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盛世之姿(1)
作者:仗劍至天涯      更新:2022-02-19 23:11      字數:2071
  求訂閱,求月票

  ……

  眼下的大唐,跟漢室剛經曆動亂時,已然有著天翻地覆的改變,而造成這一切的改變,皆是因呂布而起。

  處在這樣一個亂世爭霸的世道下,呂布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通過自己超越這個時代的眼界,幫助華夏一族走一條全新的路。

  “奉先,征兒他趕赴江北,已有半月有餘了吧?”蔡邕拄著拐杖,身軀有些佝僂,但精神卻很好,語氣淡然的說道。

  “是的,嶽丈。”

  呂布麵露笑意,看著眼前這位亦師亦父的丈人,說道:“嶽丈可是擔心征兒,在此次南征之戰中,遇到什麽困難?”

  想當初呂布參與平定黃巾賊亂,其出身,使得很多人都瞧不上他,但蔡邕卻沒有這樣,相反卻收了呂布為弟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呂布雄踞並州,並開始在這個亂世下,打造屬於自己的勢力,蔡邕所起到的作用很大。

  甚至呂布創立麒麟學宮,吸納名揚漢室的那些大儒,幫助自己培育人才,蔡邕也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若是沒有蔡邕的這些支持,呂布想要擁有今日的勢力,那斷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時間上會遠上不少。

  “不,老夫並不擔心征兒。”

  蔡邕麵露笑意道:“作為大唐的太子, 未來的天子繼承人, 征兒,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儲君。

  不過老夫年歲大了, 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離開我們大唐,所以這心裏難免有些記掛征兒。”

  雖說呂征並非蔡邕的親外孫,但自幼呂征的啟蒙教育, 還有後續的教育, 都是蔡邕親自過問的。

  所以在蔡邕的心中,呂征與他親外孫是沒有分別的,在呂征的身上,蔡邕可謂是傾盡了所有心血。

  “嶽丈, 您怎麽能有這種想法。”

  呂布走上前, 攙扶著蔡邕,朝著眼前的小亭走去,“您老這身體健朗,活他個長命百歲, 在朕看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以後不能再說這些話了。”

  在異族勢力的麵前, 呂布是鐵血冷酷的,在大唐文武麵前,呂布是威嚴的帝王,但在蔡邕的麵前, 呂布所展現出來的, 卻是後輩該展現的一切。

  “奉先說的沒錯,今天隻有你我二人, 所以老夫就沒再守什麽禮儀規矩。”蔡邕笑吟吟的說道。

  “不過奉先, 一些該說的話,老夫還是要說的,若是說錯了什麽, 你這心裏也不要生怒。”

  “嶽丈,你說的這叫什麽話。”

  呂布笑著坐到蔡邕麵前, 說道:“你想說什麽, 就說什麽, 於公,您是大唐的太傅, 於私,您是朕的嶽丈。

  那想要說的, 肯定也是為了大唐好, 為了朕好, 若是連嶽丈的話,朕都聽不進去的話,那大唐就真的完蛋了。”

  “奉先,老夫不允許你這樣說。”

  蔡邕情緒有些激動,看向呂布說道:“你是大唐的帝王,是大唐子民的主心骨,怎麽能講這等不利於大唐的言語?

  若沒有奉先, 在這亂世爭霸的世道下,我大唐能有今日的改變吧?我大唐的子民, 能衣食無憂的生活嗎?”

  在大唐沒有創立以前,蔡邕的內心,是心向漢室的, 畢竟對他這樣的大儒來說,所接受的那些教育,漢室就是他要為之奉獻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隨著一些情況的發生,使得蔡邕的心中,對漢室從失望,漸漸演變成了絕望。

  這也使得蔡邕心裏明白,在這樣亂世爭霸的世道下,想要叫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被異族勢力所奴役,除了他的這個弟子外,其他人根本就做不到。

  甚至蔡邕不止一次的在心中想,如果當初他的這個弟子,沒有在並州紮根,沒有將幽州拿下,那靠著別的地方諸侯,能否擋住塞外異族的攻略?

  每一次的答案,都是非常堅定的,除了強如呂布之外,沒人能夠抵禦住塞外異族的侵掠。

  甚至真出現那樣的情況,那華夏神州必將沉淪,成為異族勢力的狂歡地,而這對華夏一族來講,無疑是一場災難。

  “奉先,你是我大唐的帝王,是庇佑我華夏一族的君王,我大唐能有今日的成就,那皆是因你而起。”

  蔡邕神情正色的說道:“你的每一個決斷,都將關係到我大唐的未來,眼下我大唐,已經有了盛世之姿。

  老夫是從漢室走過來的老人,可即便是漢室最強盛的時候,也比不上我現在的大唐。

  能讓地方黎庶的子弟,於所在地方讀書,接受聖賢教誨,這是漢室所做不到的。

  能打破士族豪強的壟斷,使得寒門子弟步入仕途,這是漢室所做不到的。

  能完成攤丁入畝,使得地方黎庶減輕沉重的負擔,這是漢室所做不到的。

  大唐還有很多做的事情,改變著華夏的命運,這些都是漢室所做不到的。”

  看著自家丈人這般鄭重的講述,呂布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自己所做的這些,能得到自家丈人的認可,叫他心中很是高興。

  “嶽丈,你所說的這些,都是朕必須要做的事情。”

  呂布收斂心神,看向蔡邕說道:“因為朕是草莽出身,是那些士族豪強眼中的邊塞胡兒,所以經曆的不公太多了。

  有很多時候,朕就在心中想,難道天下英傑就隻能出自士族豪強嗎?

  但事實告訴朕,不,並非是這種情況,掙紮在溫飽線的那些黎庶中,必然存在著眾多的英傑。

  可是他們因為種種的緣由,使得他們的才能,並沒有真正展現出來,就泯滅在這殘酷的現實之中。”

  經曆的刁難多了,呂布內心深處的鬥誌,卻會變得愈發強盛,在呂布的眼中,既然所處的這個時代不公平,那就再打造一個新時代。

  漢室的腐朽,呂布全都看在眼中,這樣一個破敗的政權,想要迎來新生,那斷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者說,呂布也不想叫自己卑躬屈膝的做別人的臣子,他,注定是要成為主宰一切的帝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