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光緒的心計
作者:天下白兔      更新:2020-11-21 18:25      字數:3454
  在豐島海戰爆發之後,在清庭中所有主和的聲音也全部消失了,如果現在再說什麽言和,恐怕就會被視為賣國賊,在民間和士林的威望恐怕就會跌到穀底。

  而李鴻章到了現在也放棄了繼續求和的幻想,他立刻命令已經進入朝鮮的聶士誠,立刻構築工事,協助防衛平壤,準備在平壤同日本決一死戰。

  李鴻章還沒有停止布置,他還向朝廷請命,正式對日本宣戰。

  而清庭這一回十分幹脆,光緒皇帝立刻就頒發了對日宣戰詔書。

  而日本接到中國的宣戰書之後,也立刻正式宣布對清宣戰,並且派遣間諜在中國四處播撒所謂的《告13省豪傑書》,想要在清國內部掀起叛亂。

  別的省不知道什麽情況,反正劉海這邊,這日本的宣傳小冊子,或者是文書到處滿街飛。

  劉海雖然說暫時不準備幹預朝鮮戰爭,但他畢竟是個中國人,到了現在如果還能忍,那簡直就是奇跡了。

  於是劉海當天就發布命令,在兩江地區逮捕所有的日本人,同時查封所有日本的商鋪。

  劉海這一聲令下,整個兩江地區,就掀起了對日的鬥爭。

  人們蜂擁的湧上了街頭,對所有的日本商鋪進行了打砸,當然也不能排除這其中也混雜著許多街頭流氓混混,他們借著這次抗日活動,到日本店鋪中得些小財。

  而對於這些民間自發組織的對日行動,劉海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那些底下的官員們也看出了劉海的意思,於是更加的不管了。

  就好像這一天,日本在清國一個大的絲綢公司,就被老百姓們給洗劫了。

  百姓們笑逐顏開地湧入了這家商鋪,然後將裏麵的貨物和布匹一一搬了出來,然後扛回了家,旁邊就站著那些官府的衙役。

  而這維持秩序的衙役們,好像沒有看到老百姓們在搶劫。

  而那些老百姓看到衙役在旁邊站著,剛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甚至有一兩個人偷偷的將絲綢塞到了衙役的懷中。

  “官爺,你們在這受累了,這幾匹布拿回去讓家裏人穿。”

  這些衙役們抱著這些絲綢,可是不敢收的,因為劉海早就下了命令,如果官府中人誰敢搶劫日本的東西,當場就開除。

  這些衙役們也沒地為了幾匹絲綢,把自己的買賣丟了。

  於是這些衙役們,趕緊把懷中的絲綢推了回去,然後瞪著眼睛說道:“總督大人可是下令了,我們這些吃官飯的人,誰要是拿了一件東西,立刻就丟了飯碗。你不是和老爺我有仇吧,竟然想害老爺我脫了這身皮。”

  那些百姓們聽了衙役們的話,這才尷尬地將布匹收回,然後扛在自己肩膀上回家去了。

  這種事情在南京街頭幾乎是遍地都是,而且這股風很快就刮到了上海灘。

  要說上海灘現在已經是整個中國最富裕的地方,被稱為東方明珠,一點也不過分。

  這裏自然有大量的日本商鋪在經營,這一下,他們可都倒了黴,一天之間所有的商鋪都遭到了打砸搶。

  如果隻是打砸搶,日本人倒也能夠勉強接受,畢竟人員人身安全沒有得到威脅,但是隨著百姓們越來越瘋狂,許多日本的婦女也遭到了蹂躪。

  到了這時,日本駐上海的總領事佐藤宮二再也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日本在中國經營的幾十年的利益就化為烏有了。

  於是這位佐藤宮二,緊急趕到了英國駐上海領事館,向英國總領事莫裏茨·厄爾哈特提出求援。

  莫裏茨·厄爾哈特作為英國在中國東方的重要人物,自然知道英國和日本已經簽訂了密約,雙方算是盟友的關係,因此在接到日本人的求援之後,立刻就乘車前往上海縣,向上海知縣提出抗議。

  上海縣的知縣裴知縣,正坐在衙門裏煩惱呢,原來在上海人煙稠密的地方,人們總會放一個大糞缸,然後埋在土中已做行人方便之用。

  但是呢由於這些簡易的廁所實在是簡陋,平時穢汁流溢,臭氣熏天,而且這種糞缸容量有限,經常就溢了出來,弄的街道上也是無羈橫流,不但上海的百姓,就連洋人也怨聲載道。

  因此上這位知縣正想著是不是要把這個陋習給改了,但是你總不能不讓老百姓大便吧,如果沒有這種簡易的方便,恐怕街上就更加惡臭連天了。

  因此這位知縣正想著有什麽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正在這時,英國駐上海總領事莫裏茨·厄爾哈特來到了縣衙。

  現在在清朝這些洋人可是一等人,就是這些當官的,也隻是二等,因此這位知縣不敢怠慢,匆匆的就出來迎接。

  裴知縣雖然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對於這些洋人,他看起來都長得差不多,特別是金發碧眼,一看就是妖怪,所以他是能不打交道,盡量不打交道。

  事實上雖然他和這位總領事都在上海灘呆了幾年,互相之間竟然沒有見過。

  幸虧莫裏茨·厄爾哈特總領事旁邊跟這翻譯,否則的話這兩人真的就是雞同鴨講了。

  裴知縣將總領事迎到了衙門中的客廳,然後送上了香茶,之後才開口詢問:“不知領事大人,這一次找下官有何貴幹?”

  莫裏茨·厄爾哈特思考了一下,覺得這事還真不好開口,因為現在中日已經開戰,互相逮捕對方人員查封倉庫也是常有的事情,別的國家還真不能幹涉。

  但是日本可是英國的盟友,如果不幫他們一下,最後日本損失太大了,也不好教的。

  於是這位總領事說道:“縣令先生,這兩天上海灘實在是太混亂了,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們大英帝國害怕在上海發生大的動亂,到時候會使我國利益受到大的損傷,所以我請先生立刻維持秩序,把這些亂民全部驅散。”

  裴知縣還以為洋人來是為什麽,原來是這件事如此就好辦了。

  “這位洋大人,這並不是本縣疏於管教,實在是沒有辦法,這是兩江總督劉海劉大人的命令,我一個小知縣哪裏敢違抗?”

  莫裏茨·厄爾哈特見道這位縣令直接就把責任都推給了劉海,他也沒有什麽辦法。

  總不能把上海這一攤是全部放下,去南京去找劉海吧,再說他也不好意思見劉海,畢竟雙方都是自己的朋友,突然之間自己的國家就倒向了日本,這讓他覺得臉上有些過不去。

  不過這畢竟是日本人的事情,和他們英國沒多大關係,他已經盡到了盟友的職責,至於剩下的那隻有讓日本自己承擔了。

  而且現在清國之中,反日情緒十分的高尚,要是自己過分幹預傳了出去,一定會對英國在清國的利益有巨大的破壞。

  於是這領事也就假裝生氣的說了幾句威脅的話,就離開了知縣衙門。

  莫裏茨·厄爾哈特回道總領事館之後,日本的總領事佐藤宮二仍然在那裏等的消息呢。

  結果他得到的消息並不是清國人維持秩序保護日本人的命令,而是英國總領事對他無能為力的表示。

  佐藤宮二也隻能無奈的離開了英國領事館,不過他在回領事館之前,狠狠的向街上的這些清國人看了一看,心裏想著,你們現在先高興一段時間,等到我們大日本帝國戰爭取得了勝利,一定會加倍的讓你們賠償。

  而這時侯的李鴻章在分析了的雙方的實力,之後他感覺到如果隻是北洋和淮軍同日本人作戰,恐怕敗多勝少。

  於是李鴻章就像光緒皇帝啟奏,希望光緒皇帝能夠下令,讓南洋水師主力全部北上,同北洋水師會合,組成聯合艦隊,共同對日作戰。

  本來在朝堂之上,光緒皇帝已經答應了李鴻章的要求,準備第2天就下旨讓南洋水師北上,結果在當天晚上翁同龢就偷偷的進了養心殿。

  光緒皇帝對於這位老師,晚上突然求見也是有些不解,今天在朝堂上雙方剛見了麵,這才沒多長時間,他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但是出於尊師重道,光緒皇帝還是把老師請了進來。

  翁同龢進了養心殿,先給坐在寶座之上的光緒皇帝行了禮。光緒皇帝趕忙命旁邊的太監給翁同龢看坐。

  翁同龢落座之後,對上邊的光緒皇帝拱手說道:“皇上今天在朝堂上,您答應李洪章實在是太痛快了。”

  光緒皇帝聽了有些不解,現在是對日作戰的大局,把南洋水師北洋水師集中在一起作戰,不是很好嗎?有什麽不對?

  翁同龢看到光緒皇帝不解的眼光,歎了一口氣,這才說道:“皇上,李鴻章可是太後娘娘的人,如果這一回李鴻章及南洋北洋之力取得了大勝威望更高,太後娘娘全力就會更大,皇上您重新執掌大權的時機,恐怕就更加遠了。”

  光緒皇帝聽完之後馬上就皺起了眉頭,他想了想可不就是這樣,本來現在慈禧太後的事例就太大,自己都快成孤家寡人了,再讓慈禧太後的人立了大功,那慈禧地位不就更加穩固了嗎?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這一次李鴻章戰敗,那麽北洋必定實力大損,就等於斷了太後的一個臂膀。自己這一邊有劉海這樣的大將,說起來雙方的實力就非常接近了。

  而曆史上也正是這樣發展得,在甲午戰敗之後,慈禧太後的勢力有了一些收縮,這才讓光緒皇帝能夠折騰出戊戌變法。

  否則的話,光緒皇帝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違抗慈禧太後。

  雖然光緒皇帝已經想得明白,但是他畢竟是主戰派,這種讓手底下人損兵折將的話,他可說不出來,於是用期盼的眼光看著翁同龢,“那老師以為朕該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