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老爺爺講故事
作者:赫墨      更新:2021-01-30 07:22      字數:3357
  鍾老大歎了一口氣說道:“不僅僅是甲瑪礦區山體滑坡事故,五年前發生在三秦山陽的那次重大山體滑坡事故也很慘烈。五洲礦業煙家溝礦區的那次災難一共造成六十四人失蹤,到現在都沒找到,失蹤人員包括礦廠的職工、采場隊工人及其到礦上探親的家屬,其中包括一個八個月大的嬰兒……”

  鍾老大的話讓很多人都有些不寒而栗。

  在他們聽來,這些數字不僅僅是隻是一組數字而已,更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在這樣的地質災難麵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石強搖頭說道:“所以說,在山區采礦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不出事歸不出事,一出事就是大的!剛才鍾老大所說的那兩起事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今天發生在甲喇溝礦區的事故,更是活生生擺在我們眼前的。”

  劉墨昂低頭不語,心裏暗罵:“安全生產,安全生產!這句話念叨了大半個世紀了,可依然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真搞不清楚那些礦場老板是幹嘛吃的。”

  氣氛一時之間有點沉痛。

  這時候,索朗次仁提著一壇子酒和兩個碗帶著一個老人走了過來,這個老人劉墨昂他們都沒見過,可從索朗次仁的態度上來看,這個老人顯然是索朗次仁的長輩。

  “各位,這位是我的爺爺。他聽說你們來救援了,非要過來和大夥兒見個麵。”索朗次仁笑著說道。

  這話一出口,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鍾老大更是驚訝的說道:“索朗兄弟,這老爺子是你爺爺?那老爺子得多大歲數啦?”

  “嗬嗬,我爺爺今年整八十!怎麽樣,看不出來吧?”索朗次仁的語氣中充滿了自豪。

  “老爺子八十了?”所有人幾乎異口同聲的發出了不太相信的感歎。

  這老爺子精瘦精瘦的,比鍾老大還要幹巴。不過老爺子看起來身體真的是很好,走路有勁,臉上的皺紋也不是很多,如果從背後看這老爺子走路的話,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你說他六十估計也有很多人都相信。

  對於眾人的驚訝,老爺子顯然也非常高興,他高興的大聲說了幾句話,嗓門很洪亮,中氣十足,隻可惜他的話眾人聽不懂。

  索朗次仁說道:“我爺爺非常歡迎你們來做客,隻是家裏的條件有限,無法好好招待各位。”

  一幫人紛紛衝著老爺子雙手合十,老爺子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老爺子扭頭對他孫子說了幾句,索朗次仁翻譯道:“我爺爺說他很佩服你們,所以他想要敬大夥兒一杯酒。”

  鍾老大客氣的說道:“這哪兒成?老爺子這麽大歲數了,要敬也得是我們敬老爺子酒啊。來來來,大夥兒都端起杯來,咱們一塊敬老爺子一個酒,祝老爺子身體健康,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索朗次仁連忙拿過來一個碗,然後把壇子裏的酒倒上了一點,“這是我們家自己釀的米酒,度數比較低,但挺好喝的,一會大夥兒都嚐嚐。”

  一群人陪著老爺子喝了一個酒,就紛紛邀請老爺子坐下聊天,反正他孫子在這裏,當個翻譯絕對沒問題。

  老爺子看樣子也是很喜歡人多的場合,也沒推辭,就找了個馬紮坐了下來。索朗次仁提著酒壇子挨著個的給手裏有酒杯的人都倒滿了酒,然後就坐在了他爺爺的身邊充當翻譯。

  楚倩忽然問道:“索朗大哥,你應該是門巴族吧?”

  索朗次仁笑嗬嗬的點了點頭,“沒錯,我們一家都是門巴族,而且背崩鄉絕大多數人都是門巴族。”

  劉墨昂這才明白,原來索朗大哥並不是藏胞,而是門巴族同胞。

  老爺子雖然不會說普通話,但卻能聽得懂普通話,他問了孫子幾句,索朗次仁就用門巴語說了幾句,老爺子又說了幾句,索朗次仁這才翻譯道:“我爺爺說,我們家是最早一批從門隅地區遷徙過來的。到現在已經有十代人了。當年我們門巴族在門隅地區被農奴主、清王朝還有寺院剝削的太嚴重,人們都活不下去了,所以我們的祖先就從門隅地區遷徙到了現在的白瑪崗地區。噢對了,墨脫以前就叫白瑪崗。我們這一脈就來到了背崩這邊。”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明白。

  這些人大都在日光城生活了好多年,對於當地的一些曆史多少也了解一些。像墨脫這邊,以前是珞巴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後來門巴族從門隅地區遷徙到了這裏,成了墨脫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現在門巴族在墨脫的人口比例高達75%左右,是墨脫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民族。

  老爺子端起酒碗衝著大夥兒舉了舉,喝酒的都端起了酒杯,陪著老爺子喝了一口酒。

  還別說,這種當地人自釀的米酒雖然味道有些淡,但卻確實挺好喝的,就連楚倩都忍不住喝了一口,然後連聲稱讚。

  因為老爺子的加入,原本有些沉痛的氣氛一掃而空,一幫人都很盡興。

  老爺子喝了一些酒,興致越發的高昂,談興甚濃。

  眾人一邊喝酒吃菜,一邊聽老爺子講述這裏發生的一些事情,還別說,還就真了解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事情。

  墨脫畢竟是一個環境很閉塞的縣,在沒有進入到網絡時代之前,因為地形的限製,讓這裏發生的一些事情很難被外麵知道。

  比如說老爺子聊著聊著不知道就怎麽聊到當年給墨脫修路架橋的事情了。

  “高原剛剛和平解放之後,南邊的三鬼子執行尼赫魯的‘前進政策’,在高原東南的邊境線上向北推進,不斷蠶食我國領土,咱們墨脫這邊就是三鬼子著重關注的區域。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62年的5月份,那年我二十二歲,三鬼子那年折騰的特別歡,他們竟然想占據白瑪崗。噢對了,那時候墨脫還叫白瑪崗呢。”索朗次仁忠實的翻譯著他爺爺的話。

  “當時咱們高原軍區駐紮在巴宜的158團就奉命立刻行動,翻越多雄拉山來到了背崩。那時候咱們的子弟兵慘啊,五月份的時候還是多雄拉山封山的時候呢,尤其是到了山口位置,那更是了不得,我們當地人都不敢在這個時候翻山,可咱們的子弟兵卻硬生生的翻了過來,死了不少人呢。有的歲數都比我小,太慘了……”

  老爺子一臉唏噓,沉浸在回憶中。

  “那時候158團來到背崩之後,就有了一個代號,叫做墨脫營。這是為了迷惑三鬼子才這麽叫的。當時墨脫營就駐紮在咱們背崩這一帶,因為這裏就是和三鬼子之間的最前線。墨脫營是五月份來到這邊的,到了十月份就狠狠地和三鬼子幹了一架。當時咱們的墨脫營就在南邊的地東附近打仗,對麵是三鬼子的馬德拉斯聯隊二營。可三鬼子那是咱們子弟兵的對手啊,一仗打下來把三鬼子打的啊,那叫一個抱頭鼠竄……”

  老爺子講的興起,大夥兒也都聽的帶勁兒,這可是當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辛密啊。

  “那場戰鬥打了一個多月,三鬼子被徹底打服,要不是當時主席下令不打了,當時咱們的子弟兵都能一口氣打到新德裏去!咱們的子弟兵厲害啊,三鬼子根本就不是個兒!”

  “後來戰爭結束了,咱們的子弟兵就在這裏駐紮了下來。子弟兵的到來,給縣裏修建了第一所小學,第一座發電站、第一座醫院……你們是不知道啊,那時候咱們的墨脫啥都沒有,可是子弟兵來了之後,給當地人帶來了數不盡的好處。比如說咱們背崩的解放大橋,就是當年咱們的子弟兵修建起來的。”

  劉墨昂他們光知道解放大橋是很早之前就修建起來的,卻沒想到竟然是參加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墨脫營修建起來的。

  “現在你們是不知道啊,當年我們當地人要想渡過雅魯藏布江,主要靠牛皮筏子和藤條編成的籠圈橋。可不管是牛皮筏子還是籠圈橋都很危險,經常有人在過江的時候掉進去就再也找不到了。當年反擊戰結束後,駐紮在這裏的墨脫營子弟兵馬上就開始修橋。咱們的子弟兵當時決定修一座鐵索橋!可是你們知道咱們的子弟兵是怎麽修這座橋的嗎?”老爺子俏皮的問道。

  眾人齊刷刷的搖頭。

  “這邊的江麵寬度有二百多米呢,兩邊都是懸崖,要想修一座鐵索橋可不容易。不過咱們的子弟兵會想辦法啊。當時修橋的時候我們都去幫忙,親眼看到咱們的子弟兵把82迫擊炮的炮彈引信取掉,再用迫擊炮把粗麻繩打過江去,結成繩網,這樣就可以把鐵索橋的的十二根主鋼索牽到對岸。”

  “不過建這座橋的鋼索這裏可沒有,這些鋼索必須要從山外運進來。於是咱們的子弟兵挑出了五十名身體最棒的戰士一起扛一根,翻山涉水扛到江邊。這五十名戰士足足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這十二根鋼索康進來,可以說每一根鋼索上都沾著戰士的血肉啊!後來橋修好了,被命名為‘解放大橋’,這座橋也是咱們墨脫的第一座鋼索橋。隻是二十年前的那場洪水把那座橋給衝毀了,現在西邊的那座橋是後來部隊重建的。”

  “橋修好了,就開始修路。這不,從波密到墨脫的公路修好了,我聽說明年從派鎮到縣裏的公路也要通車了。我以前根本就不敢想象啊,現在全都實現了……”

  老爺子樂得白胡子一翹一翹的,開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