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默默種田
作者:我叫排雲掌      更新:2020-03-01 00:55      字數:3265
  縱橫諸天的武者最新章節

  雷虎從宋家山城順利返回!

  “殿下,嶺南宋閥閥主宋缺答應停戰!”

  在隋軍前線大營,見到晉王楊廣後直接說道:“不過宋閥主提出了要求,希望陛下能夠答應!”

  “理應如此,吳侯辛苦了!”

  此時的楊廣絕對堪稱閑王,很有禮賢下士的王者氣度。

  隻是可惜,雷虎不吃這套啊。

  “殿下,接下來的事情我不願參與,就此告辭!”

  吃過慶功酒後,雷虎私下找到楊廣直接道:“若晉王有事相召,派人過來招呼一聲就是!”

  “也好!”

  楊廣本來想留下雷虎參與跟嶺南宋閥的談判,不過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次談判對大隋來說沒甚光彩,還是不要叫外人參與的好,免得身在關中的楊堅事後不悅。

  雷虎自然也不想參合這樣的事情,無論雙方談得怎麽樣,最後都會不滿意,到時候他這個說和的人,就會被兩方同時埋怨,裏外不是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還不如早早抽身,最後不管兩家談得怎麽樣,都跟他沒什麽關係。

  安全返回領地後,他並沒有做出其它舉動,治下的百姓數量還是太少了,現在就將錢塘跟太湖,還有嘉興等地用運河方式聯通的話,對於領地的發展效果並不明顯。

  總不能數十萬百姓都去做生意吧,那誰來種地?

  眼下有四條寬敞堅實的官道聯通領地內的主要城鎮,在雷虎看來就已經夠了,起碼在短時間內四條官道迅速繁華熱鬧起來,沿途的村鎮也得到了好處。

  他所實行的軍管,並沒有管得太寬,象明太祖老朱那樣,坐桌子哪邊吃飯,甚至怎麽動筷子都要管,雷虎隻是想要治下百姓習慣這種軍事化管理,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能夠將百姓的力量集合起來。

  當然,他不會做得跟官府免費征調役丁一般,還得百姓自帶幹糧,而是由官府和軍隊統一發放工糧。、

  但凡是官府或者軍隊組織的勞動,人來就可以了,吃飯問題官府和軍隊出麵解決,而且還得吃飽吃好。

  哪個要是在其中伸手,雷虎不介意讓其,還有背後家族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軍管對紀律和效率的要求極高,所以別看吳侯雷虎上任才一年時間,可領地裏的交通狀況,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甚至比起開發完善的北方之地,都要來得完善。

  這時代的百姓和官府,怕是沒見識過村村通道路,鎮鎮都有官道相連的交通狀況吧,吳侯領就在短短一年時間裏做到了這一點。

  隻要是農閑時間,駐防村子裏的軍隊代表,就會聯合當地官府一起,組織百姓修繕道路橋梁,除非遇到下雨下雪還有太過寒冷的天氣,否則這樣的勞動是不會停歇的。

  這是駐村軍隊代表還有官府組織的強製性勞動,除非身體確實有病,不然根本就逃不脫集體勞動關口。

  一般村子裏總有裏個二流子之類的角色,等軍管代表入駐村子之後,這些二流子一樣的家夥就成了勞動主力,根本就沒有偷懶躲避的空子可鑽。

  這時代的帶路要求標準不高,加上百姓的身體素質普遍不錯,在能吃飽飯的前提下,勞動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又有積分獎勵吸引他們奮勇直上,整個吳侯領在短短一年後完全變了摸樣。

  無論是錢塘郡還是太湖區域,又或者姑蘇之地,放在後世都算得上江南最為精華的膏腴之地,一旦這些地區的交通徹底聯係起來,所能爆發出來的經濟潛力相當驚人。

  此時的吳侯領,幾處重要城鎮都有寬五米的碎石堅固官道相連,而縣城之間的官道也有四米之寬,同樣也是碎石鋪就。

  就連縣鄉連接的官道,都有三米寬度,盡管沒有碎石鋪就,卻也能正常用個十年八年不出問題。

  至於鄉村道路,都是兩米左右的夯實土路,對於百姓之間的交流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最好能夠相隔一段時間便查漏補缺一回。

  如此,吳侯領地限製經濟發展和商業交流的道路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在領地大肆修路鋪橋的同時,雷虎手下的兵將已經將整個領地的公田全部清理出來,按照每一位青壯十畝,老小五畝的標準分田。

  這是基業田,不能傳承子孫後代,也不能買賣的田地,而且田地的產權還在官府手裏,隻是分派給百姓耕種而已,基本沒有年限限製,直到分派田地的百姓確認死亡為止。

  整個吳侯領有百姓五十萬,其中青壯不足三分之一,官府需要派發的基業田不到三萬傾,對於吳侯領來說實在太過輕鬆。

  別看雷虎分派的田地不多,那可是標準的上等水田,而且不僅隻有男女青壯有水田分派,老小也有。

  官府分派田地都是按照人口,根據戶籍分派,可不管什麽男女老少。

  也就是,一位青壯男丁名下隻有十畝水田,而青壯女性名下也有十畝水田,而老小名下同樣有五畝水田,由官府和軍隊雙重監督不許以家人名義侵占。

  如此,也就保障了不管男女老少,又或者身體是否有疾病殘缺,都能依靠名下的田地過活。

  至於這些田地是否由本人親自耕種官府會有嚴格的管理和監督,而每次收獲時官府除了拿走商量好的分成之外,還會取走一份糧食存儲在特定的官倉中,用著不時之需。

  官府沒有刻意盤剝的意思,每到了清黃不接的季節,擁有田地的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憑借戶籍到特定官倉取走前一年存儲的糧食。

  如此政策,對於隱戶的吸引力極大,這不政策事實了還沒半年,主動向官府和軍隊申報戶籍的隱戶數量便有近萬戶。

  對於種地百姓,雷虎的憂患政策可不僅隻有這些。

  官府身派的十畝上等水田,要是不好好操弄的話,等到收成的時候同樣沒多少收獲,他可不希望治下百姓因為操弄田地的問題餓肚子。

  這時候,聖門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

  經曆了漢武時期的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運動,兩漢四百年光景儒家獨大,百家卻是暗淡無光,甚至許多學說已經徹底消散於曆史長河中。

  好在聖門乃是當初的百家學派失意者聯合而成,手中保存了十分完善的諸子百家傳承,其中自然就有農家傳承。

  另外,象是剛剛出世不久的《齊民要術》,東漢時期的《四民月令》。以聖門的實力都有傳承。

  通過陰葵派的關係,雷虎不僅得到了相關的農書,還弄到了好些個專研農學的‘專業人才’。

  聖門可不僅僅隻有兩派六道,更多的則是沒有練武天分,或者說已經錯失了練武最佳時期,隻能作為聖門底層存在的弟子。

  這些位於底層的弟子沒啥戰鬥力,可通過學習聖門手裏完整有序的百家學說,隻要認真學習總能成才的。

  可惜的是,因為大環境因素,還有聖門高層不重視的緣故,這樣的專業人才卻是隻能困頓於聖門底層。

  當然有聖門庇護,他們的日子也不能說糟糕,隻是所學的一身本事,沒辦法在更大更廣闊的平台發揮而已。

  可世家門閥卻恰恰相反,他們對手裏掌握的知識,特別是能夠轉化為家族實力的知識相當看重,對於各方麵的專業人才也都很是重視。

  有個十分有趣的事實,那就是此時的世家門閥,種田的本事卻是比一般百姓甚至朝廷都要厲害,可見他們對於知識壟斷的厲害程度。

  有聖門的龐大人才資源可用,雷虎自然不會求到世家門閥那裏,不然等待他的將是無數的苛刻要求和條件,到時候吳侯領還是不是他的都難說。

  可笑吧,在後世幾乎無人問津的農學知識,此時卻是世家門閥手裏的核心資源,同時也是保證世家門閥優勢地位的核心利益所在。

  這些事情,雷虎當上吳侯以後,慢慢的也都熟悉和了解了,自然不會主動向門閥世家低頭服軟,他想要推廣更加科學的農耕知識,隻需要向聖門求援即可,還不用付出那麽大的大家。

  當然,為了不刺激門閥世家敏感的神經,從聖門要來的農學典籍和專業人才,都沒有輕易放出,而是加入了吳侯領的軍隊之中,以軍隊的名義向治下百姓傳播更加先進的耕種知識。

  剛開始的時候,效果自然不明顯,就象後世國家剛開始推廣化肥一般,從來都沒有用過的百姓自然不會信任,甚至有的幹脆將國家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化肥倒進水溝了。

  雷虎明白,想要讓治下百姓的耕種更加科學規劃,需要很長時間的推廣,還有明晃晃的例子才成。

  好在他一點都不缺乏耐心,反正領地裏到處都是膏腴的上等水田,除了分派給百姓的基業田之外,其餘控製在官府受禮的田地,大部分都是各地駐軍以及‘生產建設兵團’耕種,這些水田正好拿出來做了試驗。

  就在雷虎於領地默默種田的時候,嶺南方向傳來消息,隋軍跟嶺南宋閥私軍已經停止交戰,同時還達成了某些協議。

  --上拉加載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