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上郡大營(一)
作者:北海布衣      更新:2021-01-01 18:22      字數:2138
  這一路上,秦曉篆想一會,就看一會書,再想一會,實在感到乏累了,就睡上一覺。

  五萬大軍,遮天蔽日,陣容強大。所經過的郡縣村莊,百姓無不簞食壺漿,犒賞大軍。所幸羸煬治軍甚嚴,一路秋毫無犯,深的沿途百姓支持。

  大將軍蒙恬北擊匈奴之戰,現有史料記載:

  戰國時期,中原各國忙於征戰,無暇北顧,匈奴經常襲掠與其接壤的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地。為解除匈奴對大秦的威脅,秦始皇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統主力軍從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北出長城攻其東;楊翁子率偏師由肖關(寧夏固原東南)出長城攻其西。匈奴敗逃。

  秦遂取河南地(內蒙古烏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縣,移民墾守。因匈奴不斷來攻,次年秋,秦始皇複命蒙恬軍又北渡黃河,取高闕(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攻占陽山(內蒙古烏加河北的狼山、陰山)、北假(烏加河以南夾山帶河地區)。

  匈奴震於秦之兵威,遂向北方荒涼之地遠遁。於是秦趙原被匈奴侵占之地全部恢複。為鞏固河南地區,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內蒙古包頭市西北)。戰後蒙恬奉命修築西北邊防長城,乃駐節上郡。蒙恬在世之時,匈奴不敢南下。

  這場反擊戰,解除了匈奴貴族反複不斷的侵擾與破壞,“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兵禍的災難。

  秦曉篆還在琢磨回味著許多塵封多年的曆史記載,這一日申時,大軍順利抵達上郡。

  上郡,蒙恬將軍大營

  抬頭看去,映入眼簾的到處都是呼呼作響的旌旗,還有一座連著一座的營帳。一隊隊訓練有素的執戟武士來往穿梭,號角聲,呐喊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營帳中立著一杆大纛旗分外醒目,玄色大旗上繪有一個鬥大的篆書“蒙”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大營四周,都是深深的壕溝,壕溝連著前麵不遠處的大河,成為軍營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營門兩側擺放著鹿角棘杖,隨處可見流動哨兵來往不停的巡邏,如臨大敵,戒備森嚴。

  營門前,早已等候在此的眾將士看到大隊人馬前來,無不歡欣鼓舞。刹那時,鼓樂齊鳴,歡聲雷動。

  蒙恬將軍與羸煬乃是並肩作戰多年,出生入死的老朋友,這次軍營重逢,自然感慨萬千。

  羸煬與秦曉篆趕緊搶前幾步參拜蒙恬將軍,蒙恬大笑著雙手相攙,其餘眾人各自上前見禮。雖然秦曉篆不認識,但是對於羸煬來講,多數都是熟麵孔。

  蒙恬將軍與羸煬攜手攬腕步入營中,眾將士緊隨其後,看到援軍前來,大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根據羸煬安排,秦曉篆與營中掌管錢糧、兵卒的將士前去辦理交割事宜。

  前幾日,蒙恬將軍已經接到皇帝聖旨,派遣羸煬與篆前來增援,力求一舉掃除匈奴之患。蒙恬將軍心裏非常高興,對於羸煬去協助章邯將軍監造兵馬俑一事,蒙恬還是頗有些不以為然的,暗想皇帝陛下這不是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嗎?

  但是皇帝聖旨並不敢違背,隻得把這些想法憋在肚子裏。如今看到羸煬前來幫兵助陣,況且又帶來了他的義弟篆,還有五萬精兵和錢糧,自然滿心歡喜。

  這幾日,不斷有流星探馬騎兵探聽消息,將羸煬與援軍行程消息隨時稟報,因此裏,軍營之中早已提前做好了各項準備。

  等秦曉篆交接完錢糧和援軍將士名冊,安排好兩人住處,被兵卒引領著前來大營之時,營中已經擺好了歡迎的筵席。

  幾日前,膳食營就接到了蒙恬將軍的命令,準備好酒好肉犒賞三軍,共同祝賀羸煬與篆率援軍到來。

  炊事人員殺豬宰羊捉魚,忙的不亦樂乎,各種食材堆的簡直像小山一樣。軍營上下處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如同過節一樣。

  秦曉篆在羸煬身邊坐定,放眼看去,大帳之中足有上百名將官,麵前整齊有序的排列著數十條長長的案幾,蒙恬將軍在大帳北側居中而坐,其餘眾將分列兩廂。除蒙恬將軍一人一條案幾以外,其餘眾將皆是兩人一條長案幾。

  案幾上麵,羅列杯盤,香氣撲鼻。粗看了一眼,有燉肉,烤魚,還有羊湯等菜肴,雖非山珍海味,卻是煎炒烹炸,蒸燜燒燉俱全。這個陣勢,除了上次她跟隨羸煬師兄在皇宮用膳,其它場麵都無法與之媲美。

  這時候,就聽蒙恬將軍笑著說道:“諸位,大家靜一靜,稍安勿躁。”

  隨著將軍一聲令下,果不其然,大帳內瞬間安靜了下來,寂靜的仿佛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能聽到。秦曉篆暗想,過去也聽說過軍令如山的道理,隻是自己無緣在軍營中體驗一番。現在看來,這軍營之中的紀律非常嚴明,將軍剛才隻是說了普通的一句話,就滿室肅然,鴉雀無聲。看起來,自己也要小心才是。

  凝神看去,又聽蒙恬將軍說道:“諸位將士,今日羸煬將軍與篆奉陛下聖旨前來,不但帶來五萬精兵,而且運來大批糧草輜重,戰車數千乘,鼓舞人心,全軍振奮。為防匈奴來犯,我軍沿長城邊塞郡縣布防,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現在羸煬將軍率援軍前來,正是一舉攻克匈奴大軍之際,眾位勿要恪盡職守,精誠團結,奮勇殺敵,勇立頭功。今日設宴用食,一則歡迎羸煬、篆二位大人,二則把酒言歡,鼓舞士氣,以壯行色。羸煬將軍,想必列位已經熟悉,吾不再介紹。這位篆大人,可是茅山道士,精通術法。前些時日與羸煬將軍一同為公子高祛除樓蘭奇毒,深受皇帝陛下賞識,奉命協助章邯將軍監造兵馬俑一年有餘,成績卓著,屢受獎勵。今日到來,可謂如虎添翼,可喜可賀!在下先幹為敬,與諸君痛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