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
作者:青山鐵杉      更新:2021-02-28 18:00      字數:1220
  網 ,最快更新大英公務員</a>最新章節!

  法國一直希望吞並薩爾區,不過以法國自己一個國家來做的話,是不做不到的。

  所以一直尋求英國和美國的支持,至少確保英國和美國其中一個支持自己。

  英國在戰後一段時間其實是支持,至少是諒解法國對薩爾區的吞並。不過美國一直反對!

  本次的巴黎會議有這麽幾個外在條件,目前來說法共和意共都是本國的第一大黨。單一政黨當中,法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法國選民支持。意共的聲勢更強一些,超過三分之一的選民支持。

  因為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冬季比較寒冷,歐洲都出現了糧荒以及物資短缺。所以目前歐洲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但這不包括英國,因為兩翼齊飛了,在英屬印度秉承著饑荒不會連續三年出現的初衷,保持了英國國內的糧食供應,還順便支持的兩翼齊飛的另外一翼德國英占區。

  在這種時候生產物資比錢管用,還造成了美占區和蘇占區很多人逃亡到了英占區。

  可以說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寒冬,反而讓英占區和其他占領區拉開了距離。

  一九四七年,美占區的生產總值是戰前的百分之三十四,這還是美國撒錢的結果。

  而英占區已經超過了戰前的百分之八十。別管是不是英國開放了英屬印度的原因,是不是拿走了英占區兩千多萬德國人的全部剩餘價值,反正大英帝國有殖民地接收。

  其實某種意義上英國的兩翼齊飛計劃,就是一個沒錢版本的馬歇爾計劃。

  拿走英占區德國工業的全部剩餘價值,壓低價格換取英屬印度的原材料,英國本土居中調解,讓英占區工業恢複的同時,該順便吸了一口周邊其他占領區。

  英占區的德國人固然是白辛苦了一年什麽都沒有剩下,但好歹沒有餓到肚子。

  其他占領區的德國人就不一定了,美國人在美占區撒美元,也拉不平美占區對比戰前的百分之三十四的工業總值,和英占區百分之八十四的工業總值的差距。

  英占區本來就是德國最富裕的一部分,德國除了存在東西部發展的差距,同樣也存在南北差距,從曆史上德國北方被南方超過,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前後的事情。

  而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德國南部和北部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再者德國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北部的農業條件比南部要強一些。

  不然美國怎麽在戰爭結束之前,想著和英國進行占領區置換呢,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以從財政部得到了經濟數據之後,加上從首相哪裏得到了利用法國人的吞並薩爾區的心裏,艾倫威爾遜趁機製定出來了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可以稱之為,英法煤炭共同體,英占區有工業基礎,包括薩爾區的法占區有工業生產的重要資源,英法兩國可以分了德國的煤鐵資源。

  其實就是曆史上法國組成共同體的初衷,在吞並薩爾區失敗之後,用一個框架合法的讓德國的煤鐵資源服務法國。

  薩爾區是德國目前剩餘領土中僅次於魯爾區的工業區,如果美國一定要施加附加的苛刻條件對待英國,計劃的後續步伐就是英法占領區合並。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