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高原最牛自然風景區
作者:赫墨      更新:2020-11-23 06:40      字數:4548
  距離湖邊大約八百米左右的位置路邊有一個不算大的停車場,從這裏下車之後,居高臨下就能看到整個思金拉錯湖。

  思金拉措的麵積並不大,最起碼相比起老劉和楚倩曾經去過的納木錯來講,思金拉措絕對是弟弟中的弟弟。就算是錯那湖,都比眼前這個小湖大上百倍!

  納木錯一眼看不到邊,但思金拉措卻是可以一眼盡收眼底的。

  小湖的東西大約有一千六七百米長,南北寬大約在一千二百米左右,大體呈一個不規則的橢圓形。

  南北兩麵是山,去往小湖的西邊是一條山穀,東邊則是平坦的穀地。

  在小湖的南側,有一座狹長的、形似毒蛇舌頭的半島深入到湖中心,把這座小湖分割成了東西兩半。據說這座半島是當年蓮花生大士幫助讚普赤鬆德讚而出手伏魔的結果。

  嗯,高原上幾乎每一個景點都有相應的傳說流傳,老劉和楚倩隻能聽著。

  小湖的景色確實很美,不大的湖泊就好像一麵藍綠色的鏡子,把藍天、白雲以及周圍的高山全都倒映出來。

  已經徹底變得枯黃的岸邊高聳著七八座經幡塔,上麵懸掛著五顏六色的風馬旗。還有大小不一數量極多的瑪尼堆。

  如果是第一次來這裏的遊客,必定會被這裏的景色迷住。這樣純淨的湖泊在其他地方可輕易見不到,也就是在這種人跡罕至的高海拔地區才能看到如此純淨的湖泊。

  不過對於見過納木錯和錯那湖的老劉來講,這樣的景色已經不足以讓他感到震撼了。

  倒是楚倩把畫板背了過來,她堅持想在這裏畫一幅素描。

  好在今天風很小,太陽很足,所以在這裏曬太陽畫畫倒也不冷。

  白獅對這裏的環境很滿意,在老爹陪著老媽畫畫的時候,它就開始在這裏撒野。

  七八個轉湖的藏胞在看到威猛的白獅後,紛紛雙手合十,白獅那低沉的咆哮聲在山穀中回蕩。

  湖的東麵還有一條公路,沿著這條公路下山,然後再轉入貢桑公路,就能一路向南直抵山南的桑日。

  在湖邊停留了大約五十分鍾,楚倩順利的完成了一副素描畫,兩人一狗這才原路返回,又從原路上了林拉高速路,開始穿越米拉山隧道。

  提起川藏公路,就不得不說米拉山。

  米拉山口是川藏公路的最高點,這座大山也是雅江穀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

  米拉山不僅是西北邊的日光河水係與東南麵的尼洋河水係的分水嶺,也是巴宜地區海洋性氣候與日光城地區內陸性氣候的自然分界,具有顯著的地理分界意義。

  米拉山以西地區,氣候幹燥寒冷,而東部地區則是溫暖潮濕,植被茂盛。大山的東西兩側景色截然不同!

  以前在沒有修林拉高速公路的時候,走青藏線就必須要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不過後來修建了林拉高速路,就不用翻越這座海拔五千多的高山埡口了。

  米拉山隧道直接打通了米拉山的山體?不僅讓翻越米拉山的高度直接下降了三百米左右?而且還縮短了距離,加大了行車的安全性。

  而這條全長五千七百多米的隧道修建在海拔四千七百五的高度?這條隧道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公路隧道?以及僅次於風火山隧道的全球第二高隧道。

  不管怎麽說,在如此高海拔的區域修建這麽一條長度接近六公裏的公路隧道?這絕對是一個奇跡。

  沒有來過這裏的人可能無法體會海拔接近五千的環境有多麽的惡劣,但就算是常年在高原生活的人?在這個高度也會呼吸困難的。

  而我們的築路工人師父們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克服了種種困難,硬生生的把攔在日光城麵前的這座大山鑿穿,修建起了這麽一條絕對可以稱之為世界奇跡的隧道!

  米拉山隧道是雙向兩條隧道共同組成的,隧道的限速隻有八十公裏。進入到隧道之後?老劉就不由的被隧道中的景致給驚豔了一下。

  米拉山隧道和其他的隧道有一個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隧道的上半部並不是絕大多數隧道常見的那種萬年不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米拉山隧道的上半部全都是藍天白雲的彩繪!

  沒錯,我們的修路工人師父們在建造好了這條隧道之後,順手把隧道的上半部畫上了美麗的藍天白雲。而隧道頂部的兩排照明燈把整個隧道照的非常明亮,開車在隧道中行駛?如果忽略兩邊的話,你還真以為是行駛在藍天之下。

  “這是誰設計的?我必須要給他點個讚!”老劉一邊開車一邊衷心的讚歎。

  “嘻嘻?是不是很驚喜?我上次去巴宜路過米拉山隧道的時候,也被這條隧道驚豔了一下?以前我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隧道呢。”

  “確實是很棒!”老劉這次也算是開眼界了。

  車子保持八十公裏的限速穩穩地在隧道中穿行,用了接近五分鍾的時間才開出了這條隧道。

  出去隧道之後?就能看到翻過米拉山的川藏公路從旁邊逶迤而來?最終再次和林拉高速路緊靠在一起?並行在大山中穿梭。

  鑽出米拉山隧道之後,路邊又重新出現了一條小溪,並一直伴隨著公路流淌。

  “看見這條小溪了沒有?”老劉問楚倩。

  楚倩歪了歪腦袋向外看了看,“這條小溪怎麽了?”

  “嗬嗬,這條小溪應該就是尼洋河的源頭了。”

  “這就是尼洋河的源頭河?這麽小?”看著這條寬度不足一米的小溪,楚倩有些難以置信。

  “小怎麽了?黃河的源頭就是一片水窩子,長江的源頭也不比這條小溪大多少。尼洋河被當地藏胞稱為‘神女的眼淚’,就是米拉山女神流淌出來的眼淚。我們現在就在米拉山上,這條小溪可不就是尼洋河的源頭。”

  “天,我見過巴宜那邊的尼洋河,也去過雅尼濕地。尼洋河匯入雅江的時候可是很寬的,你要不告訴我,我真不敢相信這麽小的一條溪流竟然就是尼洋河的源頭河。”

  “好啦,現在尼洋河出現在咱們身邊了,那咱們就順河而下吧!”

  ……

  網上有很多遊客都發帖子評論林拉高速路,說這條大路修好之後,從日光城到巴宜多了一條綠色景觀大道。

  事實上,老劉覺得這句話最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從米拉山口到巴宜的綠色景觀大道”!

  老劉不知道米拉山西邊的這一段路夏季是什麽樣子的,但現在看起來,從日光城到米拉山這一段的景色顯然不咋滴。

  雄偉高大的米拉山擋住了從印度洋沿雅江大峽穀北上的濕潤水汽,這就導致了米拉山西邊無法得到濕潤水汽的滋養。

  但米拉山東邊的尼洋河穀地,因為常年得到來自印度洋日潤空氣的滋潤,讓這邊的氣候不僅濕潤,而且溫度也要較日光城那邊高。

  其實在衛藏地區,氣候是極為幹燥的。夏季還好點,到了冬季,這邊的氣候能把你幹燥的欲仙欲死。

  就好像天路客棧,現在每個客房還有員工的宿舍中都配有兩個加濕器,飯店大廳中配備的加濕器也幾乎是一刻不停的在向外噴吐水霧。

  可即便是這樣,房間內依然幹燥的要命。哪怕是老劉,嘴唇也是因為幹燥裂開了,愈合之後又會裂開……

  房間內的加濕器用不了一晚上,加濕器中的一大桶水就會全部蒸發掉。

  所以,幹燥的氣候也是對前往衛藏地區旅遊的遊客一種巨大的挑戰。

  反正老劉平時看那些來客棧的遊客,十個裏麵最起碼有九個嘴唇都是裂開的……

  但是在巴宜,這種情況就出現的很少了。

  巴宜雖然屬於康巴地區的西邊緣,可這裏得空氣要遠比日光城濕潤的多。

  而且相比於四百公裏之外的日光城,越是接近巴宜,兩邊大山上的樹木就越多。

  之前老劉和楚倩在翻越米拉山之前,林拉高速路兩邊的大山上幾乎看不到一棵樹木,但翻越了米拉山之後,越向東走,這尼洋河的寬度就越大,兩邊大山上也在不知不覺中就出現了樹木。

  似乎尼洋河穀兩邊大山上樹木的數量與尼洋河寬度的變化是成正比。

  而有了樹木,大山才會有綠色。哪怕現在已經是十月份了,高原早晚的天氣已經很涼了,可尼洋河穀兩邊大山上的樹木依然鬱鬱蒼蒼。

  而且這時候的大山也是格外的美麗,因為這時候的大山你可以看到好幾種不同的顏色。

  最上麵自然是白色的積雪。嗯,這種積雪僅僅隻是積雪,而不是冰川。

  因為海拔高,有的時候明明天氣晴好,但在這些海拔超過五千的大山山頂上也會飄起雪花。這就會讓大山的山頂變成白色。

  往下看,就是枯黃色,那是高山草甸現在的顏色。十月份的高原,幾乎所有的高山草甸都已經枯黃了。

  再往下看,你就會看到黃色的樹葉、橙色紅色的樹葉以及最下麵依然蒼綠色的樹葉。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欣賞尼洋河穀地兩邊的大山,你就會看到這樣的五顏六色。

  那味道,頗有一番金秋時節在首都西山欣賞楓葉的趕腳。

  除了米拉山隧道沿著林拉高速路跑了一個多小時之後,就來到了橫跨尼洋河兩岸的小縣城工布江達。

  這座坐落在河穀中的小縣城並不大,兩邊都是鬱鬱蒼蒼的大山,奔騰不息的尼洋河橫穿縣城,把這個小縣城分成了南北兩半,看起來極富詩情畫意。(ps:老墨建議,如果有書友自駕路過這座小縣城的時候,可以下去進入到縣城好好的逛一逛。縣城很袖珍,裏麵的商鋪什麽的也都很袖珍。總而言之,這座縣城曾經給老墨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老墨的感覺中,工布江達甚至比林芝更讓人著迷。嗯,這段不收費……)

  雖然在縣城的東邊就是高速路的出入口,但兩人並沒有下去,而是開車繼續前行。

  到了這裏,隔不多遠就能看到一座座的藏胞村落。正如二大爺活著的時候說的那樣,這裏的藏胞二層小樓修建的很漂亮,紅牆碧瓦,隱藏在鬱鬱蔥蔥的樹林中,格外的有情調。

  這些小樓都是國家出資興建的,每一個村落就是一處美得像畫一般的景點。

  過了工布江達向東走了半個小時,就抵達了林拉高速路上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巴河。

  巴河是一個小鎮子,名字來源於從北邊匯入尼洋河的一條河——巴河。

  之所以說巴河重要,因為在巴河附近有兩個大名鼎鼎的景點,巴鬆措和秀巴千年古堡群!

  巴鬆措自然就不用多說了,那是高原目前僅有的四個國家級5a級景區之一,也是高原唯一一個自然風景類的5a級景區。

  就問你牛不牛?

  高原有多少風景壯美的一塌糊塗的景區?珠峰、羊卓雍措、納木錯、雅魯藏布大峽穀……

  這些景點隨便拿出一個來就能讓從平原地帶上來的遊客看的目瞪口呆。

  可不管是珠峰還是納木錯又或者是羊卓雍措,都隻是國家4a級景區,而唯獨巴鬆措卻以國家5a級景區的級別高懸在這一連串大名鼎鼎的景區前麵!

  堪稱高原最牛自然風景區!

  老劉也搞不清楚這是為啥,楚倩同樣不知道。

  “你知道為啥巴鬆措景區是5a級景區,而珠峰、納木錯等景區卻隻是4a級嗎?”老劉穩穩地把車停在了高速路邊的秀巴停車區,歪頭問楚倩。

  楚倩茫然地搖頭,“我真不知道這個情況。其實我在來高原之前,光聽說過布宮、大昭寺、珠峰、納木錯等風景區,可從來不知道巴鬆措。”

  老劉苦笑道:“咱倆是一樣的。要不是這次陪你回家走這條路,我也不知道在這深山老林中竟然還隱藏著一個5a級得景區。”

  確實如同老劉所說的那樣。一提高原,人們普遍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布宮就是珠峰。尤其是對於那些從來沒有來過高原的人來講更是如此。就算是再問除了布宮和珠峰之外你還知道哪裏,估計十個人得有九個人會說我知道納木錯,我知道羊卓雍措,我知道大昭寺,我知道雅魯藏布大峽穀……

  巴鬆措?那是啥地方?

  不過巴鬆措雖然是一個5a級景區,但對於見過了納木錯、錯那湖、思金拉措的老劉和楚倩來講,巴鬆措無非就是一個漂亮一些的湖罷了。

  尤其是巴鬆措距離巴河還有七十多公裏的山路要走,算上遊玩的時間,來回就得三四個小時。

  所以兩人一商量就決定先暫時不去巴鬆措看看,而是直接停在了路邊的停車區,看看那五座擁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的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