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智能吻合器 (求推薦票、求收藏!)
作者:顧屈      更新:2020-10-26 20:53      字數:2276
  吻合這個詞在醫學上指的是把器官的兩個斷裂麵連接起來。

  吻合器是用來替代手工縫合的設備,他的用法就像是訂書機一樣,把吻合器的頭深入體內,夾住斷裂的兩個麵,哢嚓一按,三排60個鈦釘就像訂書機一樣精確排列的釘在了斷裂處,將傷口吻合起來。

  陳長安手上握著的吻合器看起來和吹風機差不多,但是頭部有點像電鑽一樣,隻不過那根“鑽頭”要更長,差不多能有二十厘米長,是一種直線型切割吻合器,專門用於在腔鏡或者關節微創手術中使用。

  他細細打量了一番之後,非常滿意的問道:“怎麽樣,試過性能了嗎?”

  負責整個機械設計工程的童休點點頭,激動的說道:“我們用橡膠模擬人體皮膚和組織試驗過。”

  “這款新型智能吻合器可以在微創手術中一次性完成切割、止血、縫合等多個步驟的手術工具,而且操控起來非常簡單,能大大節省手術時間。”

  “與普通的手術吻合器不同的是,對於醫生無法親手觸摸的縫合部位,我們的吻合器可以智能探測其厚度與大小,並且通過連接手術室顯示器的方式,進行實時的信息反饋,協助醫生進行手術。”

  這款吻合器是專門用在腔鏡微創手術中的,腔鏡手術裏,患者是不需要在身上切開大創口的,所有的縫合和切割等操作都需要通過一個或幾個在身體上打的小洞完成。

  而這就正是吻合器發揮用途的時候。

  陳長安點點頭,臉上露出微笑,讚揚的對他們四人說道:“辛苦大家了,這個月的獎金翻倍,接下來還要再辛苦你們一陣子。”

  “希望你們與楊廠長一起通力合作,盡快將這款吻合器的生產線建起來,實現量產。”

  這款吻合器的製造難度不算很難,國際上也早有同類產品了,隻是裏頭內置的芯片瑞康沒能力製造,其他的擊發杆、關閉杆、各種按鈕,以及可以360°調整的旋轉手動刀,提示器、各種主要的零部件都能在工業園區內找到供應商供貨。

  這都多虧了最近幾年姑蘇市大力發展工業園區的生物醫療企業和工廠,目前園區裏各種生產醫療器械零部件的公司紮堆,找零件供應商非常方便。

  陳長安也不含糊,既然能製造出來,那當然是大力支持了,目前這種智能吻合器市場基本上被美敦力和強生占據了,市場上沒什麽太多選擇的空間,就這兩家公司的產品二選一。

  他能橫插一手進來也挺不錯的,反正又沒花費多少研發成本,估計也就花了幾千塊買零部件,再加上給四人開的工資,這研發成本幾乎等於0了。

  要知道美敦力研發智能吻合器的時候可是花費了好幾百萬,耗費了一兩年時間,才研發出來的。

  陳長安這款吻合器又沒有收回研發成本的壓力,上市之後賣多賣少都是賺,這種好事為什麽不做?

  念及於此,他在嘉獎了一番科研小組的四人,給他們一人發了兩萬塊的獎金之後,就立馬安排公司的研發管理部門拿著產品先去找檢測機構出具產品注冊檢測報告。

  之後還要找專門的質檢機構,出具產品技術報告、安全風險分析報告、產品性能自測報告,然後再拿著公司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資格證明,以及各種證明材料。

  林林總總十幾二十樣的材料都準備好之後,再拿去藥監局申請產品注冊以及生產許可、銷售許可。

  一款醫療器械從研發成功到上市銷售,中間還有很複雜的各種程序要走,有些沒什麽背景的醫療器械公司,一款產品想要注冊下來,獲得銷售許可,可能需要花費兩三年的時間走各種關係和流程才可以成功。

  再加上研發周期,一款醫療產品從立項研發直到成功上市,如果沒有陳長安這種黑科技技術支持,短則七八年,長則十數年才有可能上市。

  很多醫療器械企業都是熬不過這個漫長的投入期,產品做到一半公司就倒閉的屢見不鮮。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醫療設備明明國內有能力生產製造,但是卻很少有公司願意做的原因。

  投入資金大,時間成本長,盈利前景不確定等等因素都成為了阻礙國產醫療器械發展的難題。

  不過好在陳長安是個掛逼,腦子裏裝著一堆成熟的技術,可以走拿來主義,直接逆向研發,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和投入成本。

  而且老陳在體係內又有一些人脈關係的支持,陳長安也一直在維護這層關係,隻要瑞康的各種申請材料和資質都齊全的話,可以走關係特事特辦,快的話幾個月就能從藥監局注冊成功,並且拿到銷售許可!

  當然,前提是產品必須是安全可靠,第三方質檢機構出具的各種產品報告都沒問題。

  老陳的人脈隻能幫陳長安節省一些官僚主義扯皮以及拖延症的發作,提高審核速度,並不能幫他把黑的變成白的,讓質量不過關的產品通過注冊審核的。

  說幹就幹,接下來公司這邊的重點精力就要放在跑智能吻合器的各種認證和產品注冊上了。

  隻要產品注冊成功,銷售許可發下來,陳長安立馬就會安排公司旗下的醫藥代理以及各級經銷商不遺餘力的推廣這款產品。

  反正在研發上沒投入多少錢,那就可以在宣傳上大力投入一些資金,陳長安已經做好打算了。

  既然現在有創呼吸機的項目還要一段時間的打磨,那完全可以先用智能吻合器替有創呼吸機淌一淌水,先試一試他原先已經製定好的價格戰方案。

  市麵上同性能的智能吻合器的價格差不多在兩萬五左右,而且這種直線型切割吻合器一共就隻有兩款競爭產品,敵人十分明確。

  而根據童休所言,他們製造出的這個智能吻合器的樣品隻花費了五千多塊錢采購各種零部件,再加上自家工廠的一些生產線利用,總成不也就八千不到。

  哪怕再算上批量生產增加的人力成本,和銷售時的運輸成本,平均下來生產一個智能吻合器的成本也絕對不超過一萬!

  陳長安準備自家的智能吻合器就賣他一萬八一個!並且他還準備先給各大醫院送一波免費試用品!

  先用免費推廣的方式打入到醫院裏,用產品性能征服了醫生之後,不愁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