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趙國變天(下)
作者:一醉夢傾城      更新:2021-03-29 09:31      字數:2823
  第四百章:趙國變天(下)

  拿到兵符之後,軍權在手,張獻等人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了,現在實力有了,就缺少一個名份,而能夠給張獻這個名份的人就隻有宋王後一人,所以她的態度很重要,可是宋王後說了,不見到張獻和李如秉,她是說什麽也不會同意的。

  說實話,張獻並不想見宋王後,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一直生活在宋王後的陰影之下,趙威王一生一共有四個兒子,沒有一個是宋王後親生的,但是作為嫡母,宋王後對四個兒子一直都是十分嚴厲,而四個兒子之中,老三死得早,老四還年幼,對宋王後沒有太多的矛盾,但是張藺和張獻就不一樣了。

  宋王後為人十分強勢,張藺和張獻的母親可以說是間接就是死在了宋王後的手裏的,這就導致宋王後和張藺還有張獻的關係很差,如非必要,張獻根本不想見到宋王後的,可是現在宋王後指名道姓的要見他,有關係他登基的大事,張獻似乎已經避無可避,隻有同意一條路了。

  李如秉聽後,也是了然了,他也對張獻和宋王後之間的那點破事有些耳聞的,也知道張獻此時心裏十分鬱悶,但是大義在宋王後手中,不見不行啊,於是勸說道:“侯爺,王後畢竟是侯爺的嫡母,而且侯爺想要名正言順的登基,就少不了王後的支持,於情於理,侯爺也是需要和王後見上一見的。”

  這個道理張獻明白,於是點了點頭,說道:“也罷,那就見一見吧,李將軍,等會你隨本侯去一趟慶福宮吧!”

  “喏!”李如秉應道。

  一個時辰之後,趙王宮,慶福宮中,宋王後、張獻相對而坐,李如秉也是站在一旁。

  看著張獻,宋王後冷笑說道:“雲中侯真是好手段啊,如此輕易的就控製住了局麵,當真是手段不凡,看來本宮從前真是小看你了!”

  “母後說笑了,張藺和糜邡等人合謀篡改先王遺詔,兒臣隻不過盡人子之份,為父王撥亂反正而已,算不上什麽高明的!”張獻笑著回道,雖然他對宋王後十分不感冒,但是為了日後之事,張獻也不得不賠上笑臉了。

  可是宋王後顯然是不吃張獻這一套的,冷笑道:“撥亂反正?誰是亂,誰是正,雲中侯心裏恐怕比誰都清楚,這些說辭糊弄一下其他人還可以,在本宮麵前,雲中侯就就別來這一套了,本宮也很清楚雲中侯想要什麽,本宮可以給你,但是本宮有一個條件!”

  “是什麽條件?母後但說無妨!”張獻見宋王後鬆口了,心裏不禁大喜,隻要宋王後肯鬆口就行了,至於是什麽條件,隻要能夠順利的得到王位,張獻可以不在乎的。

  “本宮的條件很簡單,本宮要你留張藺一命!”宋王後說道,她可以給張獻一個名正言順的名義,但是條件就是張獻必須留張藺一命。

  “母後能否告訴兒臣,這是為何呢?”聽到宋王後的條件,張獻頓時皺起了眉頭,張藺他原本是不想留的,畢竟是競爭對手,而且還是趙威王的長子,他一日還活著,對於張獻而言都是一個隱患,所以張獻要宋王後給出一個令自己信服的理由來。

  宋王後歎了一口氣,說道:“獻兒,你可曾記得你小的時候,你大哥是如何待你的?你們畢竟是親兄弟啊,又何必走到這一步呢?再說了,先王子嗣艱難,老三死得早,現在就隻剩下你和老大還有老四了,別再自相殘殺了!”

  宋王後的一番話,瞬間將張獻帶回了二十年前,那時的張獻和張藺還年幼,兄弟之間親密無間,可是誰能想到,二十年後的今天,他們會走到這一步呢?

  想起往事種種,張獻不禁歎了一口氣,說道:“也罷,看在母後的麵上,兒臣可以放過老大,隻要他日後不再和兒臣作對,兒臣可以放過他,並且保證他一生富貴,隻不過糜邡、張傳、司馬衝幾人是一定要死的,這是不顧改變的!”張獻最終還是同意了留張藺一命,但是作為張藺的支持者,糜邡、張傳、司馬衝等人是絕對不能留的,這是張獻的底線,為了避免宋王後再為他們求情,張獻隻能率先表態了。

  “糜邡、張傳、司馬衝幾人篡改先王遺詔,意圖顛覆朝綱,死不足惜,本宮又怎麽會為了這些亂臣賊子向獻兒求情呢?獻兒放心,他們的死活和本宮無關!”宋王後點了點頭說道,她也知道,糜邡、張傳、司馬衝幾人是絕對留不住的,因為就算張獻不殺他們,莊平、李如秉也不會讓他們活著的,所以宋王後壓根就沒有想過保他們,能夠保住張藺的性命已經是底線了,這一點,宋王後還是很清楚的。

  張獻和宋王後之間的談話很順利,很快,宋王後就頒下懿旨,指責糜邡、張傳、司馬衝等人篡改趙威王遺詔,意圖顛覆朝綱,罪不容誅,夷三族,現在趙威王逝世,新趙王還沒有登基,宋王後就是趙國最至高無上的存在了,她的懿旨一下,就代表著糜邡等人死定了,誰也救不了他們,不過讓很多人奇怪的是,作為這件事的另一個主角的張藺,在懿旨裏卻提也沒有提過一句,這不應該啊!

  不過作為失敗者,張藺的死活根本沒有人關心的,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張獻的身上,三天,張獻等人終於是將整個晉陽城和朝堂控製住了。

  乾元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趙威王的靈柩再一次走出晉陽城,往北山王陵進發,這一次非常順利的就下葬了。

  乾元二十二年,九月初一,張獻在晉陽承乾殿舉行登基大典,張藺也在這個時候被放了出來,張獻稱其乃是被糜邡等人利用,其身並沒有太大的過錯,所以還是加封其為九原侯,這個操作讓所有人都看不懂了,張獻怎麽會如此的輕拿輕放呢?難道張獻不知道留著張藺就是留著一個隱患嗎?

  張獻當然知道了,不過他既然答應了宋王後,就不會食言,再說了,張藺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他這一輩子注定要在監視中渡過的,而張藺的支持者已經被張獻清洗掉了,就算留著張藺也沒有什麽威脅。

  除了加封張藺之外,張獻還正式加封李如秉為大將軍,執掌趙國兵權,李如秉多年的夙願總算是實現了,李如秉當眾接過了大將軍的帥印和虎符,正式執掌趙國百萬大軍。

  除了加封李如秉之外,張獻還任命莊平為丞相,而董鍾、寇斐、樂庭、張捷等在這一次兵變立下大功的軍中大將皆得到了提升,成為了李如秉日後執掌趙軍的左臂右膀。

  張傳死了,司馬衝也死了,這兩個昔日天下第一名將趙信麾下的左臂右膀,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趙國的內部爭鬥之中,著實讓天下人感到可惜,特別是蒙戰、白騏、嶽飛、韓清這些曾經和張傳、司馬衝交過手的名將更加感慨了,雖然張傳、司馬衝比不上趙信,但是也是不可多得的大將,現在就這樣死在了趙國內部爭鬥之中,著實讓人唏噓。

  趙國的巨大變故,一大批文臣武將被清洗,讓趙國的實力瞬間下降了一個檔次,當初雖然敗給秦國和鄧國,丟了不少的地盤,但是趙國的實力還是很強橫的,就算是等到了陳留郡、陳郡、梁郡三郡的鄧國也隻能堪堪與之持平,更不用說秦國和楚國了,而這一次巨變之後,雖然趙國的兵馬並沒有什麽損失,但是死了一大批大將,趙國的競爭力還是下降了不少,最起碼,沒了張傳和司馬衝,日後的趙國就隻能由李如秉一人撐起了,李如秉雖然厲害,但是也獨木難支,趙國的衰落必不可少的了。

  不過這個時候,無論是鄧國還是秦國和楚國也沒有心思去找趙國的麻煩,三國伐趙之後,鄧國和秦國都有不少的損失,再加上要消化新得之地,根本無力出兵,兩個大哥都不出手,楚國就更加不會出手,所以整個天下進入了一個難得的平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