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並北海道
作者:青山鐵杉      更新:2021-05-28 16:22      字數:3279
  <b></b>多年以來的工作,艾倫威爾遜最大的目的,無非就是能夠牽扯出來讓英國輾轉騰挪的餘地,但真的事到臨頭才發現,像是冷戰這種對全世界接近凝固的控製力大事件。當前的工作還是不夠的。

  就算是和法國人報團取暖,想要獲得足夠的戰略空間,仍然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有時候他都想,如果戴高樂提前上台,這樣抱團起來是不是能發出更大的能量?但一想到戴高樂可能直接放棄海外殖民地止血,這種想法還是算了。

  喝了一場艾倫威爾遜才知道,麥卡錫本身就帶著共和黨大佬塔夫脫的囑托,來鞏固英美特殊關係,便一口答應為麥卡錫安排一些行程,和英國政界的人士認識認識。

  建製派這個名詞,可以有多重解釋,可以是人多勢眾不想改變現狀的公務員群體。也可以是大到不能倒的巨型企業。同樣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

  但不論是指哪群人,艾倫威爾遜現在都沾點邊,可以說他現在本身就是建製派的一部分。

  美國當然也有,後世美國的建製派,可是被懂王調理的夠嗆。美國的建製派是經過幾十年的冷戰成長起來的,如果有一個共同的主張就是反俄。不管俄羅斯變成什麽樣,隻要俄羅斯一天不死,就要反俄。

  這也難怪,畢竟哪怕蘇聯比帝俄小,俄羅斯聯邦比蘇聯小,可俄羅斯的剩餘國土還是太大了,仍然是除了有數幾個大國之外,對其他國家碾壓的存在。

  萬一放鬆了打壓,難保俄羅斯就會站起來,這種威脅是真實存在的。

  麥卡錫現在並不是美國建製派的人,美國共和黨的建製派領袖是杜威。而保守派的大佬是塔夫脫,這麽來看麥卡錫是保守派的成員。

  那麽為麥卡錫製定的行程,就必須讓他見到一些英國保守一些的政治人物。不過艾倫威爾遜不能安排和丘吉爾見麵,如果麥卡錫願意的話,可以自己想辦法。

  “約瑟夫,我是一個公務員,我不能當著工黨內閣的麵,安排保守黨的事務。”艾倫威爾遜愛莫能助的道,“所以請你理解?”

  “為什麽不能?美國總統也是公務員!”麥卡錫一腦袋問號頗為不解的道,“這有什麽?”

  “你說什麽?”艾倫威爾遜看著眼前的麥卡錫,一副你在和我開玩笑的口氣。

  “美國隻有國會和最高法院的人不是公務員!”麥卡錫搖著頭解釋道,“公務員的首領是總統。”

  公務員界定範圍中有一種是涵蓋了整個行政係統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選舉產生的和政治任命的政務官在內。美國屬於這種類型。美國是實行三權分立較為典型的國家。

  其中,行政部門的文職官員統稱為“政府雇員”,包括各部門部長、副部長、助理部長、獨立機構的長官等政治任命官員和行政部門的其它文職人員,而立法部門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國會雇用的職員以及司法部門的法官均不屬於公務員。

  “原來如此!”艾倫威爾遜點頭,也就是說美國隻要和行政工作有關的人全都是公務員。法律和議會不算,因為美國總統也是要負責行政工作,當選總統自然而然就是公務員的首領。

  也就是說美國的總統選出來,自然而然就是建製派大佬,怪不得睡王上台各界歡呼雀躍,一副黃袍加身的樣子。

  可英國的公務員定義可不包括首相,艾倫威爾遜還是不能幫忙,對於一個美國參議員來說,他還是覺得麥卡錫有辦法自己去見丘吉爾。他不能幫助麥卡錫安排。

  “艾倫,不同時間有不同時間的想法,你以後會明白這一點的。”麥卡錫感歎道,他並不是說這個英國朋友,而是說他自己。

  他第一次競選參議員的時候,和現在給大眾留下的印象截然相反,他當時支持孤立主義,認為美國人忽略了自己的國家本身“攻擊蘇聯可以贏得選票,但這隻會摧毀美國。”他還強調自己的苦出身和參軍經曆,意在與政治豪門出身的對手形成對比。

  但是現在麥卡錫活成了和當初截然相反的樣子,攻擊蘇聯以及中國,就沒人比他更加起勁,歸根究底是為了生活。

  艾倫威爾遜表示理解,雖然沒有幫忙安排和丘吉爾見麵,但在其他方麵還是給予了幫助。

  他本來就是借著結婚返回倫敦,要是歐洲這邊沒什麽事,他還要回到馬來亞。完成艾德禮首相的大不列顛社會主義共同體宏偉藍圖。

  馬來亞本身就有鋼鐵產業,不過現在的年產量在兩百萬噸。這已經是除了英國之外,鋼鐵產能最大的殖民地了,這裏麵還有日本戰俘的功勞。

  連同各大殖民地加在一起,加上英國本土的鋼鐵產量,英國的鋼鐵產量大概是兩千萬出頭,要不要臉的說,仍然和美國蘇聯是三巨頭。

  可實際上,美蘇才是一個級別,英國隻不過是比別的國家強一些。

  艾倫威爾遜為馬來亞定下的目標,是至少不能比本土少,為此甚至和本土形成競爭也在所不惜,更何況有英屬非洲的地產興邦政策可以兜底。

  反正倫敦煙霧事件之後,倫敦也會下手整治高汙染的產業,這都是利好消息。

  說到這件事,隨著季節轉換,倫敦又將要進入一段霧霾高發期,艾倫威爾遜已經做好了出國避難的準備,不準備在本土享受帝國主義的待遇。

  “親愛的,和巴迪亞公主談的怎麽樣?”回家的艾倫威爾遜見到妻子一臉疲憊,顯然也是剛剛到家,主動打招呼道。

  “還好,按照你的說法和她深談了一次。現在各國王室的主要使命是存續問題,而不是手中抓住多少權力,就算是做實權君主,最好也不要沒別人看出來,要經過必要的掩飾。”帕梅拉蒙巴頓柔聲回答道,“她對我的看法都表示同意。”

  “看來是一個容易溝通的公主!”艾倫威爾遜說到這,想到了某個戀愛腦,這個公主就不太好溝通,雖然不如剛開始這麽人見煩,卻還需要改正錯誤才能更像是一個公主。

  “巴迪亞還好,就是一起來的姐妹,有些讓我不滿,她對巴迪亞有些看不起。認為阿拉伯人有些??”帕梅拉蒙巴頓一時間想不到形容詞,就卡住了。

  “種族歧視!”艾倫威爾遜點頭補充道,“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但最好是要避免。尤其是對巴迪亞公主這種階層的國外友人而言,說句不客氣的話,你的貴族朋友,對英國可遠沒有人家重要。”

  他也認為各族群互相看不上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是後世白左橫行的歐洲也無法避免。而且白左越是鬧,大多數人越是會傾向於轉右。

  就算是英屬馬來亞,華人和馬來人也互相瞧不起。就算是馬來亞的問題,艾倫威爾遜也沒有解決的辦法,隻能祭出政治正確大旗,讓兩大族群表麵上相安無事。互相看不上是可以的,敢公開這麽做就要挨收拾。

  在馬來亞兩大族群的問題上,艾倫威爾遜算是稍微能夠體會到後世美國的無奈。

  誰都知道政治正確就是一個裱糊匠的做法,可不這麽做還有什麽辦法?這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真想要引導英國本土的公民不種族歧視,一定要從教育入手。再者就是本土不能接納移民,否則的話沒有距離產生美,從小進行白左教育也沒用。

  本土沒有移民,就可以從教育入手想辦法扭轉英國公民的想法。如果到處都是國外移民,不過就是用政治正確把危機延後。

  公務員好約束,政客們也容易說漂亮話,可大多數英國公民怎麽製止?還不讓對移民湧入不滿了?

  “我已經教育她了,相信以後不會把這種想法表現出來。”帕梅拉蒙巴頓乖巧的道,“看我的丈夫對其他民族多麽尊重,還會人家的語言。”

  “都是小事!我畢竟是牛津的高材生。”艾倫威爾遜矜持的表態道,“等我回去好好收拾馬來亞幾年,把隱患都解除了,到時候核彈發射井修好,你就可以安安穩穩的做女王。”

  之所以留在歐洲,就是看他判斷的封鎖柏林會不會發生,想辦法把麥卡錫留在倫敦也是這個目的。

  至少在輿論上蘇聯還是很咄咄逼人的,但是在八月二十五日的消息,讓艾倫威爾遜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可能曆史已經出現了變化,不能再按照原本的曆史來判斷對手的舉動了。

  這個消息是這樣的,莫斯科在八月二十五日宣布,北海道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成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這是直白的吞並,而且是並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並不是以加盟共和國的方式並入蘇聯。

  這裏麵區別可大了,艾倫威爾遜腦海中關於蘇聯解體的記憶,加盟共和國最後都獨立了。可自治共和國是加盟共和國的下屬行政單位,可以稱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俄羅斯可不會把這些地方吐出來。

  也就是說,哪怕這個時空蘇聯也解體,日本也拿不回去北海道了。日本已經和北海道說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