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走一圈
作者:赫墨      更新:2021-03-08 07:42      字數:3567
  攀登珠峰要雇傭向導,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而攀登珠峰最好的向導,無疑就是生活在珠峰周圍的夏爾巴人。

  這群現存人數僅僅隻有四萬左右,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攀登珠峰最好向導的少數族群。

  而夏爾巴人也是全世界範圍內成功攀登珠峰人數最多,無氧登頂人數最多,登珠峰遇難人數最多的族群。

  全世界第一次登頂珠峰的過程中,夏爾巴人就是其中的向導!

  而那個僅僅花費了八小時十分鍾就從五千四的南坡大本營登頂珠峰、並創造了全世界登頂珠峰用時最短的派姆多吉,同樣是夏爾巴人。

  要知道即便是最專業的登山運動員,要想完成同樣的路線並成功登頂,最起碼也需要四天的時間。

  勤勞但貧苦的夏爾巴人,就是這麽一次一次的用他們的生命當做賭注,帶領一支又一支的登山隊攀登珠峰。

  尤其是在商業攀登珠峰出現之後,每年攀登珠峰的窗口來臨後,最大的登山隊就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國隊伍,出錢、出物,請夏爾巴人先行上山修“路”。

  可能很多人在觀看有關於攀登珠峰的電影或者視頻中,都會對那些登山者路途中出現的安全繩感到很納悶,這些安全繩是哪兒來的呢?

  其實這些安全繩都是夏爾巴人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架設起來的。每年的主峰攀登季到來之後,這些夏爾巴人就會在攀登路線上架設全長達七到八公裏之長的安全繩。

  他們隨身攜帶路繩爬到高處,將繩端用冰錐固定進千年岩冰,垂下的繩子,就可以起到後勤運送、導路、輔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隊員安全的作用。

  其實這些夏爾巴人起到的作用,就好像電影《攀登者》中衝在最前麵的後勤組一樣。

  除了做這些先期準備工作之外,夏爾巴人還是登山隊最好的向導。

  當然,雇傭夏爾巴人的費用也是很高的。

  雇傭一名夏爾巴人擔任登山向導或者是做先期準備工作,目前的價格是一個人一萬美元左右。

  這個價格貴不貴?當然貴了!但這個錢你絕對拿的劃算。

  別忘了,人家夏爾巴人是用生命做賭注來為你服務的。而正因為有了這些夏爾巴人做向導,做開路先鋒,為各路登山隊提前修“路”,才會讓那些登山隊可以更輕鬆和更安全的攀登珠峰。

  否則要是像電影《攀登者》中拍攝的方五洲他們三個第一次以及後續的第二次登頂珠峰時遇到的那些困難一樣,這商業攀登珠峰也甭開展了。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攀登極高海拔的山峰,專業的向導就是那些登山者生命最強有力的保障!

  同樣,走比朗走廊翻越念青唐古拉山,也需要有當地的藏胞先行為你開辟出一條足夠安全的路,同時還需要專業的向導為你保駕護航。

  而走比朗走廊這條線路雇傭一個向導的費用僅僅隻有一萬元,這筆錢還是隊伍中的遊客分攤的。

  按照劉墨昂設立的規定,每支走比朗走廊的隊伍人數不能超過十人,由兩個專業的當地藏胞當向導。也就是說,十名遊客走一趟比朗走廊,需要支付一共兩萬塊錢的向導費,十個人分攤,一個人隻需要支付兩千塊錢。

  這個價格和攀登海拔六千左右的高山雇傭向導的價格差不多。

  生活在饒奶果的這兩戶藏胞中的五名成年男子,以後就會輪流擔任比朗走廊的向導。

  如果這條線路能夠火爆起來的話,僅僅用來做向導的收入,這兩戶藏胞每家一年最少可以多收入三十萬以上,甚至是更多。

  從大本營出來之後,天色已經大亮,六個人四頭犛牛外加饒奶果的兩名向導一塊沿著比朗曲開始往上攀爬。

  這兩名向導就是饒奶果這兩戶藏胞的家主,都是接近五十歲的漢子。

  別看人家接近五十歲了,可身體素質那真的是沒的說。畢竟他倆每年都要帶著自家的牛羊從這條路線翻過念青唐古拉山來轉場。

  從比朗走廊大本營出發,沿著比朗曲一直向上走,坡度並不大。一開始在河穀兩側的山坡上還能看到茂盛的草甸,可隨著海拔高度超過五千米之後,就連這些耐寒的草甸也漸漸地稀疏了起來。

  當海拔高度超過五千一之後,觸目所及就全都是碎石了,隻是偶爾能夠看到一小撮長的極為矮小的草叢。

  路上用了一頓簡單的午飯之後繼續向上走,到了下午快五點的時候,他們一行人終於是來到了第二個營地。

  這個營地設立在海拔五千三的一片相對寬敞的河穀中,河穀兩側是一些海拔超過五千八甚至是六千的雪山。

  “這裏是這條路上最安全的幾個地點之一,我和桑傑大哥商量之後才把第一個營地放在這裏。然後我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用犛牛把一些原木拉上來,在這裏建造了兩座木屋。這兩座木屋不僅可以用來休息,還用來儲存應急物資。”紮西達瓦給一名向導示意了一下,那名向導用隨身攜帶的鑰匙打開了兩座木屋的門。

  木屋的麵積都不大,隻有十多平米的樣子,但兩件木屋足以讓包括兩名向導在內的一小隊十二個人休息了。就算是遇到什麽不可測的意外,有這兩間木屋在也足以保證遊客的安全了。

  這裏距離大本營的距離大約在十五公裏左右,基本上算是比朗走廊的一半。他們一行人是早晨八點從大本營出發的,中午吃飯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也就是說,從大本營到達這座營地需要徒步大約八個小時的時間。

  “老板,按照我和紮西兄弟的想法,如果遊客上到這裏來之後,可以在這裏休息,然後在這裏住一晚。雖然條件簡陋,但總比住帳篷要強很多。遊客可以在這裏生火做飯,然後好好的休息一晚上之後,第二天一大早就直接‘攻頂’,從這裏到比朗錯還有大約五公裏的路途,翻越比朗錯還需要走大約兩公裏。這樣如果順利的話,遊客可以在六個小時之內翻過比朗錯,然後進入到下山路段。我們在比朗錯的北邊下山路上還修建了兩座這樣的木屋,屆時遊客可以在那裏好好的補充和休息一下。到晚上就可以下到山底,完成這次徒步翻山之旅。”桑傑貢布在一旁說道。

  楚倩使勁的推了推木屋的牆,紋絲不動,“這屋子修的好,有這兩座木屋在,遊客確實安全了不少。墨昂,這屋子可比珠峰大本營的那些帳篷賓館強多了。”

  劉墨昂苦笑道:“當然了,這可都是大圓木搭建的,一間屋子就花了我二十多萬呢!光是修這幾間屋差不多一百萬。”

  楚倩點頭道:“這個錢花的值。咱們晚上就從這裏住一晚上唄,提前感受一下這裏的住宿條件。”

  “不住也不行啊,都這點了,再往上爬就有些危險了。對了,你爬到這裏來有沒有感覺到哪裏不適的?”

  “沒有,除了有點累之外,其他沒什麽感覺,和在客棧那邊沒什麽區別。”楚倩笑嘻嘻的說道。

  “那好,那咱們今天晚上就在這裏安營紮寨。達瓦兄弟,晚上搞點好吃的,咱們喝兩盅。”

  一幫漢子轟然響應。

  紮西達瓦他們把四頭犛牛身上攜帶的物資卸了下來,替換之前儲存的物資。替換下來的物資就是今天晚上的食材以及燃料。

  這個高度對於犛牛來講不算什麽,每頭犛牛都能輕鬆馱著幾十公斤重的物資抵達這個高度。

  犛牛馱上來的物資大都以可以長期保存的真空食品為主,還有燃料。這樣可以確保遊客在這個營地渡過一個較為舒適的夜晚。

  劉墨昂他們在這個營地過的不錯,吃喝無憂,還能美美的睡一覺。

  第二天一早,他們就換上了專業的登山服,畢竟今天要翻越海拔五千八的比朗錯,就不能再穿那些普通的登山衝鋒衣了。

  四頭犛牛又額外帶上了他們幾個昨天晚上食宿產生的垃圾,這些生活垃圾將會被運到山的那一端集中處理。

  他們早晨六點就開始從營地出發,一路向著最好的比朗錯出發。在海拔超過五千六之後,周圍就開始出現冰川了,這些冰川還不是永凍冰川,到比朗錯那邊才會有永久性冰川。

  中午十一點多,眾人抵達了比朗錯。

  比朗錯就是一座麵積隻有大約兩畝左右的橢圓形湖泊,不過這座湖泊一年之中最少有十個月是封凍的,兩條比朗曲都是發源於比朗錯附近的幾座冰川。站在這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東北方向的納木錯,而東邊僅有八公裏之遙的念青唐古拉峰,在這個位置看起來也是格外的雄偉壯觀!

  這邊的路就比下麵的路難走了很多,有些較危險的地方還安裝了鋼管護欄。

  小心翼翼的走過了比朗錯,就開始進入到下山路段。往下走了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這條路線上的第三座營地。這期間,劉墨昂嚐試了好幾次無線電通訊,效果都很好,這讓劉老板放心了很多。

  這座營地設立在海拔大約五千四的區域,隻有一座麵積稍微大一些的木屋。因為遊客抵達這裏之後隻是略作休息和用餐,夏季的時候可能還會換衣服,並不需要在這裏過夜,因此這裏隻有一座木屋。

  其實走到這裏已經基本上算是完成了翻越念青唐古拉山的旅程,後麵還有大約十二三公裏的下坡路,隻需要三四個小時就能走下去。

  等抵達最終的賓那村之後,那邊會有準備好的中巴車把遊客途經那根拉山口拉回去。

  當然,這個是不收費的,隻需要在出景區大門的時候補票就好了,這也是和縣裏商量好的。

  畢竟他們不是通過景區正門進入到納木錯景區的,他們是屬於“走後門”進入到納木錯景區的,所以在出來的時候需要每個人補交門票費,景區門票自然是包含在遊客繳納的費用之中。

  這就是一條完整的比朗走廊翻山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