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奪命72小時 (求推薦票!)
作者:顧屈      更新:2020-11-30 16:51      字數:2336
  像人造血細胞這種十分重量級,甚至可以引發醫學界地震的超前技術,哪怕獲得了臨床審批,也會是被重點關注的對象。

  光是臨床機構就選了三家三甲醫院同步進行,一家是陳長安的老朋友姑蘇市一院,另外兩家則是省立和人民醫院這兩家江南省排名前二的醫院。

  從這裏就能看得出來有關部門對這次臨床試驗的重視程度。

  雲珩也不含糊,直接將項目組裏的人員分成了三組,他自己帶著公司的臨床醫學小組去姑蘇市一院親自負責臨床試驗的數據采集和觀察。

  而被分出來的兩個研究小組則去省立和人民醫院,大家分頭行動。

  2022年的11月4號。

  誘導造血幹細胞項目在立項了剛好八個月之際,終於完成了實驗室的技術論證和生物實驗,正式開始了人體臨床試驗工作。

  11月5號,雲珩就帶著團隊入駐了姑蘇市一院,在與院領導協商好之後,接下來的臨床受試者招募就由姑蘇市一院代為負責。

  還是老樣子,每個受試者的手術費用可以由研究中心全額報銷,並且還有一萬塊的補貼。

  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隻不過受試者的招募沒那麽快,畢竟這次要試驗的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人造血細胞,聽起來就挺嚇人的,不少患者在了解完詳細情況之後,原本想要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也都打了退堂鼓。

  各種基因編程、誘導細胞分化等等專業的名詞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那種癲狂科學家的樣子,不少患者都怕參加了試驗會不會基因突變啥的,不少人都聯想到了科幻電影裏的那些基因試驗

  這就導致了受試者的招募進展十分不順利,目前就連願意貢獻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普通人都還沒招募到。

  雲珩帶著的臨床小組成員們也隻好每天無所事事的在醫院裏溜達。

  “”

  夜晚的三甲醫院急診科是一天中最忙的時候,人流如織。

  雲珩手上抱著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溜達到了姑蘇市一院的急診科護士站旁邊,看著進進出出的急症病人們,砸吧砸吧嘴,很是羨慕。

  要是這些急症病人願意參與人造血細胞的臨床試驗就好了

  他歎息了一口氣,有些心情寥寥。

  就在他準備收拾收拾回家了的時候,一位工人打扮的黝黑漢子雙手捂著肚子衝進了急診科的大門,撲通一下正好躺倒在了剛走到門口的雲珩麵前,口中氣若遊絲的吐出了兩個字。

  “救命!”

  雲珩愣了愣,迅速的反應了過來,立馬蹲下扶住了這個漢子,這時他才想起來,自己壓根都不懂臨床醫學的診斷啊,他隻是個研究細胞學的學者而已。

  雲珩立馬高聲喊道:“快來人,急救!”

  這時才有急症醫生反應了過來,跑上前從雲珩手裏接過了患者,架著他的胳膊就開始給他做起了體察。

  “病人呼吸急促,體溫異常!”

  這個醫生的急症經驗非常豐富,隻是看了兩眼患者,就大致判斷出了病因,伸手就往患者的肚子上摸去。

  好家夥,這個患者的肚子摸起來就像是鐵板一樣硬,這位醫生從業小十年了,都沒遇到過這麽硬的板狀腹!

  他連忙轉頭對旁邊跟過來的兩個小護士說道:“患者的腹膜炎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腸穿孔可能性極大!”

  “快去推個病床過來,直接送手術室準備手術,留個人給患者家屬打電話,讓他們來簽字,速度要快!”

  就在醫生吩咐安排的時候,這個黝黑漢子也稍微緩過來了一點點,清醒了過來。

  他連忙強撐著,從自己背著的一個包裏掏出了一疊厚厚的化驗單,以及一個寫滿了好像俄語字母一樣的塑料藥罐。

  醫生接過了化驗單,發現上麵也是寫滿了一堆俄語字母,他根本看不懂,不過化驗單上有幾組簡單的檢查數值,還有胃鏡的照片,照片報告上可以看得出來患者胃部有一個穿孔。

  由於看不懂的地方比較多,所以醫生幹脆直接問道:“這上麵的俄語啥意思?”

  一直被醫生和雲珩架著的患者這才有氣無力的解釋道:“醫生,這是立陶宛語,我是駐立陶宛建設工程隊的工人。”

  “三天前我感覺有些肚子疼,就去立陶宛當地的醫院看病了,當地醫院診斷考慮是胃穿孔,但是在當地醫院治療的費用特別高昂,比國內貴無數倍,所以我就想要回國做手術。”

  “那個罐子裏裝的是止痛藥,我央求了立陶宛的醫生給開的止痛片!”

  雲珩和醫生雙雙陷入了沉默當中,特別是那位醫生。

  他很清楚,胃穿孔拖三天會產生多大的痛苦,就像是72個小時持續有一個電鑽在不停的鑽著肚子,這不是簡單的幾片止痛藥就可以治得住的。

  他試圖安慰這位工人幾句,但是一時之間卻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就在他猶豫間,那兩位護士已經推著一個移動病床氣喘籲籲的跑回來了。

  “來,躺到病床上,直接推進手術室準備手術!”醫生也不考慮什麽安慰不安慰的事了,救人要緊!

  雲珩看著兩個護士和醫生小跑著將這位患者推向手術室的背影,也鬆了一口氣,還好沒出什麽大事。

  就在這位患者被接進手術室的時候,眼尖的雲珩看到了他把藥罐用力甩向垃圾桶的動作。

  這一幕給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後來手術結束後,他才從護士口中了解到,這位患者從立陶宛當地的醫院開到止痛片後,從立陶宛飛迪拜,迪拜再飛京城,最後從京城飛回姑蘇市。

  40多個小時的旅途,忍著胃穿孔的劇烈腹膜刺激征,一路就靠不停吃止痛片。

  據病人自己所說,老鄉告訴他重病患者是不準上航班的,所以在航班上再痛他也不能表現出來,更不能喝水吃東西。

  這是什麽樣的毅力?

  對於雲珩來說,以前他雖然聽說過這種為了省一點治療費用,選擇強忍著病情,從異國他鄉輾轉回國治病的情況,在國內其實非常常見。

  但是這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這種事情在他麵前發生,當他見到這位患者臉上的痛苦表情時,才有了那麽一些直觀的感受,華夏的勞動人民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和貧窮!

  這讓他更加堅定了投身醫療事業的信念。

  隻有醫療發展的越來越好,越來越發達和普及,藥品和設備原來越先進,越來越平民化,這樣的遭遇才能夠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