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打完再給你道理。
作者:牧馬江南n      更新:2020-10-13 23:30      字數:2269
  王者榮不問日月,是有原因的,自己對這個時代的人物可以隨意評論臧否,而且對未來之事都能隨便下個論斷,但不知道今夕何夕,這是一件怪事……

  現在,他正在看陳琳的檄文,饒說他是一理科生,這篇文章的字都認不全,也不妨把他看得汗涔涔臉紅耳熱……

  這老兒真是作死,潑婦罵街都不敢這樣揭短的,你丫翻著人家祖宗十八代揭短,不殺你殺誰!

  如此看來,曹操確實有氣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竟然沒有殺陳琳,還給賞了個官做,真是醉了……王者榮覺得,若是自己遇上這事兒,一定不顧一切,不管戰事勝敗,先把這個老兒抓來,割了他的腦袋當球踢……不管他馬的什麽生前身後名!

  王者榮看完了就沒有什麽興趣了,把這玩意交給孔明、龐統、徐庶等傳閱……

  最先拿到龐統手裏,龐統舉起來就開始搖頭晃腦讀起來……

  眾人聽得無不眉頭皺起,一臉便秘樣……

  “諸位以為如何?”

  “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心昭昭,不過另一董卓耳……所以罵的好。”這話是孔明說的……

  王者榮毫不客氣,一頓棒劈劈啪啪就打在孔明的身上……

  “弟子……”

  “我知道你不服,我也知道你對漢室忠心不二,可你現在給為師說一說,這天下,到底是誰家天下?”

  “……劉氏受命於天……”

  “周公認為商失道而周室因明德獲得天命,而明德的首要條件乃是取得民心的支持……現在民心所向,向了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黃巾席卷天下,數月內八十萬人景從……

  你以為那些吃不起飯的饑民,跟著一群騙子造反,民心向了誰?

  民心向了天子?向了騙子?還是向了所謂德行?

  誰有德行?”

  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王者榮輝從這麽刁鑽的一個角度提出問題。

  “學生以為,總要有規矩的,亂了規矩,天下就會永遠亂下去。並非學生愚忠劉氏,而是忠於自己的信奉的道義,忠於已然構建的秩序,不希望這種秩序因為些許不公就被隨意踐踏……

  改朝換代並非不可,但人人都如陳勝、吳廣那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這天下就會時常處於改朝換代的混戰,將永無寧日……”

  諸葛亮的這個回答其實是避重就輕、偷換概念式的回答,他沒有回打王者榮提出來的問題。

  “你固守自己的德操,這一點,我是認可的,但你並沒有理解民心的本質。民心所向的,並不是某個有德之人,民心所向的隻是利益而已!

  說的明白點兒,其實民心所向的就是吃得飽,穿的暖,住的舒服,日子過得安穩,如此而已。

  所以,為師以為,誰能給他們這些東西,誰就是明心所向的那個人,就是那個有德者,就是天子。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的居之!

  為師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飽學之士,讀了許多書,知道曆代興亡更替,但你們不知道,興亡誰人定……

  既然你們尊我為師,那我告訴你們,其實定天下興亡的,不過是一口吃的而已!

  吃飽,天下興!

  吃不飽,天下亡!”

  眾人都沉默了,半晌沒有人說話。

  在座的各位,也都是命而好學之人,什麽是民,什麽是食,什麽是興,什麽是亡,他們還是分的清,隻是以前從來沒有看得如此透徹……

  現在,王者榮這麽點出來,大家仔細一想,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所以為師以為,一家一姓之國,亡了就亡了,不過是朝代更替而已,天下並未亡……

  若是外族殺入,占了我們這一片土地,殺了我們的族人,讓我們的後代淪為其奴仆,他們在此稱王稱霸,那才是真正的亡天下!

  是以,為師以為,你們隻要堅守這個底線就好,不要拘泥於一家一姓的王朝……

  當然,忠誠是一種高貴,以後諸位都會以謀士的身份,去天下建功立業的,為師不管你們選擇曹,還是劉,還是孫,隻要你們選定,那就定下來吧!

  不準以天下雲雲為借口,二三其德,變節求榮,這是很可恥的的行為……

  以後,無論你們跟著誰一統天下,天下還是漢家天下,不論它姓不姓劉!”

  “恩師教誨,弟子銘記在心,永不敢忘!”

  諸葛亮當然不是鑽牛角尖的庸才,他是一個通透的天才,王者榮一番話,似乎一下子打通了他思想上接不通的那些環節……

  其實,也就是明白了什麽是天下,什麽是民心……

  這兩件事,對於平庸之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不過是飯後茶餘的談資而已,甚至很多人飯後茶餘也不會提及這些東西……

  但對於有抱負的人,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建功立業之人而言,想通了這兩節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所以,諸葛亮跪下去,行了大禮!

  眾人也都神情嚴肅,深深一揖,表示感謝……

  到目前為止,王者榮的入室弟子,也就臥龍鳳雛兩個。其他的人,還有待觀察……

  而其他人,現在已經各種殷勤獻上來了,他們多麽希望那根竹棒狠狠抽在身上啊……

  “士元,為師問你,假如你是曹孟德,對於陳琳,你怎麽看?假如你抓住了他,殺掉他呢,還是放了他,還是給他謀個一官半職?”

  “假如我學生是曹孟德,此人辱我祖先,學生自然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他!但作為三軍主帥,要有心胸氣度,要顧全大局。這個時候,勝敗才是關鍵,不可能因為一個人激怒我。現在想著去抓他,而棄三軍將士的性命於不顧……

  隻要這場仗能夠打勝,一定會抓住他的!

  當然,抓住了他,如何處置他?學生認為,還是給他謀個一官半職,是上上之策。

  因為,曹孟德需要天下名士盡歸於他,姿態是要做的!”

  不得不說,優秀的人、有胸懷的人,英雄所見略同。

  不得不說,龐統這個答案,算是一個優秀英雄或者梟雄的標準答案……

  但竹棒還是落在了他的身上!

  啪——啪——啪——!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的肉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