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介入手術
作者:顧屈      更新:2020-12-14 01:45      字數:2374
  姑蘇市一院b棟六樓,心內科的病區內。

  陳長安帶著一行十數人,在心內科的一間談話室裏,見到了主管姑蘇市心內科的大主任紀昌達,這位主任今年已經五十二歲了,不過在醫療行業裏還不算是高齡。

  他除了腦袋上光禿禿的,身體還是保養的很不錯的,畢竟做介入手術需要穿著重達幾十公斤的鉛衣在血管造影機放射出x線的導管室裏工作,一邊接受著射線的侵蝕,一邊手拿著導絲、導管小心翼翼的為患者解除疾患。

  所以如果沒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是做不了介入手術的。

  進入談話室後,陳長安與紀昌達主任雙方寒暄的握了握手,便客氣的說道:“聽說紀主任現在還有在做介入手術,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紀昌達招呼著一行人坐下後,拿起自己的濃茶茗了一口,有些自得的說道:“哪裏哪裏,陳總廖讚了,我們這些搞醫療的,本身就是為病人服務,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話雖然說的很輕鬆,但是實際上做介入手術可和一般的普通手術不同,更累的同時,風險更高!

  如果把介入手術室的醫生比作蠟燭的話,那麽他們就是在照亮患者生命的同時,慢慢地耗盡自己的生命。

  與其他科室的同事相比,做介入手術的醫生皮膚損害的患病率會增加4倍多,頸背部及膝蓋等病痛增加近6倍,白內障增加近5倍,在導管室工作16年以上,以上各種風險會明顯遞增。

  而一些在導管室工作的醫務人員,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護士,得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症的風險也會增加數倍。

  其中心髒介入醫生、心電專家、護士和技術人員等長期處於輻射狀態下的工作人員都有很高風險,而醫生的風險還要明顯更高於技術人員和護士!

  導管室的工傷已經不算是什麽大新聞了,基本上半數相關工作人員都會患有這些職業病,其中腰椎受損的最多,因為他們每次做手術的時候還需要穿著幾十公斤重的鉛衣站著進行手術,腰椎能受得了就有鬼了!

  而且介入醫生頭頸部方麵的腫瘤發病率也遠遠高於普通人,畢竟鉛衣無法很好的保護頸部以上的部位,頸部和頭部長期暴露在輻射下,肯定容易引發腫瘤。

  所以現在做介入手術的醫生大部分都是比較年輕的,一般四十多歲的醫生就已經很少做介入手術了,像紀昌達這種五十二歲還在介入手術一線,經常做介入手術的醫生,確實很稀少了。

  光憑這一點,紀昌達就已經贏得了陳長安的敬意和崇高的讚美。

  “紀主任,我們今天前來心內科的原因您也已經清楚了,我們南鬥試驗中心有一個項目需要進行心內科方麵的臨床試驗工作,希望您可以幫忙多上心。”

  陳長安笑了笑,直接表明了來意,和這種擁有十分高的敬業精神的醫生,沒必要玩什麽虛的,反而會讓他不開心,還不如直來直往的更好。

  紀昌達顯然也是這麽認為的,他眯著眼睛笑了起來,語氣十分輕快的附和道:“這事我已經收到通知了,陳總的動作真是快啊,人工造血設備推出才小半年吧,居然又要進行新產品的臨床試驗了,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而且我看了看項目介紹,居然還是一種生物基因藥劑?可以替代起搏器的工作?”

  紀昌達長歎了一聲,有些感歎的說道:“現在技術的進步真的太快了,沒想到我這輩子居然真的能看到生物起搏器的出現,原本還以為至少還要三十年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技術的。”

  “陳總,你們瑞康醫療實在是太厲害了,真不知道是怎麽做到的。”

  陳長安陪笑著點點頭說道:“當然,科技總是在進步的,不管是生物科學還是生命科學,一直都是在穩步向前發展的,我相信以後還會有更為先進的治療手段出現的。”

  “目前我們的生物起搏器項目已經在動物身上進行了很全麵的試驗,成績十分的喜人,而且並未發現任何後遺症或者其他嚴重的後果,所以才要進行更進一步的人體臨床試驗。”

  “如果人體臨床試驗也沒有任何問題,可以證明產品的安全性與療效的話,我想以後廣大的心髒起搏障礙患者,都將會被根治,而不會像現在這樣,還需要植入機械起搏器來代替心髒工作。”

  “我始終認為,比起額外植入一些複雜的機械設備來代替或者刺激受傷的心髒繼續工作並非長久之計,讓受傷的心髒痊愈,恢複原本的功能,才是正確的做法。”

  紀昌達十分認同陳長安的說法,他作為一個臨床醫生,對患者的治療方案自然是更傾向於治愈疾病,而不是靠外部設備來替代人體生病的器官工作。

  “陳總,你們的這個基因藥劑需要利用介入手術進行注射?”紀昌達想起了分發給他的試驗報告中的描述,有些疑惑的問道。

  陳長安解釋道:“我們的生物起搏器項目的治愈手段是需要將兩種不同的基因藥劑注射到人體心髒內的,雖然我們在動物實驗時,是直接開胸注射的,但是如果在人體上進行治療,使用開胸手術就有些不合適了,刀口大,風險也高,而且預後也很麻煩。”

  “而介入手術經常用於腫瘤治療時進行體內注射化療藥物,控製腫瘤生長,我就琢磨著,既然介入手術可以進行體內的藥物注射,那麽自然也可以用於我們基因藥劑的注射。”

  “這樣患者不需要開刀就可以將藥物注入到心髒的竇房結中,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而且預後也更輕鬆,不開刀的話也不會有太大的痛感,對患者也更好,不是麽?”

  比起開胸手術,介入手術的優越性可太高了,光是不需要在胸上劃拉一道十幾厘米的刀口,就已經勝過一切了!

  雖然介入手術有那麽一點的輻射危害,但是病人又不像是醫生需要長期的接受這種輻射,病人五六年才做一次手術,一次也就不到半個小時,對身體產生的危害完全可以忽略。

  所以綜合看下來,進行介入手術治療,才是注射基因藥劑的最好方式!

  紀昌達細細琢磨了一下,認為確實是這個道理,便點頭答應道:“行,我們科室接下來會大力配合貴公司的臨床試驗工作,受試者的招募以及談話方麵就交給我們了。”

  “不過手術醫生也必須由我們醫院的醫生來負責,這點陳總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

  陳長安點點頭,笑著說道:“那是自然!”

  就算是讓他負責,他團隊裏也找不到會做介入手術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