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視覺感知裝置成品!
作者:顧屈      更新:2021-07-02 21:24      字數:2939
  大概半個小時後,陳長安就抵達了研究中心。

  ??在和門口的幾個保衛人員簡單打了個招呼後,他就直奔王嘉的實驗室了。

  ??一進門,陳長安就發現王嘉組的研究員都圍成了一個圈,湊在實驗台旁,他根本靠近不了。

  ??陳長安隻好出聲喊道:“讓我看看!”

  ??研究員們這才注意到陳長安,紛紛給他讓出了一條道。

  ??走近之後,陳長安才看清了實驗台上放著的東西,有些激動的說道:“這個就是你們組裝出來的實物?”

  ??此時桌子上正放著一副純黑色的護目鏡,一塊用透明玻璃裝好的視覺感知芯片,以及一塊大概化妝蛋大小,用來接收和傳輸信號的處理器。

  ??陳長安因為全程參與了視覺假體裝置的研發工作,所以很清楚這三樣東西怎麽使用,不過他還是有些不確定的說道:“你們測試了嗎,功能是否正常?”

  ??傅怡點點頭,代替王嘉向陳長安述說道:“我們已經測試過數據轉化和傳輸功能了,一切都正常。”

  ??“我們的這個設備其實就是一個視網膜假體,原理就是取代人體視網膜的感光功能。”

  ??“原本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畫麵,是因為光從外界進入眼球,然後經過角膜、晶狀體、玻璃體之後聚焦到了視網膜上,然後然後視網膜將獲得的信息轉換成生物電信號,通過視神經傳導到大腦視皮層,我們就看到了外界的畫麵。”

  ??“大部分視力有障礙的患者,都是視網膜病變而產生的,就算有些因為角膜脫落、晶狀體磨損等等其他原因導致的重度近視,乃至視障,也並非不能通過現代醫學治療。”

  ??“唯獨隻有視網膜疾病,無解。”

  ??“而我們這款視覺假體裝置是不需要角膜、晶狀體、玻璃體這些複雜架構,甚至都不需要視網膜,完全是獨立的一套係統。

  ??隻需要通過一個微型攝像頭,就可以直接獲取外界視覺信息,然後通過植入到視網膜後的芯片連接視覺神經。”

  ??“這顆視覺感知芯片,可以將通過信號處理器加強後的電子信號,轉化為大腦皮層可以理解的生物信號,這樣盲人就能看見外麵的世界。”

  ??陳長安點點頭,拿起了台上放著的信號處理器,細細的打量了一下。

  ??單從外觀上來看,這個信號處理器看起來就是個方方正正的小金屬盒,再連接上了一塊圓形導體。

  ??其實一開始,不管是王嘉,還是陳長安,都沒有想過要設計這麽一個外置的信號處理器,他們原本的設計想法是所有的數據處理環節都依靠那塊視覺感知芯片來完成。

  ??可是設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幹,目前的芯片科技,根本達不到這個技術。

  ??雖然瑞康電子那邊的技術工程師不負眾望,與豪威科技合力開發出了一塊適用的視覺感知芯片。

  ??但是,這塊隻有拇指大的芯片,功耗和市麵上常見的芯片是一樣的。

  ??要知道芯片是有功耗的,而有功耗,自然就會發熱。

  ??一般家用的CPU,在滿負荷工作的時候,溫度飆到六七十度都是正常情況,也沒有人會在意。

  ??而與視覺感知芯片差不多大小的手機CPU芯片,工作溫度一般也保持在20-50度,在持續滿負荷工作的時候,四十多度是很常見的。

  ??這對手機和電腦來說,可能是小問題。

  ??但是視覺感知芯片是一顆植入到眼部的芯片啊,而且一天都是持續十多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

  ??如果一塊小拇指大的金屬,在眼睛裏持續保持四五十度的高溫,誰能受得了?

  ??人發燒40度以上都是超高燒了,會把腦子燒壞掉的!

  ??一塊芯片長期在體內維持四五十度的溫度,那這就不是個醫療設備了,而是個殺人凶器!

  ??所以無奈之下,陳長安隻能選擇修改方案,為植入體內的這顆視覺感知芯片減負。

  ??咋減負呢,自然就是將原本需要它處理的數據轉化工作,給轉移到外部工作。

  ??這就誕生了這個方方正正的外置處理器。

  ??重新設計的方案中,搭載在護目鏡上的微型攝像頭采集到的畫麵數據,將不會直接傳輸到植入到體內的那顆視覺感知芯片中,而是傳輸到外掛在耳朵旁邊,靠近太陽穴位置的這個處理器。

  ??然後處理器再將這種電子信號,經過計算和處理,轉化成大腦皮層可以理解的信號,然後再將轉化好的信號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傳輸到體內的視覺感知芯片中。

  ??而這顆植入的視覺感知芯片,將不再負責數據的處理和轉化,隻負責和視神經的連接工作,通過刺激視神經來產生生物信號,然後這個處理過的生物信號就會順著視神經傳輸到大腦內。

  ??這樣,患者就可以接收到經過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麵。

  ??整個傳輸環節,聽起來很複雜,但是實際上卻非常的迅速。

  ??在全程通過無線信號傳輸的情況下,從攝像頭捕捉到畫麵,到大腦接收到信號,一共也就隻會有大概1-3毫秒的延遲。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來說,3毫米的延遲,基本上患者是感覺不到的,大腦接收到的畫麵在患者看來,就是實時的。

  ??大家玩個電腦遊戲,10-20毫秒的延遲,都幾乎感覺不到任何延遲感,更何況3毫秒。

  ??至於整個裝置的供電係統。外部的處理器自然是使用光電池,無需充電電池或者定期更換電池,單單隻給一個處理器供電,一塊光電池已經足夠日常使用了。

  ??而微型攝像頭,使用的是可拆卸的可充電鋁電池供電,微型攝像頭的功耗很低,一塊鋁電池可以使用十天左右,沒電了更換一個鋁電池就行,患者隻需要常備兩個鋁電池,用來替換使用就行。

  ??而最最重要的植入到眼內的感知芯片,自然也同樣是使用與之一同植入眼內的光電池獲得電力。

  ??之所以最終成型的視覺假體裝置會有一個黑色的護目鏡,為的就是給感知芯片供電。

  ??這個黑色的護目鏡具有聚光的作用,護目鏡中產生的強IR光能被用於為植入電池供電,這樣植入到眼內的感知芯片就可以長期工作了。

  ??現在市麵上的光電池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這種小型的光電池更是有幾十家企業可以生產,便宜又好用,還能解決植入硬件供電的問題,簡直是科技利器!

  ??一個搭載了微型攝像頭的護目鏡,一塊掌心大小的微型處理器,以及一塊拇指蓋大小的視覺感知芯片,就這麽組成了瑞康醫療的第一代視覺感知裝置!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