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大宋的科舉製度
作者:月映鬆溪      更新:2020-11-27 06:12      字數:2248
  為什麽說,是連舉人都都沒有考中呢?

  因為,大宋的讀書人是吃香!但是,相較於明清的功名,大宋的功名,更有意思一些。

  大宋是沒有童生和秀才的功名的。或者說,除了舉人之外,都可以說自己是秀才。

  然鵝,就算是舉人,也不過一張體驗卡罷了。

  解試通過便是舉人,可以繼續往上考。

  通過解試,得了一張為期三年的舉人體驗卡,就可以繼續考省試。省試通過了就是貢試!

  之前的時候,吳用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蔡大人,一筆劃下了。

  為什麽說,吳用有可能得狀元呢?

  這是因為,北宋的前三名,都被稱為狀元。所謂的狀元榜眼探花是科舉功名劃分是南宋才有的。

  而秀才和童生,更是明清科舉特有的產物。

  所以,對於吳用而言,找一些讀書人還是很簡單的。

  畢竟,考上了就是官老爺,在野的,都是不第的。

  挑寫家境不好的,不是一拉一個準?

  這邊的吳用還在斟酌,那邊的陳福生開始轉頭看向了公孫勝。

  “一清道友,接下來在梁山之上,進行修道基礎教育,就要全部拜托你了。隻要有天分,隻要有天賦,隻要潛心向學,我們都可以給他一個機會。

  但是,如果是那種無君無父目無尊長的人,就算是天賦再高也不能用。

  聽著陳福生的話,公孫勝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之前他們論道的時候,彼此已經達成了一定的默契。這個時候,自然不用多言!

  最後陳福生把目光轉向了晁蓋!

  看晁蓋的時候,陳福生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些異樣!

  之前公孫勝的時候還好。畢竟公孫勝不過是西遊書中沒有出現的人物。對於陳福生而言,自然談不上什麽觸動。可是晁蓋不同。

  托塔天王這個外號,不管是西遊中,還是封神中,甚至於水滸中,都有出現!這不得不讓陳福生另眼相看!

  這是一個大佬啊……

  “天王,梁山一應事物的統籌就交給你了。”

  “道長放心,不過,道長接下來的布置,若是有所衝突,以何為先?”

  “道是骨,武是筋,文是皮肉。三者並重,以道為先!”

  “明白了!”

  晁蓋四人聽聞了陳福生的話,點了點頭。示意他們清楚了陳福生的布置。

  “既如此,兄弟們留步,貧道去也!”

  走出了說話的大廳,陳福生也不在多言。就要告辭離去。

  其實陳福生本人呢是十分想要在梁山上多帶一些時間。然後和梁山上的人,培養一些感情的。

  不要以為,如今這個時候就是萬事大吉了。還遠遠沒有到萬事大吉那個地步。

  如果說,,陳福生和梁山眾人培養一些感情的話,那麽對於他以後的工作什麽的,其實也是一種好事。

  特別是陳福生想做的,是需要人進行鼎力支持的。

  但是,這個時候,陳福生已然是沒有過多的時間可以浪費了。

  人若要成事,重在集眾!如今的陳福生,修道的人才,他知道的能收羅的,已經全部收羅到了。

  若是這個時候,還有沒招攬到的,自然就是招攬不到。

  陳福生招攬在野的,趙佶招攬官麵的。

  習武之人,陳福生並不擔心。畢竟,他和趙佶是有默契的。而且,以後關於征討梁山,兩個人也有過交談。並不是說,具體到那個人,什麽時候。而是對於這件事有了默契。

  趙佶需要一隻奇兵,一直真正歸他掌控的強兵。一條新的出路。

  陳福生,想要給大宋多一個選擇。

  這一次,雖然陳福生是收錢辦事。但是,他是為了趙佶,更是為了自己。

  想要站在最高處,自然就不能少了經驗。

  不管是錯的經驗,還是對的經驗。

  所以,武道之事,趙佶會默契的在大宋廂軍中,選一些忠君愛國的將領強兵派往梁山。

  這些人,與其在地方上當文官的爪牙,還不如為我大宋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年華。

  你在文官的手下,和官家,就不會是一條心。而到了梁山中,才有可能是一路人。

  不要以為,趙佶身為官家,身為皇帝,對於大宋就有著強大的掌控能力。

  不是這樣的!

  事實上,趙佶對於這個國家的掌控,都是通過文官,文官的家族實現的。

  曆朝曆代,君臣之間,都是存在著階級矛盾的。

  君為君,官為民,至於黔首?不過是財富罷了。

  君想要掌控更多的百度。民也想要掌控更多的財富!

  而君掌控財富,又不得不通過民的手。

  磕磕絆絆,君無時無刻不想要更好的監管民,讓自己的財富增長!

  而民則是無時無刻,不想把君的財富攬到自己的懷裏。

  為了防止民做大!形成之前的世家門閥那樣的怪物。

  君放出了科舉這一個大殺器。讓財富有了成為民的資格。

  寄希望於,讓財富引領財富,帶動財富的增長!

  但是,財富成為民他還是財富嗎?並不是了。

  很快,財富就成了新的民被這個圈子所同化。

  大宋的朝堂之上,有的民,是君的陣型,是為忠臣。

  隻是忠臣太少,而奸臣太多。

  朝堂之上,蔡家軍,雖於名號,但是蔡京大筆一揮,便走無數的人為之衝鋒陷陣。

  龍椅上的趙佶,看的心驚,又心寒。

  所以,他才會引來了陳福生,希望陳福生可以改變一些什麽。

  若不變,道途崩壞,帝君無期。

  更主要的是,趙佶的手裏麵,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兵權。

  大宋不是沒有強軍,西軍連年征戰,不可謂不強!

  但是,他們聽趙佶得嗎?

  他們的聽皇帝的。但是前提是將主聽皇帝的。若是將主不聽皇帝的,轉眼間一隻強軍就會分崩離析。

  趙佶要一個分崩離析的西軍,冒著邊境大壞的風險有什麽用呢?

  他是皇帝,想的是,讓自己的統治越來越穩固。而不是自己動搖自己的統治。

  所以,也是無可奈何,也是不想冒著太大的風險。趙佶對於邊軍隻能夠能不用就不用了。

  人生總是充滿無奈,就算是皇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