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最後的忠心
作者:天下白兔      更新:2020-11-13 13:17      字數:3548
  劉海在帶著妻子曾玉英回到上海之後,劉海的生活終於進入了平靜的時期。

  在這段時間,劉海通過在兩個位麵不停的倒騰,賺取了巨額的財富。

  同時劉海期待已久的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正是完成了所有改裝,夏國政府正式將這四艘戰列艦交付給了劉海。

  而劉海立刻將這四艘戰列艦裝入了時空戒指之中。

  劉海還不準備現在就使用這四艘戰列艦,因為他很清楚,隻要是這四艘戰列艦出現在清朝麵麵,一定會給整個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

  劉海可不想因為這一級戰列艦,而讓清朝世界建造戰列艦的水平得到提高。

  不過這也是劉海有些杞人憂天了,因為一艘戰列艦是一個整體的工程,並不是隻看一下外表就能構建造成的,比如說戰列艦上的大炮,以及它的鍋爐傳動係統,然後就是瞄準係統,都是科技的體現。

  正因為劉海不清楚,所以他把這四艘戰列艦,當作殺手鐧。

  就這樣時間平靜地過去了一年,清朝位麵進入了1892年,光緒18年。

  在過去的一年中,清朝可以說,終於振奮了一次士氣,在對日的那場衝突之中,清朝政府竟然能夠逼迫日本割地賠款,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可以說是這近半個世紀以來唯一得到的好消息。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因為這麽一次戰爭,讓鄰居這隻瘋狼,更加的瘋狂。

  日本天皇在得到了北京條約的內容之後,勃然大怒,都沒有膽子推翻協議,於是隻能是忍辱負重。

  在日本政府向英國再一次借款,賠償大清國的所有賠款之後,日本天皇再一次內閣會議上當眾就宣布,從今之後他每天隻吃一餐,節省下來的皇室用費,全部用於海軍發展。

  這還不算,日本天皇在接下來的幾天之後,又向全日本發表了禦前演說。

  要求全日本的民眾節衣縮食發展海軍,以報今日之恥辱。

  而日本的民眾對於天皇這一套還是很相信的,他們見到連天皇都節衣縮食,他們這些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於是許多公司直接就發布命令,從今以後所有的工作人員工資,隻發一半,剩下的錢全部捐給海軍部。

  而許多日本的民間婦女也積極的參加對外勞務輸出。

  這勞務輸出說得好聽,其實就是到南洋和中國各地去當妓女,她們攢下來的錢,除了一少部分寄回國內給了家人之外,大部分都被捐給了日本海軍。

  而日本政府也沒有閑著,當年就宣布恢複海陸軍的軍費比例,將軍費支出增加到整個國民收入的70。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日本人這已經是瘋了,如果是任何一個國家敢這樣的窮凶極武,那國家的經濟遲早是要崩潰。

  就是日本人比別的國家的人民能夠隱忍,也堅持不了幾年,如果在幾年之後,日本人不能取得大的勝利,獲得一筆巨額的意外之財,國家必定崩潰。

  而劉海在得到了這個情報之後,是沉默半晌,之後把自己關在書房之中,一天都沒有出來。

  等到第2天,劉海重新出來的時候,已經寫了一份奏折,令人送到了京城,他這是算對清國政府最後一次進言,也是對他們的最後考驗。

  如果清朝政府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辦,至少說明他們還沒有腐朽到家,可以扶持一下,那樣的話自己作為忠臣在清朝戰事蟄伏下來。

  但是如果清朝政府把自己的建議不屑一顧的話,那就怪不得自己起了謀逆之心了。

  這整個中華民族並不是一家一姓之民族,在國家危亡麵前,什麽忠君根本就是扯淡,隻要是讓中華民族能夠屹立於世界之林,自己背上叛徒的罵名又有什麽?

  而劉海的這份奏折很快就送到了軍機處。

  禮親王世鐸作為軍機處領班,對於劉海這樣重臣的奏折自然要第一個觀看。

  他打開奏折看完之後,就有些惱怒,這個劉海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竟然幹預起朝廷事務。

  額勒和布看到禮親王世鐸臉上現出不悅之色,便走過去問道:“王爺這是怎麽了?是誰的奏折惹人生這麽大的氣?”

  禮親王世鐸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把奏折遞給了額勒和布,“你也看一看,這是南洋水師提督劉海的奏折。”

  額勒和布接過來打開一看,上邊的大致內容是:近日日本大肆擴張軍費,海陸軍都得到大量的資金支持,想來日本下一個目標就是大清,為了以防萬一,希望朝廷加大對海軍的投入,減少各處不必要的浪費,效法日本,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上邊的警告之外,還寫了日本天皇為了支持日本發展海軍,號召全體日本國民節衣縮食。

  額勒和布看了這份奏折頻頻的點頭,他對劉海的判斷還是比較認可的。

  “王爺,奴才看這份奏折還是比較中肯,奴才希望朝廷能夠執行。”

  禮親王世鐸看了對方一眼,他沒有想到額勒和布竟然能夠同意劉海這個奸賊的話。

  “你是什麽意思?你難道不知道朝廷現在各方麵都要用錢?一旦增加軍費,其他地方就要出漏子了。”

  其實禮親王世鐸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朝廷如果增加軍費,拿大頭的還是南洋和北洋,這不是給兩個地方實力派增加實力嗎?現在朝廷對於他們都不能抑製了,再讓他們增加實力,恐怕朝廷就要徹底的傾覆了。

  張之萬看到他們兩個人聊的熱鬧,爺走了過來,“王爺在聊什麽呢?下臣不知道能不能知道一下。”

  額勒和布見到張之萬來了,趕緊把手中劉海的奏折遞給了他。

  張之萬接過來也是一目三行的看了一遍,心中對於劉海的警惕意識,還是十分欣賞的,不過這個人隻知道軍事卻不知道政治,現在的大清國剛剛得到一個微妙的平衡,如果再增加軍費,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

  “以下臣看完,這份奏折根本就不切實際,咱們朝廷這麽大,用銀子的地方多的去了,如果隨便裁撤別的地方的糧餉,恐怕立刻就會出亂子。”

  禮親王世鐸一聽有人支持自己馬上露出了笑容,“張大人說的不錯,我看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

  禮親王世鐸說完之後,就從張之萬手中接過奏折,往旁邊一放,這意思是留中不發?

  許庚身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對於兵事上還是有一些了解,他剛才坐到一邊聽著幾位軍機大臣的議論,已經知道這是南洋水師提督劉海向朝廷上的方略奏折。

  但是見到禮親王世鐸如此的怠慢,隨便一放就沒事兒了,心中就對於這些人有些不痛快。

  於是在軍機處下班之後,悄悄地來到那份奏折堆裏取出了劉海的奏折,仔細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後他就不覺得拍案稱讚。

  這劉海果然對國際形勢看得十分的清楚,竟然在奏折之中提出日本已經到了窮凶極惡的地步,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一兩年內必定要對外發動戰爭。

  那麽日本人的目標必定是大清,如果現在不增加軍費,提高軍艦的數量,到時候一旦大戰,猝不及防,恐怕於國不利。

  許庚身就不明白了,這樣一份。眼光長遠的奏折怎麽會被禮親王世鐸所擱置。

  許庚身思考了一下,最後咬咬牙將這份奏折揣在了自己的懷中,然後他出了軍機處也沒有回家,而是直接轉到了養心殿。

  許庚身來到養心殿前,向看門的太監說出要求見皇上。

  這看門的太監知道他是軍機大臣,一旦來求見皇上,必定有大事,所以不敢怠慢立刻進去稟報。

  而這時候的光緒皇帝正趴在禦案上看著幾分奏折,這些奏折上說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偶爾有一兩件大事也是慈禧太後批準過的。

  不過就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讓光緒皇帝有些焦頭爛額。

  要知道光是皇帝雖然從小就進了宮,也有大儒教導,但是他還是剛剛親政,再加上清朝現在確實是國力下降,因此各種煩惱的事情都堆到了一處。

  正在光緒皇帝煩惱的時候,他旁邊的太監,悄悄的來到光緒皇帝的龍案前,跪倒在地,“萬歲爺,軍機大臣許庚身在外邊求見。”

  光緒皇帝聽了先是一驚,然後在心中就升起了一股喜意,他親政的這一年裏,軍機大臣很少單獨向他匯報,現在有個軍機大臣單獨來見他,自然讓他覺得高興,認為自己在這一年裏得到了一些大臣們的認可。

  “快,趕快讓許大人進來。”

  太監得了光緒皇帝的旨意,趕緊出去將許庚身帶了進來。

  許庚身進入大殿之後,先向光緒皇帝行君臣之禮。

  光緒皇帝看著這個軍機大臣如此的有禮,也是笑著吩咐,“許愛卿,起來吧。”

  看著許庚身這才站起身來,光緒皇帝這才問道:“愛卿這一次來有什麽重要得事情,向朕回稟。”

  “啟稟萬歲,南洋水師提督劉海上了一份奏折還是有些道理,不過卻被禮親王世鐸擱置了,微臣害怕壞了朝廷的大事,所以私自前來向皇上上奏。”

  光緒皇帝聽得有些好奇:“這是什麽奏折,竟然讓愛卿如此的關心。”

  許庚身急忙從袖筒子裏去除奏折,然後雙手舉頭頂,然後讓太監送到光緒皇帝的麵前。

  光緒皇帝看了奏折之後,也是沉默了起來,然後他問道:“日本人果然如此瘋狂,就連皇帝每天也吃一餐,就是為了發展軍力?”

  “啟稟萬歲,此事千真萬確,微臣也得到了一些消息,隻不過是沒有劉海這麽準確。”

  光緒皇帝聽完之後馬上就站起來,在大殿之中來回的跺步,最後對著許庚身說道:“這件事朕知道了,你先回去。”

  許庚身已經是把自己能辦的都辦完了,剩下的事就看朝廷中怎麽處置了,於是向光緒皇帝告退,退出了養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