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黎明之前
作者:半墮落的惡魔      更新:2020-10-07 22:24      字數:2275
  太陽落山之前,劉升月刮了半框,腰彎的都快直不起來了,看看天色,不敢再繼續下去,不然今晚不止要露宿街頭,還要餓肚子。

  拒絕了想他繼續刮的人家,扛著框,一路撿些枯樹枝和爛木頭,走到之前看好的無人小巷,放下框,去隔壁茶肆借了個火。

  這時代經營生意還沒有廣告宣傳的概念,好的店家多是靠口碑經營起來的,店家都很和氣,借個火,大都不會吝嗇,劉升月過去借火,店家直接給了他一塊燒得通紅的炭。

  東京城附近沒什麽高山,不產柴,城內的燃料都是外地商人運入京中的炭,這裏,不管貧富貴賤都燒炭,區別隻是炭的好壞。

  劉升月謝過人,用折來的樹枝夾著炭回小巷,用撿來的枯枝和爛木頭,把火燒起來。之前劉升月見有人自己帶著鍋灶和炭,在小巷子裏燒火做飯,也沒差吏去管,便有樣學樣。

  把從董大處借的瓦罐騰出來,去河裏洗幹淨,打聽了井的方向,從茶肆借了個邊緣破了不再使用的瓦罐,淘洗幹淨後,去井邊打來兩罐水,開始淘洗刮來的白霜。

  這個白霜,就是天然形成的樸硝結晶,樸硝經過濾、提純後,就是中藥芒硝,在大宋,被稱作玄明粉,受限於工藝,這時候的芒硝並不純。

  明代時,有人發明蘿卜提純法,提煉出更加精純的芒硝,這個方法一直使用到近現代,直到被更先進的化工工藝取代。

  劉升月用的就是明代的方法。他現在身無分文,得先弄點吃飯的錢出來,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腦子裏的知識,知識化作金錢,先把自己養活,萬丈高樓平地起,活著才能談以後。

  厚著臉皮,找茶肆借刀把蘿卜切成薄片,等火差不多了,劉升月開始忙活,先把泥土慮了,得到幹淨的樸硝水,再煎蘿卜片,慢慢地把樸硝提純,得到精純的芒硝。

  一通忙活,直到天黑才把今天刮來的樸硝土提純完,得到一個瓦罐底的芒硝。劉升月擦擦額頭的汗,把火滅了,把茶肆借他的瓦罐和刀洗幹淨,提著他的瓦罐過去還東西,用刀鏟了一撮芒硝粉給店家做酬謝,然後急匆匆趕往馬行街。

  東京城內沒有宵禁,夜市十分熱鬧,藥鋪、醫館晚上也不關門,多會留個守夜的夥計,半開著店門守著,若是有人上門買藥或是看病,再由夥計把坐診的郎中叫起來。

  劉升月尋了家店麵很大的藥鋪進去,店裏已經點上油燈,夥計坐在櫃台前,看有人上門,連忙搭話:“請問客官是看病還是買藥?以前可來敝店看過?可有相熟的郎中?”

  劉升月提著瓦罐過去,道:“有勞小二哥,在下非是看病,也不是買藥的,想請問貴店收玄明粉嗎?”

  “玄明粉?”

  夥計一邊把櫃台上的油燈移過來,一邊道:“敝店收的,小哥可能拿出來看看,如此,敝店方才好給價錢。”

  劉升月當即把瓦罐放到櫃台上,然後用他拿沸水煮過的樹枝挑了一點起來,放到掌心裏給夥計看——

  “好純的玄明粉!”

  夥計讚歎一聲,抬眼看劉升月,劉升月笑了笑,從容問道:“這個品級的玄明粉,不知貴店出多少價格收?”

  夥計連忙道:“小哥稍待,小的去找掌櫃來。”

  “行,麻煩快些,天黑了,在下還趕著找地方投宿。”

  “小哥放心,很快就來。”

  夥計急匆匆朝後麵去。

  劉升月知道,北宋是所有朝代中最重視醫學發展的時代,也是學醫人士最多的朝代,不止設有專供平民百姓的平價藥房,還明文規定了每個州縣必須擁有的醫官數目,從皇帝到朝廷都十分重視醫學的發展。不過,芒硝因為受限於季節和提純工藝、產量等,依舊屬於稀缺藥材。

  沒等多大一會兒功夫,一個中年男子就在夥計的引領下從後麵進來,過來直奔劉升月而來:“聽說小哥有上等玄明粉要賣?”

  劉升月點點頭:“對,閣下就是貴店的掌櫃嗎?在議價之前,請掌櫃的先掌掌眼,看看在下的玄明粉品質如何。”

  劉升月把瓦罐推過去,破破爛爛的瓦罐,看得掌櫃的眉頭直跳,好在瓦罐隻是外表看著髒汙,裏麵清洗得很幹淨,待劉升月用樹枝挑出芒硝粉來,那眉頭跳得更厲害不說,臉上的表情都嚴肅了好幾個等級。

  掌櫃也不急著說話,先伸指沾了點芒硝,放到舌頭上嚐了嚐,然後才抬眼看劉升月,劉升月也不急,笑眯眯地看著對方,問他:“掌櫃的,我這玄明粉如何?在下敢放眼,整個大宋,就沒有任何玄明粉的品質能比得上我這些。”

  這絕對不是吹牛皮,這是事實!工藝、科技的每一次進步,落到史書上,不過是短短的幾行字,但在真實的過程中,都需要的時間的積累和數代人的努力,或許是靈光一現,但也要有抓住靈光的基礎。

  劉升月這少少的一個罐子底的芒硝,其實是站在跨時代的工藝基礎上才製出來的,擁有時代的先進性,非是同時代的芒硝可比。

  劉升月很有信心,若是這家掌櫃不識貨,他完全可以尋別家,不過,能坐上這麽大一家藥鋪的掌櫃,想來肚子裏應該有點貨。

  “不知掌櫃的願出多少價錢收?”

  劉升月問道,掌櫃的伸手又沾了些芒硝,在掌心裏細細的研磨了兩下,開口:“這等品質的玄明粉,不知小哥有多少?”

  劉升月道:“目前隻有這些,約莫三兩左右。”

  “目前?”

  掌櫃掃劉升月一眼,沉吟了兩秒,當即道:“若三兩全都是這等品質,敝店願出三十貫錢收購,小哥意下如何?”

  三十貫!

  劉升月不知古代芒硝到底值多少錢,他隻知道他這個應該是同時代品質最好的。不過,據他看過的曆史典籍記載,這個時間的糧價雖不是整個北宋時期最便宜的,卻也是相對低廉的時期,鬥麥不過二十錢。

  一個泥瓦匠,在東京城裏幹一天活兒,少說也有二三十文的收入,一個月下來,能者能有兩三貫的收入。依次推算,加上他幹了一天的人工,三十貫不算低價,已然多於劉升月的心理預期。

  劉升月心裏推算完,正要開口,掌櫃的突然舉起手掌,揮了一下,比了個手勢,道:“小哥不急,在下還有一個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