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塵埃落定的皇位歸屬
作者:一醉夢傾城      更新:2022-03-05 10:14      字數:4079
  第五百九十三章:塵埃落定的皇位歸屬

  趙國皇宮最深處的一處道觀,這裏是趙國太後宋氏的潛修之地,對於趙國皇宮來說的一處禁地,如果沒有宋太後的準許,就算是貴為趙國皇帝的張獻也進不了,當然,如果張獻硬闖還是可以的。

  盡管這個時空和傳統曆史很不一樣,但是道教還是出現了,不過現在的道教還不是後世那個宗教,隻能說是一個流派。

  這一處道觀是皇宮中的一處宮殿改造而來的,當年迫於李如秉和莊平二人的勢力,宋太後支持張獻登基之後,宋太後深知自己不受張獻待見,所以為了不讓彼此之間為難,宋太後主動來到了此地,從此閉門不出,不問世事,所以現如今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皇位之爭並沒有影響到宋太後。

  不過宋太後也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畢竟在趙威王時期,她可是執掌這個後宮的,在這個皇宮裏麵如果發生什麽事,很難瞞得過宋太後的耳目,張獻病倒在床,昏迷不醒的消息,宋太後早就知道了, 不過宋太後自知身份尷尬, 所以一直不肯出麵。

  而現在為了幫助皇子張淵拿下皇位,莊平和李如秉一同來到了宋太後潛修之地,雖然身為外臣,來到皇宮身處, 於禮不合, 但是現在張獻臥病在床,整個皇宮都是人心惶惶的, 根本沒有會在意這些, 再加上莊平和李如秉作為當下趙國最具權勢的人物也沒有人敢阻攔。

  “大將軍,宋太後畢竟是先王正宮, 當朝太後, 我等身為外臣,還是需要通報一聲的。”站在道觀門前,莊平善意的對李如秉說道,生怕李如秉做出什麽越軌的事情來, 畢竟他們二人身為外臣來到這裏已經是於禮不合了, 如果再擅闖太後住處, 恐怕會遭到天下人的口誅筆伐。

  李如秉點了點頭, 說道:“莊相放心, 這一點本將清楚, 既然來到這裏, 那也不在乎這點禮節了, 莊相讓人去通報吧。”

  而此時的宋太後, 正在侍女的服侍之下,研讀著春秋戰國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留下來的道德經, 這本書,宋太後已經讀過無數次, 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收獲。

  這時,負責伺候宋太後的內侍進來稟報道:“太後, 丞相莊平,大將軍李如秉在觀外求見。”

  聞言, 宋太後拿書的手先是一頓, 然後默默地合上書本,歎了一口氣,說道:“唉……該來的,還是來了, 去把他們請進來吧。”

  “喏!”內侍應了一聲,然後到外麵去請莊平和李如秉二人。

  張獻臥病不起, 昏迷不醒的情況, 宋太後可是一清二楚,而且以張獻現在的情況而言,想要挺過這一關,是微乎其微的,這個節骨眼,莊平和李如秉結伴來到這裏,恐怕是為了趙國的皇位。

  很快, 內侍帶著莊平和李如秉來到宋太後麵前。

  “臣莊平(李如秉)叩見太後, 太後千秋!”莊平二人對宋太後行禮道。

  “莊平和大將軍不必多禮,老婦人我早已經不問世事了, 朝堂大事更是不想涉足,二位何故要來打擾老婦人的靜修呢?”宋太後說道。

  “太後,陛下臥病不起, 據太醫所言,恐怕陛下很難挺過去了,皇子淵少不更事,難以維持局麵,臣等今日前來就是希望太後能夠出來助皇子淵一臂之力,穩住朝堂局勢。”莊平直接單刀直入的說道。

  “到底發生了何事?陛下之後,淵兒作為陛下獨子,繼承大統合理、合禮,再加上有莊相和大將軍在側,又何需老婦人呢?”宋太後說道。

  李如秉說道:“回太後,實不相瞞,皇子淵繼承大統也是臣與莊相的意願,可是宗正張楹等人以國宜長君為由,卻力主代王之子過繼於陛下膝下,繼承大統,為了此事, 朝中諸位大人已經分為好幾派, 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內亂,故而臣今日和莊相前來就是希望太後能夠走出來,力挺皇子淵。”

  “國宜長君,這也是情理之中的,畢竟淵兒年紀尚幼,而如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宗正大人有此顧慮也是能夠理解的,如果莊相和大將軍對此有所異議,大可與朝臣好生商議,想來也能商量出個結果的,老婦人我還是不參合其中了。”宋太後搖了搖頭說道,當年狼孟之變後,她就做過一次違心之舉,現在實在不想在參合其中了。

  “太後此言差矣!”莊平說道:“國宜長君,臣也是明白,如果陛下沒有子嗣存世,就算是代王繼位,臣也不會有任何異議的,就算代王不行,燕王(趙威王幼子)也是可以的,可是現在陛下存有子嗣,如果讓宗室入繼大統,他日讓皇子淵如何自處呢?再說了,當年代王參與了張傳、糜邡之亂,如果讓代王子嗣入繼大統,太後又如何自處呢?”

  當年狼孟之變後,可是宋太後一錘定音,定下了張藺、張傳、司馬衝、糜邡等人謀逆之名,後來雖然在宋太後的壓力之下,張獻被迫放張藺一馬,但是在世人的眼中,張藺就是當年張傳、糜邡之亂的核心人物,現在讓當年的罪人後人繼位,宋太後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宋太後聞言,臉色一變,這可是戳到宋太後的痛處了,當年狼孟之變後,她可是親自定下了王位的歸屬,如果現在讓張藺的兒子繼位,那自己日後恐怕也很難有什麽好下場,雖然宋太後不在乎趙國的皇位落入何人之手,反正是趙國皇室之人就行了,但是不代表宋太後不在乎自己啊。

  “可是,現在宗室之人並不支持淵兒,就算老婦人親自出麵,他們也不會輕易妥協的。”宋太後說了一句大實話,宋太後再牛逼,也不是姓張的,現在丈夫死了,便宜兒子也快不行了,她又怎麽鬥得過那些張氏宗室呢?

  “太後放心,隻要太後出麵支持皇子淵,再加上臣和大將軍,必可成事,大將軍手握兵權,臣統禦百官,再加上太後,就算宗室之人再不滿,也隻能承認皇子淵。”莊平信心十足的說道,他掌控朝政,李如秉手握全國精銳,再加上宋太後這個當朝太後,三人合力,想要將張淵扶上皇位,還是輕而易舉的。

  宋太後聞言之後,再三思量,終於是下定了決心,說道:“也罷,那老婦人就隨你們走這一趟,希望宗室之人能夠看在老婦人這個太後的份上,給幾分薄麵。”

  “謝太後!”莊平二人見宋太後同意了,大喜道。

  成功說服了宋太後之後,莊平和李如秉便著力對朝中大臣進行遊說,事實上,讓張藺之子繼位,隻不過是宗室的一廂情願罷了,大部分的朝臣還是支持父死子繼的,隻不過宗室的勢力太大,所以莊平等人才需要請宋太後出山罷了。

  天統三年,正月十五日,趙國皇帝張獻的病情再次惡化,這一次的病情惡化,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皇位繼承人的事情已經是刻不容緩了,於是一眾朝臣再一次聚集到了承乾殿偏殿,而宋太後也被莊平請到了承乾殿偏殿。

  眾人到齊之後,宗正張楹再一次力主張藺之子繼位,說道:“太後、莊相,我等宗室還是主張代王次子張源入繼陛下膝下,繼承大統,盡管這對於皇子淵來說,很不公平,但是為了大趙,也隻能委屈皇子淵了,不過我等可以做主,讓張源立下誓言,繼位之後,立皇子淵為皇太弟,他日由皇子淵承繼大統,如此便可兩全其美了。”

  張楹等人也清楚,如果想要將張源扶上皇位,皇子張淵是繞不過的一道坎,所以他們提出,等張源繼位之後,立張淵為皇太弟,他日張源百年之後,由張淵繼位,如果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不過莊平和李如秉聽後,頓時對此嗤之以鼻,皇太弟?這不是開玩笑嗎?先不說張源繼位之後,願不願意將皇位傳給張淵,就說張淵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還是一個問題呢?雖然張源過繼給了張獻,但是和張淵畢竟不是親兄弟,再說了,以後張源肯定會有自己的兒子的,沒有理由皇位不傳給兒子,反而傳給弟弟的,兒子和弟弟那個親,這個就不用說了。

  “咳、咳……”莊平說道:“諸位,皇位的歸屬,理應遵循陛下的意思,雖然陛下現在不能親自定下皇位人選,但是太後尚在,何人繼位,理應由太後決斷的。”

  聞言,張楹等人頓感不妙,對於一直不問世事的宋太後突然出現在這裏,他們雖然感到奇怪,但是也覺得隻不過是來做個見證的,畢竟這等大事,不是一個婦道人家能夠決定的,不過他們卻忽略了,在張獻不能理事的情況下,沒有儲君的趙國,宋太後就是最高的領袖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宋太後,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宋太後開口說道:“諸位大人,皇位的傳承,向來都是父死子繼的,如果沒有子嗣才會兄終弟及,現在陛下尚有子嗣,理應由淵兒繼位,古往今來,從來沒有在子嗣存世的情況下,過繼宗室繼承大統,至於皇太弟之言,更是荒謬,老婦人活了幾十年,從來沒有聽說過皇位先傳侄再傳子的,所以這個皇位還是由淵兒來繼承吧。”

  “太後!”見宋太後出麵支持張淵,張楹等一眾宗室瞬間坐不住了,連忙勸阻道:“如今的大趙正是多事之秋,南方的鄧國咄咄逼人,來勢洶洶,正是需要一個年長的君主,皇子淵畢竟年幼,如何與統領我大趙鄧秦爭鋒呢?還請太後三思!”

  “還請太後三思!”一眾宗室齊聲說道。

  “哼!”宋太後不滿道:“陛下子嗣尚在,你們卻將他排除在皇位之外,一心要讓源兒繼位,你們有沒有想過,日後讓淵兒如此自處?難道你們想要看到皇室之間兄弟相殘嗎?此事不必再說了。”

  “這……”宋太後的一番話,瞬間讓一眾宗室啞口無言,見鎮住了一眾宗室,宋太後馬上趁熱打鐵,對莊平和李如秉說道:“莊相、大將軍,儲君之位就這麽定下了,萬一……萬一陛下那裏傳來什麽壞消息,你們就扶持淵兒繼承大統,淵兒年幼,朝政大事,有莊相、大將軍和宗正大人一同輔政。”

  宋太後很快就定下了基調,確定了張淵儲君之位,並且表示,如果張獻一旦駕崩,就由張淵繼位,莊平、李如秉、張楹三人輔政,而讓張楹輔政,也是宋太後為了平衡朝堂做出的決定,雖然支持張淵繼位,但是張淵畢竟才五歲,根本不能掌控朝堂,為了不讓張淵成為莊平和李如秉的傀儡,所以宋太後定下了張楹輔政大臣的身份,相信有宗室在,也能抗衡一二莊平和李如秉。

  “喏!”莊平和李如秉雖然清楚宋太後的小心思,但是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定下張淵儲君的地位,至於以後,他們不相信,二人聯手,還搞不定一個張楹。

  “嗯,此間事了,老婦人也該走了,日後無事,不可打擾!”宋太後滿意得得點了點頭,然後便離開了偏殿。

  宋太後離開之後,張楹等人麵如死灰,他們知道,他們輸了,他們實在沒有想到,莊平和李如秉居然會把隱居深宮的宋太後給請了出來,而就是因為有宋太後的存在,讓他們的盤算落空。

  看到一臉喜意的莊平和李如秉,張楹就氣不打一處,不過張楹也不是沒有任何收獲,起碼拿到一個輔政大臣的名額,於是張楹便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與莊平、李如秉二人周旋到底,絕不能讓莊平和李如秉全麵把持朝政,而且有著宗室的支持,張楹也相信自己能夠與莊平二人抗衡的,就算不能壓製住他們二人,也要將一部分朝政大權握在手中,免得趙國落入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