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楚國複立
作者:一醉夢傾城      更新:2021-01-07 09:07      字數:2932
  第二百四十六章:楚國複立

  乾元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張狄救出項鄺之後,便一路南下,終於抵達了彭城,而此時的彭城已經沒有多少齊軍了,很輕易的就被張狄攻破了。

  進入彭城,張狄便把項鄺安置在昔日的楚王宮,然後張榜安民,告訴楚國遺民,楚國複國的消息,又派遣麾下大將,將整個彭城郡給收複,至於其他地方,張狄現在也是有心無力了。

  除此之外,張狄又派遣使臣前往宛城,尋求鄧國的幫助,做完這一切之後,張狄便挑選了一個王道吉日,乾元十七年七月初七,為項鄺舉行登基大典,宣布楚國複國。

  乾元十七年七月初六晚,楚王宮中,張狄正在和項鄺商議明日登基大典的事宜,張狄很興奮,他似乎看到了楚國在自己的帶領下複興,再次成為製霸中原的天下強國,不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項鄺也是憂心忡忡的。

  項鄺打斷了興奮的張狄,道:“大將軍,這樣做真的沒有問題嗎?萬一齊國惱羞成怒,發兵攻打我們,我們可是頂不住的啊。”在臨淄這幾年,項鄺在看到齊國的強大之後,也算是徹底的死心了,也打算就這樣安安穩穩的度過下半輩子,可是誰知道這個時候,張狄和一群舊將卻將他從臨淄接到彭城,說什麽複興楚國,項鄺總覺得有些不切實際,畢竟齊國比起複立的楚國強大太多了,萬一齊國不甘心,派兵來攻打彭城,那時候,自己可再也沒有投降的機會了。

  張狄也知道項鄺的憂心,於是安慰道:“大王不必擔憂,如今齊國主力全部都在平原一線與趙軍鏖戰,此戰不是短時間能夠結束的,而且臣也不看好齊國,一旦齊國戰敗,趙軍就會大舉南下,到那個時候,齊國都自身難保了,那還顧得上我們呢。”

  “那趙國人來了又當如何呢?”聽到這裏,項鄺就更加憂心了,齊國都那麽恐怖了,那擊敗齊國,比齊國更強的趙國來了,那還不是更加要命啊,想到這裏,項鄺又想打退堂鼓了,畢竟經曆了這麽多,項鄺才明白,沒有什麽能夠比活著更強。

  張狄的臉瞬間陰沉下來了,不過也隻是一瞬間,下一刻,張狄又恢複了笑容,道:“大王大可放心,臣已經派人去聯係鄧國了,鄧國與大楚有盟約,隻要得到鄧國的幫助,無論是齊國、趙國亦或者是魏國,都無法奈何得了我大楚。”

  項鄺雖然覺得很有道理,卻還是有些憂心,不過現在大權盡在張狄手中,為了小命著想,他還是沒有繼續質疑張狄的決定。

  次日,七月初七,在後世是七夕佳節,不過在這個時代隻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並沒有什麽圖特別。

  這天一大早,張狄率領一眾大臣進宮接項鄺前去太廟,在進宮的途中,一個很奇葩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複立的楚國,一眾大臣清一色的都是武將,沒有一個文臣。

  眾人由張狄領銜,一同來到了楚王寢宮,接上項鄺,向楚國太廟出發,值得一提的是,齊國雖然對一眾楚國降兵降將不好,但是對於楚王宮和楚國太廟卻是保留的很完整,不過這也是因為齊軍進彭城也不過幾年時間。

  來到太廟之後,項鄺跪在楚國列代先王的靈位前,其餘大臣跪在他的後麵,張狄作為整個楚國最有權勢之人,當著所有人的麵,宣讀了祭文。

  祭拜太廟結束之後,眾人便來到了霸王殿,這是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親自命名的大殿,象征著楚國永恒不朽的霸業,項鄺坐上了那個闊別了數年的寶座,接受群臣參拜,最後在張狄的主持下,宣布楚國複國。

  楚國複國對於整個彭城的百姓而言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是,特別是那些楚國世家,當初楚國被齊國滅亡,他們就成了低人一等的世家了,無論他們如何努力,在齊國人眼中,他們隻不過是亡國奴而已,現在楚國複國了,他們又一次可以挺起胸膛了,當知道複立的楚國缺少文臣,他們也紛紛派出家族子弟前去任職,不過也隻是一個旁係而已,畢竟複立的楚國實力很弱,誰知道會不會很快就完蛋了,所以他們並不敢派嫡係子弟去。

  就在楚國宣布複國的同一時間,楚國使臣也來到了宛城,不過並沒有第一時間見到鄧昇,因為鄧昇還沒想好要不要見他呢,鄧昇很早就通過明鏡得知張狄帶兵出走,救出昔日的東楚王項鄺,從這一係列的動作,鄧昇和麾下的大臣可以推斷的是,張狄一定是向複立楚國的,可是令鄧昇始料未及的是,楚國複國第一個靠攏的國家居然是鄧國。

  乾陽宮中,鄧昇和崔浩、蔣琬、張賓、蘇弘幾人在商議到底要不要接見這個所謂的楚國使臣。

  “大王,臣以為還是需要接見一下的,畢竟楚國已經複國了,雖然弱小,但好歹也是一方國家,而且當初大鄧與楚國也是有盟約的,於情於理都不能視而不見。”蔣琬發表完自己的意見,他讚成接見楚國使臣。

  鄧昇點了點頭,然後對崔浩等人問道:“三位卿家覺得如何呢?”

  崔浩拱手道:“大王,臣同意蔣相所言,而且現在中原大戰正釀,而大鄧卻因為尚未消化完吳地而無力幹預,而這時楚國複立,卻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我們完全可以重拾當年的盟約,在中原安插一顆棋子,攪亂中原局勢,就算不能阻止中原大勢,也要減緩中原與我大鄧衝突的時間,為我大鄧增強國力爭取時間。”

  蘇弘與張賓皆點頭讚同,鄧昇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道:“好,明日寡人便在景陽殿接見楚國使臣。”

  次日,鄧昇於景陽殿接見楚國使臣,這個楚國使臣鄧昇從來沒有見過,當初兩楚被滅,楚國有名有姓的文臣都被帶到了臨淄,張狄去臨淄也隻是帶走了楚王項鄺一家,那些文臣一個都沒有帶走。

  楚使從前隻是一個軍中主簿,張狄進入彭城之後,深感文官缺乏,這才提拔了一大批軍中的主簿充實地方,而這位楚使卻是很幸運,能夠作為使臣出使宛城,等回到彭城之後,朝中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外、外臣劉園拜見鄧王,願鄧王萬年!”這名楚使名叫劉園,從前他見過最大的官也就是張狄,第一次見到鄧昇這樣的一國之君,難免有些緊張和局促。

  對於劉園的表現,鄧昇也不在意,畢竟日後還有需要楚國的地方,現在得給一個一個好印象,於是笑了笑道:“尊駕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劉園沒有想到,鄧昇居然如此平易近人,頓時心中的不安也減少了許多,起來道:“鄧王,昔日大楚不幸,遭強齊侵占,今日在我王與張狄大將軍的努力下,大楚得以複國,我王深感當年先王與鄧王之間的盟約,貴國也曾給予我國很多幫助,因此派遣外臣前來拜見鄧王,同時希望貴我兩國能夠重拾昔日的友好。”劉園好歹也是見過大場麵的,雖然剛開始有過緊張和局促之後,但是此刻的表達卻是非常流暢和清晰。

  這不禁讓鄧昇有些詫異,這個劉園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於是喚出係統,檢測一下劉園的四維。

  “劉園,武力:52、統帥:50、智力:80、政治:82”

  這個四維,中規中矩的,不過對於現在的楚國,卻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了。

  鄧昇笑了笑,道:“尊駕放心,寡人與貴國先王可是歃血為盟,當初貴國分裂到被齊國侵占,寡人也曾想過發兵救援的,可是無奈國中強敵環視,有心無力,今日貴國複立,寡人心中也是很高興,待尊駕回到彭城,定要代寡人向楚王祝賀,日後楚國若有需要,寡人定傾力相助。”

  劉園見鄧昇願意接納楚國,心中大喜,笑意盈盈的道:“是,外臣定會如實向我王稟告。”

  劉園在宛城逗留了數日,便離開了,離開的時候,鄧昇也是贈送了一批財物給劉園帶回彭城,算是自己給楚國的幫助吧,以些許財物和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能夠將楚國推向中原這個泥潭,作為鄧國的排頭兵,對鄧國而言有益無害,楚國若能達到鄧國的預想固然最好,就算沒有達到,鄧國也沒有什麽損失,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