約希普·哈頓院士笑了笑,有些感歎的說道:“你知道的,現在諾貝爾越來越被詬病老年化,獲獎人的平均年齡一年比一年高,已經很久沒有年輕的血液出現了。”

  ??“其實我們也很希望可以將諾獎頒發給一些年輕人,讓諾獎可以年輕化一些,但是要有可以頒發的對象才行啊!”

  ??“好在,你出現了。”

  ??“哪怕是嚴謹古板的卡羅林斯卡學院,也不得不承認,今年你已經足夠有資格拿下生理學或醫學獎了。”

  ??“在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又有什麽理由不給你頒獎呢?”

  ??陳長安在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釋懷一笑。

  ??合著說來說去,還是因為人工造血設備太牛逼了,效果太頂了,隻用兩年時間,就證明了自己的絕對安全性,讓諾獎也不得不為之正名!

  ??陳長安微笑著對約希普·哈頓院士感謝道:“我明白了,謝謝您的解疑。”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