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鄧楚結盟
作者:一醉夢傾城      更新:2020-10-05 09:42      字數:2562
  第十章:鄧楚結盟

  崔浩道:“回大王,楚國自秦末以來,便視漢國為最大的對手,當年垓下之圍,楚國遭受奇恥大辱,多年來一直與漢國敵對,蜀國便是楚國在南方扶持牽製漢國的一顆棋子,如今我大鄧與漢國撕破了臉皮,而我國毗鄰漢國門戶武關,楚國便打算如同當年扶持蜀國一般扶持我國,好讓我國起到牽製漢國的作用。”

  眾人都是聰慧之人,一聽就懂了,楚漢雖然不再接壤了,但是楚漢爭霸卻一直沒有落下帷幕,若不是秦國乃是秦朝後裔所建,與楚漢有生死大仇,楚國都打算派人去和秦國結盟了,不過秦亡都已經兩百多年,仇怨大多都煙消雲散了,列國爭霸,講的是利益,如果有可能,秦楚還是能夠走到一起的,就好像齊國,齊國開國之君是韓信,正是促成垓下之圍的最大推手,也是楚漢爭霸的先驅,當年韓信滅齊,受封齊王,項羽從垓下突圍之後,劉邦害怕項羽再一次進軍中原,卷土從來,便命韓信駐軍齊地,齊國就這樣建立了,雖然齊楚先祖乃是死仇,但是如今的齊楚還不是走到了一起。

  鄧昇也覺得崔浩的推斷很有道理,道:“崔卿,那不知寡人該如何呢?”

  崔浩笑了笑,道:“大王,其實就算楚國不派人來,臣都打算進言大王,與楚國結盟的,我國下一個目標就是荊國,荊國與吳國、湘國接壤,湘國不足為慮,若能結盟楚國,請楚國壓製吳國,我國取荊國當取探囊取物。”

  荊國占據江夏和南郡兩郡,江夏毗鄰吳國廬江,鄧國若想取荊國,吳國定不會答應,老實說,若不是楚國一直在北邊與吳國作對,吳國早就平滅荊、湘了。

  鄧昇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明日早朝便請楚使前來。”

  “喏!”

  第二日,景陽殿

  鄧昇高坐殿上,隻見一個中年男子走進來,身穿楚國官服,對著鄧昇拱手行禮道:“楚國中大夫陶邵見過鄧王。”

  “楚使不必多禮!”鄧昇道,同時鄧昇也讓係統對陶邵進行了四維檢測。

  “陶邵,武力:52、統帥:50、智力:92、政治:91”能力還不錯,楚國不愧是當世強國,隨便一個使者就不比鄧國的丞相差,鄧昇心道。

  陶邵:“我王得知大王登基,特派遣在下前來祝賀,祝大王萬年。”

  花花轎子人人抬,雖然明知道對方隻是恭維說話,但是鄧昇還是挺高興的,道:“楚王有心了,楚國大邦之國,得知寡人登基,派遣使者不遠千裏而來,寡人甚是感激,使者不妨在宛城多逗留一些時日,讓寡人好好招待一番,待使者回楚之時,寡人定奉上厚禮,請使者代為奉上楚王。”

  陶邵一番感激後,道:“大王之心,在下定向我王如實相告,不瞞大王,在下此次前來,乃是奉我王之命,前來與貴國締結盟約之好。”

  鄧昇不動聲色,心道,好戲來了,便給蔡封打了個眼色。

  蔡封會意,便對陶邵道:“陶大夫,不知楚王這是何意?要知道我國與楚國素無往來,而且楚漢之爭由史而來,我國自立國以來便唯漢國馬首是瞻,若是我國與貴國結盟,豈不是會激怒漢國?”

  陶邵笑了笑,他就知道事情並沒有那麽容易,這是在談條件啊。

  陶邵來之前,早就把鄧國的情況打探到一清二楚了,知道一個人就是鄧國丞相蔡封,鄧國舉足輕重的人物,便拱手回道:“閣下此言差矣,漢國趁鄧國國喪之際,大軍進犯,豈有盟主之相,鄧漢兩百餘年交好,卻引來漢國大軍,我王得知之後,深感遺憾,漢國對貴國早已經沒有盟友之情,丞相又何必掛念呢?楚國對待盟友,一向都是以誠相待,觀陳國、蜀國便知。”

  “楚國對待盟友之誠,我等當然知道,但是我國與漢國毗鄰,若是漢國得知我國與貴國結盟,恐惱羞成怒,大軍壓境,那又該如何是好呢?”這時,崔浩出列道。

  陶邵笑著看了看崔浩,在想這個是誰,他對鄧國朝堂上的人物都詳細的分析過,唯獨沒有這個人,便道:“不知閣下是?”

  “鄧國參乘崔浩,見過使者。”崔浩回道。

  陶邵笑道:“崔參乘有禮了,崔參乘所擔憂之事,在下自然知曉,不過,就算貴國不與楚國結盟,閣下以為漢國就不會再度起兵攻打鄧國嗎?如今鄧漢之間早已撕破了臉皮,漢國又豈會有所顧忌呢?”

  崔浩點了點頭,心道:看來這個陶邵是有備而來啊。

  崔浩:“使者所言有理,在下也知道,貴國之所以要與我鄧國結盟,無非就是看上了我鄧國的位置,希望我鄧國能夠牽製住漢國,但是我國與貴國並不接壤,而且相距甚遠,一旦我國與貴國結盟,若是漢國發兵前來,貴國又能給予我國什麽幫助呢?”三言兩語間的交鋒中,崔浩知道對方是一個聰明人,於是也不再拐彎抹角了,隻見單刀直入。

  其實陶邵也是一個爽快之人,扯了這麽久的皮了,也該是說正事了。

  陶邵笑道:“閣下無需擔憂,漢國雖強,但是四麵環敵,無論是秦國還是蜀國,都與漢國有著不解之仇,而我國與趙國乃是姻親之好,若是漢國膽敢進犯貴國,我王必傾盡所有請趙國出兵,如此一來,閣下還有何擔憂呢?”

  崔浩笑了笑,道:“貴國的誠意,我等當然知曉,不過既然貴國希望我鄧國起到牽製漢國的作用,但是我鄧國實力疲弱,恐有負楚王。”

  “哦,那不知貴國有何打算呢?”崔浩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陶邵自然知曉鄧國還有條件了,恐怕這才是鄧國最重要的一個條件。

  崔浩笑了笑,道:“荊國多年來一直侵擾我國南邊,雖然先主武莊王和我王多次擊敗荊國,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王有心徹底解決南邊的隱患,不過擔心吳國會幹預。”

  荊國,陶邵有些震驚了,他原本還以為崔浩會提出讓楚國贈送些糧草軍械,沒想到鄧國胃口這麽大,居然想要荊國,為了滅荊之戰順順利利,打算請楚國出手牽製吳國,不過這也不是什麽不能答應的,他來之前,楚王項雎已經跟他說了,隻要不損害楚國的利益,一切皆可讓步,荊國並不與楚國接壤,也不是楚國盟友,滅了,也就滅了,再說了,鄧國滅了荊國,增強了實力,也能更好的對付漢國,對楚國來說,還是有好處的,而且楚國所要做的,隻是牽製住吳國就行,這個可操作的空間就大了,楚國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陶邵點了點頭,道:“閣下之意,在下已經知曉,我國與吳國本就敵對,多年來,爭端不斷,我國在廣陵、淮南之地一直布有重兵,牽製吳國沒有問題,貴國可輕取荊國。”

  大功告成,崔浩笑著對鄧昇行了個禮。

  “哈哈哈,既然如此,那這盟約,寡人應了,待使者回楚之時,寡人便派遣使者隨貴使一同赴楚。”既然都談妥了,鄧昇也很爽快。

  “大王英明!”

  陶邵在宛城逗留了幾日,便啟程返回楚國,與他同行的,便是鄧昇派遣的使者,太常鄧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