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國家給予的獎勵
作者:赫墨      更新:2020-12-27 07:35      字數:3283
  沒有再和辛力就人工種植冬蟲草的事情再深談下去。

  這種事不能急,也不能大張旗鼓的去搞。反正今年就兩畝地,行的話最好,不行的話也無所謂。

  冬蟲草的人工養殖問題目前可以說是世界性的難題,還沒有聽說誰攻克了這個難題呢。

  自己這邊要是真能養出來,那就放槍的不要悄悄地進行。養不出來,那也就養不出來了。兩畝地一年的時間,劉墨昂耽誤的起。

  “辛教授,那有關於大花紅景天和毛頭雪蓮的人工種植,可就交給您了,這方麵您才是專家。今年先用這兩畝地試種一下,萬一要是能行呢?那咱們這邊的牧民可又多了一條財路。”

  “好,這種事我義不容辭。”辛力很開心的笑道,對於他來講,這種事才是他最喜歡的做的事情。

  “那牧草方麵的事情?”

  辛力看了劉墨陽一眼,笑道:“這種事就更不在話下了。放心吧劉總,你今年這四千畝人工草場的種植,包在我身上。去年前年連著兩年在當曲卡北邊搞了兩塊人工種草的實驗基地,效果都不錯。你這邊雖然要比當曲卡縣那邊的海拔高四百米,但我認為問題不大。而且這邊的水源也很充沛,如果要是能從紮那曲和朗那曲引幾條灌溉渠過來,效果會更好的。”

  “行,灌溉渠的事情我來辦,這個不費勁。”劉墨昂痛快的說道。

  在這裏修建灌溉渠可不比平原地帶,這裏是雪山山腳,根本就不用專門修建引水渠,隨便挖條溝就能把雪山融水引下來。

  而且不管是紮那曲還是朗那曲,夏季的水量都是極為充沛的,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小規模的泛濫。

  不過這裏就算時再泛濫,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和破壞的。這裏的土壤存不住水,而且這裏都是在山坡上,即便是河水泛濫,也能很快自己找到出口泄洪的。

  牧草是需要灌溉的,缺了水,牧草的長勢也不會好的。

  “劉總,如果今年你這四千畝人工草場弄的很好的話,明年會不會擴大人工種草的麵積?”辛力和劉墨昂一邊往回走一邊問道。

  “肯定要擴大種植麵積。不管再怎麽說,人工種草總比天然草場好得多。雖然種植成本有所增加,但相應的單位麵積養殖的牛羊數量提升上來了,其實牛羊的養殖成本還會降低的。”

  “嗯,確實是這個理兒。前兩年我在當曲卡縣東北區域的當曲河濕地那邊搞人工種草基地的時候,也曾經和相關的領導說過這件事。藏北高原要想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況下而不減少牛羊的存欄量,人工種草是必須要走的路。單憑天然草場是很難養活這麽多牛羊的,而且還會對藏北高原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可是,我的提議……唉,算了,不提了……”辛力顯得有些有心無力。

  像他這種專業的科研人員,心思更多的是放在如何保持人、家畜以及自然環境的平衡方麵,這雖然很理想,但卻很難實現。

  人與自然真能和諧相處嗎?說真心話,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想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最起碼如果沒有五行玉的存在,劉墨昂就絕對不敢想這一點。

  在東山的時候,他記得他小時候冬天是很少有霧霾的。可自從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後,霧霾就成了華北平原的噩夢……

  就像辛力之前說的這番話,縣裏的領導不知道嗎?他們肯定知道,而且他們估計比辛力還要著急。可這種事不是著急就能辦得到的,人力、資金、技術等等等一係列的問題都在製約著高原人工草場的擴大。

  不過現在有了神奇的五行玉,劉墨昂倒是想嚐試去推動和改變一些東西。

  但這一切都要等到五月份之後才能開始實施。

  現在,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辛教授,如果今年這四千畝人工草場長勢良好的話,明年我肯定會繼續擴大人工種草的麵積,或許明年會擴大到一萬畝甚至是更多。”

  “那你的資金能跟上嗎?”辛力很明白人工種草雖然很好,但對於資金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應該沒什麽問題。而且一旦人工草場的麵積擴大,或許明年我會上一個屠宰加工廠,然後找渠道把這邊的牛羊肉銷售到華北那邊去。犛牛肉在這邊不算什麽,但在華北那邊還是很稀罕的。而且犛牛肉不管是營養還是味道,都要比普通的黃牛肉好得多,如果能夠打開華北那邊的高端市場,那麽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的。”

  辛力點頭道:“確實是這樣,不過要想把這件事做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銷鏈的話,需要投入的資金和精力是不小的。”

  “嗬嗬,我就是目前有這個想法,具體能不能做,還得看咱們的草場怎麽樣。如果人工種草發展不起來的話,一切都是白說的。”

  辛力也笑了,“是啊,我不太懂這方麵的事情,不過人工種草這方麵,我會用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這一塊的。”

  “那就謝謝您了。”劉墨昂很誠懇的說道。“對了,辛教授,在這裏還住的習慣吧?”

  “習慣,非常習慣。我來到高原四年了,今年就是第五個年頭了,前兩年每年都有大半年是在當曲卡縣度過的,我對這邊的環境造就習慣了。而且你們客棧的條件也很不錯,吃的也很合我的口味,比我前兩年在縣裏的時候強多了。”

  “好,您住得慣就好,有什麽需要盡管和我提就是了,千萬別客氣。”

  兩個人說話間,就來到了正在施工的念青唐古拉互助公司的總部跟前。

  “劉總,這座樓還有這些廠房投資不小吧?”

  “還行,總投資能控製在一千一百萬以內。”

  “呦,這個造價可不多啊。你這一塊應該有國家補貼吧?”

  “有!去年年底的時候村裏還有鄉裏就已經向縣市打申請了。我這家公司是和當地牧民共同合作建立起來的,而且所從事的項目大都是涉農行業,國家有很大的補貼。

  比如說這座樓,三層,建築麵積接近兩千平,要是按照這個區域的正常造價,僅僅這幢樓的造價就接近一千萬了,再算上那些鋼結構的廠房和倉庫,光是這個院子建起來就得超過兩千萬。但是有國家相關的政策扶持,還有補貼,人工、材料什麽的都是按照成本價來計算的,所以現在建這個院子要比正常的市場價低一半。“

  辛力笑眯眯的衝著劉墨昂豎起了一根大拇哥。念青唐古拉互助公司的情況他是知道的,這種農商結合的經營模式不能說沒有,但直接和當地牧民進行這種最基礎的合作,即便是放眼整個高原也是很少見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位劉總采取了這樣的合作方式,才會讓他享受到當地藏胞才能享受到的相關扶持政策。哪怕辛力不太關心這方麵的事情,但他也很清楚這位年輕的劉總走的這條路其實是非常正確的。

  辛力在高原待了五個年頭了,他對別的可能不清楚,但有關於涉農涉牧這方麵的國家政策,他知道的還是比較清楚的。

  現在高原有不少商人也在和當地牧民合作,但那種合作大都是在農牧產業鏈的下遊,比如說收購當地的牛羊肉進行深加工,比如說收購當地農牧民的農牧產品再深加工售賣。

  像劉總這樣直接從農牧產業鏈的最上遊和當地農牧民進行合作的,少,很少!

  這位年輕的劉總從種植牧草開始,然後通過種植牧草擴大當地牛羊的存欄量和出欄量,再進行收購和深加工,然後利用掌握的渠道對外銷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而這種掌握了一整條產業鏈的商人,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隻要這位年輕的劉總能夠按照這種思路長期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在自己賺錢的同時也能帶領當地農牧民發家致富,那麽他肯定會獲得不菲的回報。

  或者說,這就是國家給予這樣願意帶著當地藏胞共同致富的人應有的獎勵。

  對於這樣的人,辛力是很願意幫助的。

  “劉總,你今年試種的這四千畝草場,就是準備以燕麥草為主?”

  “嗯,確切的說是西海444號和甜燕麥為主。如果這兩種今年試種的情況好的話,明年擴大種植麵積後再增加其他品種的牧草。”

  辛力點頭道:“你的這種想法是很正確的。目前來講,在藏北高寒區域這兩種牧草是產草量最高的。前兩年我在當曲卡縣搞人工種草的時候,也主要是以西海444號燕麥草為主。前年在當曲濕地搞的那座人工草場,去年的時候就能實現一年三次刈割了。這邊海拔要更高一些,看看能不能也實現三次刈割。要是能實現一年三次刈割的話,那真的就太好了。”

  這個劉墨昂倒是知道,這段日子他一直在查詢這方麵的資料,他也很清楚在這種海拔接近四千七的區域,牧草一年兩次刈割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想實現一年三次刈割,其實是很難的。

  不過這四千畝草場中所用的草種可不僅僅是購買的西海444號燕麥草草籽,劉墨昂還打算弄出幾塊地來混在這四千畝草場中專門種植用木之沙漏凝聚出來的草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