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撒切爾大臣
作者:青山鐵杉      更新:2022-03-29 05:47      字數:3106
  “單是保住北羅德西亞,紐芬蘭,就已經接近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加上本土的話,我們不比法國人吃虧。阿爾及利亞的可用土地還不如我們。”

  白廳聚會的時候,馬金斯搖晃著酒杯,談及剛剛公布的重大突破。也就是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的影響,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疑慮,“隻是孤懸海外,控製也是一個難題。”

  “控製不是喊口號,首先要保證當地比周邊經濟好許多,再者就是政治結構上的問題了,就像是紐芬蘭沒有軍隊,北羅德西亞沒有議會。”

  艾倫威爾遜喝了一口威士忌,不慌不忙的道,“以北羅德西亞的人口來說,二三十年內還不用擔心,幾十萬人獨立什麽?更何況獨立也是內陸國。周邊都是黑人國家。”

  “說到這,南羅德西亞那邊就沒有什麽想法?”馬金斯詢問,如果有的話,艾倫威爾遜肯定知道,他猜得沒錯,但就算知道也沒辦法。。

  “最關鍵的是,馬來亞殖民地,紐芬蘭、羅德西亞幫不上大忙。”艾倫威爾遜也有些苦惱,“紐芬蘭除了捕魚之外, 沒什麽產業支撐。北羅德西亞是內陸, 除了采礦和種地之外,對英國的幫助也有限, 英國能夠保持相對的超然地位,還是要看馬來亞是否安全。”

  英國已經丟了曾經作為市場的英屬印度,但隻要馬來亞還在,仍然接近兩個人口大國。更何況東南亞本身就人口不少, 支撐英國國際地位的基礎就還在。

  現在是時候想想, 把價值不大的殖民地甩開,全力維護幾個重點地區的時候了。艾倫威爾遜可以在烏幹達獨立之後,把多君主共治的模式,在阿聯酋推廣一下, 那現在零散的酋長國合並。

  中東還是重要的, 英國的軍事力量還是不能從當地撤離。這也是防止石油危機的發生。

  畢竟現在英國還是站在阿拉伯一邊的,和美國的以色列、伊朗戰略不同。

  中東的局勢沙特是繞不開的,誰都知道沙特是世界第一產油國, 而且和美國關係很好。

  沙特的親美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因為英國石油公司在中東的石油勘探是從伊朗開始的,而且當時投入巨大,所以沒有理會沙特石油勘探的請求。

  當時英國是日不落帝國,中東是英國的天下,把勘探集中剩下的產油底捂住不勘探,有利於控製石油的產出。但卻被美國撿個漏,和沙特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沙特是中東石油開采成本最低的國家, 第二低的就是由一堆酋長國合並出來的阿聯酋。阿聯酋此時還在英國手中, 英軍留在波斯灣也有防止沙特做大的目的。

  艾倫威爾遜幫著妻子,又是利比亞、又是阿爾及利亞、非洲幾內亞灣、馬來亞、英國北海到處找石油。並不是因為蒙巴頓集團在中東站不住腳, 而是要證明, 石油並非是稀缺資源。

  防止布雷斯頓森林體係崩盤之後,美國借著和沙特的關係挾持歐洲國家。分散中東產油國的份額, 美國要捆綁石油就不容易。

  美國說服中東的酋長容易, 但壓製歐洲的英法德意, 和英法德意已經控製的產油區可沒這麽容易, 這些石油區都在開采,石油危機就算是爆發, 歐洲也可以用不在中東的石油把石油危機打下去。

  “對了,英美首腦會議, 你參加嘛?”馬金斯忽然有此一問,“好像你和美國人的關係很好,而且你快做內閣秘書長了,應該和美國方麵建立良好關係。”

  “我隻是和美國一部分人關係好。”艾倫威爾遜歎了一口氣,“和美國民主黨沒什麽人脈,我也正在準備英美首腦會議的資料。”

  至於是什麽資料,無非就是朝鮮戰爭美國做了幾次屠殺,在日本這麽多年強奸了多少婦女,也不僅僅是日韓, 還有南越、伊朗、之前英美合夥幹掉摩薩台、幹掉盧蒙巴未遂等等的記錄。

  如果肯尼迪想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艾倫威爾遜就好好和美國人算算賬。英國是一個殖民帝國, 美國隻是沒有殖民帝國的名號,做的都是殖民帝國的事情。

  “不知道美國的目的是什麽,但好像是希望英法兩國的核武器都統一指揮。”

  “這肯定是其中一個目的。”艾倫威爾遜聽了之後繼續道, “說不定還想要在英國設立軍事基地,希望美國的航空工業不要和美國的航空工業競爭。”

  “美國人把我們當成殖民地?”馬金斯一聽氣不打一處來的道,“他們是瘋了。”

  “不知道, 我隻是猜測。”艾倫威爾遜說到這閉口不言,當然他的猜測,都已經做成報告送到首相艾登那裏去了。

  反正目前有這麽幾個方麵,第一就是英國已經將戰爭時期的債務還請。

  第二就是英國已經頂住壓力建立了三位一體核打擊。沒有債務被美國人捏住,自己還有核武器,不需要美國的技術挾持,應該不會低頭繳槍。

  不過也要看美國開什麽價,這個世界上什麽都有一個價格,如果不滿意,那就是得加錢。

  說不定美國真能開出來英國無法拒絕的價格呢?雖然艾倫威爾遜平凡的頭腦是想不到能開什麽價。

  這一天,有一件事讓艾倫威爾遜有些驚訝,艾登政府任命了一個新的教育大臣, 而原來的教育大臣麥克米倫, 真的去做牛津大學名譽校長了。

  新的教育大臣並非是內閣大臣,但也足夠令人吃驚,至少艾倫威爾遜是這麽認為的,因為這個大臣他認識,比任何人都熟悉,撒切爾夫人,現在已經是撒切爾大臣了。

  雖然三年前撒切爾夫人就已經成了議員,但保守黨議員足有好幾百,也沒這麽值得重視的地方,但做大臣,哪怕是沒進入內閣也是不一樣的。

  “任命一個女的做教育大臣,不會把她片麵的情緒帶入教育體係當中麽?”

  當著諾曼·布魯克的麵,艾倫威爾遜表達了自己的疑慮,或者說是偏見。

  “是年輕了一些,不過你不也很年輕麽。政客的年齡其實還比白廳的高級公務員平均年齡小一些。”諾曼·布魯克很奇怪,他看好的接班人怎麽好像不太喜歡新教育大臣,從前有過節?

  “關鍵她是一個女性,我們對女性的看法,並不夾雜私人偏見,但不行就是不行。她們過於情緒化,耽誤做出準確的判斷。”

  艾倫威爾遜否認和撒切爾夫人有過節,那隻不過是年輕時候的一段交際,根本談不上過節,他相信偉大的女首相不會在意那種小事的。

  但頭一次見到撒切爾夫人進入英國的政治中心,他就是忍不住想要比比叨一番。

  想他這麽多年來,為了英國勞心勞力,不敢說有多大的貢獻,但也稱得上是殫精竭慮,不敢有一絲懈怠,到了今天也就做到了內閣副秘書長,還沒有晉升為無上之權威。

  一個女人沒看到為國家做出什麽貢獻,現在就成大臣了?他不平衡也說得過去。

  但不平衡歸不平衡,艾倫威爾遜在短暫的思考之後,決定還是給這位新大臣一個機會,畢竟在即將接管白廳的檔口,他未來還是要和教育大臣有所接觸的。

  諾曼·布魯克樂於見到這種場麵,他希望未來的內閣秘書長可以和保守黨或者工黨的政客多接觸接觸,有助於維護白廳的利益。

  無上權威現在還不知道,他選定的未來內閣秘書長,和新上任的教育大臣關係比較複雜,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評說。

  有賴於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影後們培訓,艾倫威爾遜沒什麽不好意思的,算是為新大臣慶賀,來到了教育大臣這裏表達了歡迎。

  “常務次長閣下,或者說內閣副秘書長閣下,感謝你的到來。”撒切爾夫人一怔,但很快表達了歡迎道,“我才剛剛上任,還需要公務員的幫助。”

  “大臣說的這是哪裏話,我們不過是卑微的社會公器,盛放著你深思熟慮的果實。”

  艾倫威爾遜麵帶微笑的道,“教育部的很多事情我也不熟悉,其實和大臣一樣,也處在從頭開始的學習當中,希望大臣可以盡快熟悉工作。”

  “我會的!”撒切爾夫人一副要馬上實行宏偉藍圖的樣子,躍躍欲試道,“副秘書長閣下,以後可能還要你多多幫忙。”

  “絕對沒有問題,我個人十分期望,成為大臣背後的支撐。”艾倫威爾遜鄭重的點頭,“如果有什麽需要的地方,可以隨時叫我。”

  兩人的對話,氣氛頗為奇特,雖然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又好像不是這麽回事。當然教育部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此時並沒有發現這一點。

  禍之福所依,艾倫威爾遜還是坦然的麵對了現實,決定先觀察觀察,說不定一切都不會發生,兩人是可以做到相安無事的。

  華盛頓方麵發回一條消息,希望英美首腦會議在拿騷舉行,商談在英美特殊關係的基礎上,精誠團結麵對多層次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