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劉氏
作者:半墮落的惡魔      更新:2020-10-27 07:23      字數:2158
  治療需要過程。

  外強中幹的底子,不能急,也急不來,劉升月五天來一次,五天聽一次脈,再確定要不要換藥,隨時調整。

  每次來開完方子,劉升月就跟張青對練一下,不知是那女子有交代,還是張青就是一個耿直的人,每一次都不留手。

  打得劉升月除了一張臉完好能見人,全身上下沒有一次是完好的,青青紫紫,舊的還沒褪完,新的又來了。還好劉升月自己會調配藥酒,會治傷,不然,這武是再練不了了。

  每次來,那女子都在看書,有些明顯可以看出很新,有些已經翻閱過許多次了,看書的時候,書案上還擺放著筆墨,時不時在書上寫一下,特別認真、用心。

  吃了一個療程,劉升月開始給她上外治法。劉升月的外治法,在安和堂已經成了招牌,不愛喝藥的或是喂不進去藥的老人、小孩兒都喜歡來找他問診,正骨的名聲沒打起來,外治法的名聲起來了。

  劉升月說給她上外治法,女子也沒抗拒,十分的配合,作為醫生,最喜歡的就是這種病人,就煩自作主張,以為自己比專業的醫生還要懂的。唯一的問題,外治法要花時間,劉升月再不能開完方子,挨了張青的揍就走,還得等著指點外治法怎麽用。

  劉升月看她也不是缺錢的人,直接道:“娘子,先用藥湯浴,待身體調節的好一些了,建議建一個汗蒸館,用汗蒸法,驅寒更快,又可活血美顏,讓皮膚變得更好。”

  “汗蒸法?”

  女子疑惑的問道,劉升月點點頭,道:“算是熱療的一種,就是通過高溫使人體的竅穴打開,排出體內的寒氣,於娘子的病症,也算是對症。”

  然後,又詳細介紹了一下要怎麽蒸,蒸了有什麽好處,聽得女子一愣一愣地,本來就大的眼睛瞪得老大,驚奇:“還有這等療法?”

  劉升月道:“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所異者法耳。醫藥藥理無二,雖治於外,無殊治在內也。”

  女子點點頭,道:“於醫道,劉郎中是專精者,奴不過是門外漢,奴既然說了信劉郎中,便依劉郎中所言就是。隻是,這汗蒸房該怎麽建?還請劉郎中指點。”

  這女子看著嬌小美豔,卻是個果斷有主意的人,小小的身體裏,裝著一顆大大的靈魂,這類人,遇困境不會輕易放棄,遇順境也不會得意忘形,劉升月他媽就這樣的性格,很多川妹子也是這種性格。

  劉升月看得心裏又痛苦又快樂,痛苦再也見不到父母了,快樂卻是熟悉親切帶來的,心底備受煎熬,幹脆拉了紙筆過來找事情做,直接給張青畫了圖,各種指標說得明明白白,純粹就是找事情做轉移注意力。

  張青應該就是監過一些活兒的工,懂得不算深,許多地方大多懵懵懂懂,劉升月融合的記憶太多,職業技能和知識也多,所有融合在一起,構成的知識構架實在太過博大,他解說起來,頭頭是道,通俗易懂,莫說張青這樣的略懂皮毛的,就連一旁的女子也聽懂了。

  待解說完,女子冷不丁的問道:“劉郎中不止學過醫術,還讀過許多書?”

  劉升月頓了一下,道:“讀過,還不少,不過,寫詩作詞卻是不成的。”

  女子眼睛一亮,立即道:“請劉郎中指點。”

  “啊?指點啥?”

  劉升月沒聽懂。女子起身,端端正正的朝劉升月福了一福,道:“請劉郎中指點讀書之法。”

  劉升月一愣,這叫人怎麽指點?他又沒讀過多少古籍。

  女子似是誤會了他的沉默,道:“奴幼時孤苦,不曾有幸識得文字,也無有先生教導通讀詩書,識字讀書也是近十年有閑暇才學的,苦讀多年,不敢說讀了多少書,然卻也曉得,能把道理用淺顯之語表達出來,擺得清楚明白的,無一不是學問精深之人。”

  這點劉升月讚同。

  能用通俗易懂的話,把深刻的道理或艱澀的知識闡述明白的,都是學識淵博的大師,唯有集大成者,精通精髓的人,才能輕易的說出來。

  女子看劉升月一眼,目中閃過堅決之色,道:“奴劉氏如今正處於命運流轉之時,是進一步還是退一步,仍未可知。但將來不管是跌落塵埃還是一飛衝天,奴亦不想再如過去一般,懵懵懂懂,混沌不清,奴想讀書,奴想明理,請先生指點。”

  “……”

  劉升月聽得目瞪口呆,不說別的,隻這人這顆堅韌向上的心,便值得人佩服。劉升月穿越到這個古代時空時間並不長,因為時代特色,對這個時代的女性,認識的也不多,還不曾見識到史書記載中那些鮮活有特色的女子,見識到的更多是如董阿嫂那般沉默內向的婦人,眼前這個還不知道姓名,隻知道是個同鄉的女子,算是色彩最強烈的一個。不管什麽時代,不管是男是女,每一個自強不息的人都值得尊敬!

  另外,原來她也姓劉啊,跟劉升月是同姓,這也是緣分。

  劉升月吸了口氣,道:“多謝娘子看重,不過,話說在前,在下真的不通詩書,不會寫詩詞文章。”

  女子斷然:“奴又不考狀元,不需會什麽詩詞文章,隻要能讀懂書,如先生這般讀明白便成。”

  劉升月撓頭:“讀明白啊,這個標準那就高了,有句話叫實踐出真知,讀再多的道理,若是不經曆過,基本很難感同身受。”

  這個時代的女子,雖然不禁止拋頭露麵,但接觸最多的,其實是閨閣婦人,受限於時代,這世間見識、眼界皆廣闊的女子,太少了,出一個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

  書本知識無法跟現實印證,能得到的收獲其實沒有兩相印證得到的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便是這個道理。可讓深閨的女子到哪裏行萬裏路去?

  劉升月:“說指教談不上,互相探討吧。娘子不考科舉,也不需要會寫詩詞文章,那……”

  劉升月想了一下,道:“見識世界和人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