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賓回朝
作者:一醉夢傾城      更新:2021-01-01 09:07      字數:2745
  第二百三十三章:張賓回朝

  隨著蔣琬和崔浩走出乾陽宮之後,六道的設立和張賓即將回朝,瞬間在整個宛城掀起了軒然大波,六道主官和各道刺史府官署官製,以及新得五郡的太守位置,很快便成了各大派係爭奪的焦點。

  乾元十七年元月初八,上庸,西城,太守府中,張賓正在收拾行裝,就在昨日,張賓接到了召他回朝的旨意,並讓他推薦新任的上庸太守。

  “姐夫,這次回朝會不會有些麻煩啊?”張賓妻舅虞允文在一旁對張賓說道。

  張賓笑了笑,道:“麻煩是有的,我離開宛城這麽多年了,昔日在朝中的一些勢力早已經被其他派係瓜分得一幹二淨了,就算朝中還有支持我的人,恐怕也隻是邊緣人物了,不過沒關係,隻要大王還信任我,一切都可以重來。”

  來上庸這幾年,張賓僅有的棱角被磨平了,性格也變得更加的沉穩,自被出道以來,張賓一切都太順了,先是成為鄧昇麾下的謀士,然後擔任侍中,然後擔任吏部尚書、門下令的,短短十幾年間便位極人臣,讓張賓變得越來越狂傲,上庸大案的出現,給張賓的仕途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張賓明白,派係與否並不重要,隻要鄧昇還信任自己,那麽從前失去的一切都會回來的。

  “姐夫之豁達,小弟真是望塵莫及啊。”看到張賓此時的豁達,虞允文十分的感歎。想當初,他隨張賓來到上庸,出任西陵縣令,張賓曾一度自艾自怨的,沒想到現在想得那麽開。

  張賓笑著搖了搖頭,道:“這不算什麽,對了,大王讓我舉薦新任的上庸太守,我覺得舉薦你,不知你是什麽想法。”正所謂舉賢不避親,而且虞允文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當一個上庸太守,在張賓看來也是屈才了,以他的能力,就是當一部尚書都是綽綽有餘的,可是現在不是帶虞允文去宛城的時候,一來,虞允文資曆還不足以入朝擔任要職,這第二就是,張賓自己離開宛城多年,現在的宛城是怎麽一個形勢,張賓也不是很清楚,此次進京,對於張賓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稍有不慎,可能會一敗塗地的,把虞允文留在上庸,也是為了自己日後能有個退路。

  不過虞允文可不會想那麽的,畢竟自己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西城縣令,能夠接任上庸太守已經很不錯,太多的虞允文不會多想。

  乾元十七年元月十七日,張賓抵達宛城,站在宛城城門,張賓滿是唏噓,想當初,他被貶上庸,是何等的狼狽,現在終於是回來了。

  “張兄,別來無恙啊!”就在張賓感懷人生之時,一道聲音讓張賓回過神來,張賓定眼一看,原來是崔浩和蔣琬、蘇弘一起來接他了,鄧國政壇四大巨頭終於聚首了。

  張賓和崔浩、蘇弘、蔣琬之間的關係有些負責,他們每個人都是一方派係的領頭人,但是他們之間的私交也是很不錯的,他們的目標都很一致,那就是為了鄧國一統天下,千秋萬代而努力,隻不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政見,也或者說,當他們四大巨頭並駕齊驅之時,下麵的官員就會不自覺的往他們四人靠攏,這才形成了四大派係,雖然這不是他們想的,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有了派係的支持,他們的一些政策才得以施行。

  “原來是崔兄、蔣兄和蘇兄啊,真的是好久不見了。”看到崔浩、蔣琬、蘇弘三人,張賓也是一臉笑容,畢竟也是多年的好友與同僚了,往日雖然有些矛盾,但是也並不影響彼此之間的情誼的。

  崔浩走到張賓麵前,笑著道:“恭喜張兄洗盡鉛華,重回朝堂。”說實話,張賓回來了,對於崔浩的影響是最大的,因為張賓回來了,他就得將門下省還給張賓,這些年他在門下省安插了這麽多的親信,張賓一入主門下省,勢必會清洗一番,崔係的實力也會受到影響的。

  張賓笑了笑,道:“有勞諸位前來接張賓,張賓萬分感激,待我見過大王之後,定在燕來樓設宴款待諸位。”雖然張賓這一次回來與崔浩定會產生矛盾的,但是現在矛盾還沒產生,還有的門麵功夫還是得有。

  張賓在城門口和幾人寒暄一番之後,便回到了自己在宛城的住所,稍作收拾後便入宮去見鄧昇了。

  乾陽宮中,鄧昇已經知道張賓回到宛城了,於是便在乾陽宮等待,內侍桂祥走進來道:“啟稟大王,門下令張賓求見。”

  “宣!”

  “臣張賓拜見大王,我王萬年!”走進乾陽宮,張賓會跪拜道。

  看到張賓進來,鄧昇也是一臉的唏噓啊,不知不覺間,和張賓君臣相交已經快二十年了。

  “張卿快快請起,一別經年,張卿風采依舊了。”鄧昇走向前,扶起張賓道。

  “臣老了,倒是大王,威望日隆,這幾年臣在上庸也是聽聞了宛城的事情了,這些年大鄧人才輩出,連取十郡之地,奠定了定鼎天下之根基,臣真心為大王感到高興啊。”張賓看著鄧昇也是一臉感慨,當初她離開宛城之時,鄧國才剛剛打垮了漢國,消除除西邊的隱患,但是還稱不上是當世一流強國,甚至被打殘的漢國也比鄧國強上幾分,沒想到短短幾年過去了,鄧國連取十郡,一時之間成為了當世地域最廣之強國,論實力,也僅有一統北疆的趙國能夠壓鄧國一頭。

  鄧昇讓人給張賓賜座,然後道:“張卿在上庸這幾年,將上庸的爛攤子收拾得一幹二淨不說,現在的上庸,比之荊南四郡還要強,全是張卿的功勞啊,對了,寡人之前讓張卿舉薦新任上庸太守,不知張卿屬意何人呢?”

  鄧昇知道虞允文植入的身份是張賓妻舅,而且還是西城縣令,張賓應該會舉薦他的,這才是鄧昇讓張賓舉薦的緣故。

  張賓也沒讓鄧昇失望,隻見他拱手道:“回大王,臣心中已有人選,俗話說得好,舉賢不避親,臣舉薦之人不是別人,正是臣之妻舅,現任西城縣令虞允文。”

  “虞允文?此人寡人有所耳聞,吏部和禦史台對他的評價還是挺高的,但是寡人沒有見過,不知能力如何?”對於虞允文的能力,鄧昇當然清楚了,隻不過這個過場還是要走的。

  張賓回道:“回大王,允文雖然是臣之妻舅,但是其在上庸之時,臣卻是沒有給過他任何方便,反倒是他對於臣治理上庸多有幫助,他的能力就是擔任一部尚書也不為過。”

  鄧昇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張卿對虞允文如此推崇,那寡人便任命他為新任上庸太守,為朝廷牧守上庸。”

  “臣代允文謝過大王!”張賓謝道。

  鄧昇笑了笑,擺手道:“不必多禮,這也要虞允文真的有能力才行,不然就算是滿朝文武推薦。沒有能力,寡人也絕不會同意的,對了,張卿。想必你也已經知道,朝廷要新設六道吧。”

  張賓點了點頭,這件事他到宛城之時便從崔浩等人口中得知了,於是道:“此事臣略有耳聞。”

  鄧昇道:“那不知張卿對於六道刺史人選有什麽建議沒有?”

  “請大王恕罪,臣久不在宛城,對於各部官員並不了解,實在想不出有什麽合適的人選。”對於六道刺史的位置,張賓從來都沒想過去爭,而且他也爭不贏,畢竟他離開宛城多年,從前追隨他的人,有能力大部分都已經改換門牆,剩下的都是能力平平的人,更何況,現在張賓最要緊的就是盡快將門下省拿回來,其他的並不作他想。

  對於張賓的小心思,鄧昇也是了解一二的,但是並不在意,反而對於張賓的態度很滿意,不爭不搶的,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