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於澄的理想 (求推薦票!)
作者:顧屈      更新:2020-11-28 22:39      字數:2499
  一踏進濱海大廈,充足的冷氣就通過中央空調呼呲呼呲的吹在了於澄的臉上。

  因為在太陽下走了一段距離,稍微有些冒汗的於澄瞬間就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他舒服的呼了口氣,邁著輕快的腳步,坐著電梯就上了18樓。

  一從電梯出來,迎麵就是瑞康醫療的前台。

  前台的小姐姐見到西裝革履走來的於澄,微笑著問道:“您好,請問有什麽事情嗎?”

  “我和貴公司的陳總約好了早上十點的麵試,我叫於澄。”

  前台小姐姐低頭看了一下預約表,確實今天陳總有約這麽一個人,她便伸手示意道:“您從左手邊進去,走廊盡頭最後一間辦公室就是陳總的辦公室。”

  “好的,謝謝。”

  於澄客氣道謝之後,便昂首挺胸的從左邊走廊走了進去,接下來要迎接他的便是重要的麵試了。

  算一算,他已經有七八年沒有過求職麵試的經驗了,多少還是有些緊張的。

  “咚咚咚”

  “請進。”

  見到辦公室裏陳長安沉穩的聲音,於澄深吸了一口氣,稍微平複了一下緊張的心情之後,伸手扭開了辦公室的大門,走了進去。

  “陳總您好,我是今天來麵試的於澄,初次見麵,還請多多關照。”

  陳長安從海量的新公司成立文件中抬起頭來,看了一眼一副精英做派的於澄,笑著對他點頭示意道:“請坐。”

  於澄看著大概三十五六歲,身材保持的很不錯,穿上一身修身西服,看起來特別的精神,坐下之後也一絲不苟的挺直腰板,動作十分規矩。

  陳長安對他的第一印象還是十分不錯的。

  不過既然是麵試,當然要認真的了解一下對方。

  陳長安放下手上的簽字筆,往後微微一仰,靠在椅背上,閑聊似的問道:“於先生之前在投行做多久了?”

  雖然於澄的年紀要比陳長安大十歲左右,但是被年輕的陳長安問起問題來,他竟然有一種被領導問話的緊張感,這就是權勢給人帶來的壓迫感。

  哪怕陳長安年輕,但是執掌瑞康的這兩三年裏,他的氣勢也與日俱增,上位者的氣度越來越深。

  於澄稍微有些緊張的回答道:“我在投行已經做了十年了,從大學畢業就入行,一直在投行做到現在。”

  陳長安滿意的點點頭,他看上於澄的一大重要原因也是因為他經驗豐富。

  “於先生在投行圈也算是老資曆了,說實話,我其實不太懂金融操作,所以如果於先生覺得我的問題太業餘了的話,盡管提出來,我也想學習一下金融方麵的知識。”陳長安稍微捧了一下於澄,這種專業人士,還是要給一些麵子的。

  但是於澄卻十分謙虛的說道:“哪裏哪裏,陳總在商業運轉方麵的能力可是一等一的好手,您聯合國內其他呼吸機廠商一同將外企趕出市場的操作,十分的大膽且有效,做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非常的有魄力!”

  於澄倒不是故意謙虛,不管怎麽說,陳長安二十多歲的年紀接手瑞康醫療,不但沒有帶著公司走下坡路,這幾年還連連做了不少大動作,瑞康的市值在他手上翻了五倍還要多。

  這樣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就算他心裏覺得瑞康醫療在資本方麵的操作很弱,除了貸款過一次之外,幾乎沒有什麽其他的金融層麵的動作,但是他卻一點不敢小看陳長安的眼界,絲毫不敢自大。

  陳長安笑了笑,沒有在意於澄的話語,他要不是有黑科技帶來的底氣加成,哪裏會有那種魄力將有創呼吸機的利潤讓出去一些,他隻會和其他企業一樣,把技術捂得死死的。

  沒繼續在這個話題上深入,他又繼續問道:“於先生,冒昧問一下,我很好奇你為什麽要放著高盛亞洲的執行董事職位不做,反而要辭職找新的工作呢?”

  “你在投行經營十載,所有的人脈關係都在投行圈裏,這樣貿然進入一個新的行業,風險有些太過高昂了吧?”

  投行裏的職位劃分和一般公司不同,經理,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執行董事,董事總經理,合夥人等等職務隻是一個層級,而並非一個行政職務。

  於澄之前擔任的執行董事並不是高盛亞洲的董事會成員,而是管理多個項目或團隊,承擔業績指標,配合董事總經理層級的工作,算是項目領頭人級別的一個職位,已經算的上是高管了。

  在他之上的層級隻有董事總經理,以及再往上的高級合夥人了!

  於澄能用十年時間,做到執行董事的層級,已經很厲害了,前途一片光明,努努力的話,再做幾年,董事總經理層級應該不在話下的!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於澄居然放著這麽有前途的工作不做,反而辭職了,重新找新工作,這讓陳長安有一些費解。

  於澄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在來麵試之前,他就已經猜到了陳長安肯定會問這個問題,所以也提前準備好了答案。

  他笑了笑,有些感慨的說道:“陳總,您應該知道我們這些做投行的日常工作都是怎樣的吧?”

  “我在投行裏的工作,說到底其實就是看眼光以及靠口才談判的能力,國內每天都有無數新的創業公司成立,而我要做的就是在這茫茫多的創業公司中,挑選有潛力的項目,和創始人談一個不錯的條件,然後把公司的錢丟給創始人去揮霍,至於剩下的事情,那就和我無關了。”

  “不管創始人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這都是屬於創始人的創業經曆,和我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唯一有聯係的也隻是紙麵上的一長串數字而已,賺了的話我的效績高一些,虧了的話我需要從其他地方補回來。”

  “一開始入行的時候,我感覺這份工作很有意思,有一種上帝視角的感覺,每天都在茫茫多求融資的創業公司中挑挑揀揀,給他們生的希望,同時也為公司賺一筆錢。”

  “可能今天投一個生物公司,明天就投互聯網,大後天可能投的就是教育機構,看起來好像很厲害,但是就算我投資的項目都成功了,那又能怎麽樣?”

  “這份成功是屬於人家企業創始人的,和我沒有任何關係,隻能算是我職業生涯中幾個成功的案例,隻能證明我的眼光也許不錯。”

  “但是那又如何,也許我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人,但是幾十年後,等我退休之後,回顧我的一生,也許我投資過很多出色的企業,最終這些企業也成長為了參天大樹,但是卻和我沒有太深的關係。”

  “我投資了很多企業,但是自己卻沒在任何企業中留下過一絲印記!”

  說到這,於澄閉上了眼睛,臉上帶著一些憧憬的說道:“我想要親身參與一家企業的成長與建設,做出一份屬於我自己的事業,看著自己親手栽種耕耘的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這種成就感和榮譽感哪怕在投行做一輩子,也是無法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