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投資不成
作者:空天自碧      更新:2020-10-03 00:03      字數:2374
  第二天,李欽出門了,他來到朝陽區的一家小公司,這是他來北京的另一個目的,考察項目,決定投不投資。

  托上次參加鹽club的福,他找到一個接盤俠,不是,找到一個想投社交軟件的人。

  剛好,他之前就投了一個社交APP,那時候也剛好用戶破億,看在網友的麵子上隻加了2.5倍的錢轉手賣給他了。

  這個軟件最後能不能成功他不知道,這個人會不會進行第二次轉手他也不知道,反正他是賺了點錢,可以繼續看看下一個項目。

  但因為錢少,也隻能看一些剛成立並不完善的公司,繼續做一個雞尾投資人。

  “020是未來的方向。”

  這是老板在會議上說的第一句話,讓李欽額角一跳,這是誰給他的勇氣和眼光,直接放言020是未來方向,他麵帶微笑繼續往下聽。

  “O2O行業互聯網餐飲進入門檻較低,所以我要做餐飲O2O。餐飲O2O行業美團、餓了麽做成了全品類的平台,我要做出差異化競爭,所以我要專注做手工健康餐飲。”

  “現在的女孩子追求精致時髦,白幼瘦美,我們做的0添加的綠色減肥餐,低卡路裏的甜品既能夠給廣大女性解決身材問題,又能夠滿足口腹之欲,能在都市麗人中取得市場。”

  乍一聽好像挺有道理,再一想,還是有問題,餐飲的市場容量被這位人概念偷換成了自己所做的甜品項目的市場容量。

  而且減肥餐與美味幾乎絕緣,低能量的甜品幾乎不能叫甜品,李欽他媽去年就開始減肥喝的那個青汁代餐粉,李欽嚐過一口,還是寧願胖著。

  “我們已經做過了調查。”

  老板在上麵翻動著PPT,“在接受采訪的2萬名女性中,有13600名女性願意為了吃上更健康綠色的食品進行買單,有4218名女性有過長期吃代餐粉魔芋絲等減肥食物。”

  這其實沒有多少說服力,李欽不說話,自己隻是一個小投資者,旁邊還坐著不少真老板,他們會說的。

  果然,有人問道:“能說一下你的創業團隊麽?”

  “我們目前創業團隊全職的總共十二個人,6個技術人員,4個市場部人員,2個後勤人員。”

  “你們連個成品都沒有?廚師也沒,怎麽保證做出來的會被人喜歡?”

  “我們有甜品師資源,我認識北京很多甜品師和私房菜的人,項目孵化成功後他們會幫忙。”

  “我手裏也和一些美食博主有過合作,因為我本身就是醉仙樓掌廚的兒子,有過接待貴賓賣出4萬一桌的菜。”

  “你們後續的運營計劃是什麽?”

  “先用補貼留住用戶,把人圈起來後再撤去補貼把價格提上來,同時也開實體店來固粉。”

  “預計燒多少錢燒多久能回本?”

  “分階段來,我們先在第一階段,加大運營,迅速圈粉,預計啟動資金500萬,等到第二階段粉絲盤做大之後再追加1千萬。”老板停頓了一下,“我們爭取在兩年後開始盈利。”

  李欽借故去上洗手間出門了,心裏把這個項目pass掉了。

  穩輸,自己是等不到它燒到旺盛的時候再轉手出去,怕沒轉出去就燒沒了。

  他在樓下溜了一圈,等到回來的時候正值會議尾聲,看老板臉色結果可能並不好。

  李欽想著出去吃飯的時候被叫住了。

  叫他的不是老板,是一個肥頭大耳的中年人:“小夥子,走,一起吃個飯吧?”

  李欽疑惑得看向他。

  那人解釋道:“我們幾個投資人一起吃個飯,交流交流投資心得。”

  在場的加上自己一共五個人,見其他幾人都一起走了,李欽也跟上了。

  五人坐下後,攢局的人率先開口:“從去年起我就聽說互聯網,創業,今年跑了好幾個項目了,感覺都沒幾個靠譜的,是我老了嗎?看不懂年輕人的生活。可我兒子也25了。”

  一個精瘦的人接上去:“我今年一過我就知天命了,我去年投資開了一些網紅店倒是賺了一點,也沒我之前開廠賺的多。”

  又有人接話:“別想以前了,我以前做鋼材還日進鬥金呢,現在實業不行了,來互聯網轉轉運氣。”

  “我們自己找項目容易碰到不靠譜的,是不是助資到一些投資公司裏去。”

  “把錢放在別人手裏我不安心。”

  “可你自己投又容易虧。”

  正僵持的時候,眾人見李欽不說話,紛紛叫他:“小兄弟,你也說兩句。”

  “我在想大家都是從哪得知的項目消息,我是上次投資了一個軟件之後被人拉到了一個項目群裏,每天都會有些項目消息,自己也時常在網上看自己找可靠的項目來實地考察的。”

  還有一句,他沒說,當初的這個美食公司的招商書寫的和方才說的貨不對板,感覺是花大價錢找人寫的找投書,寫的好實際一看跨得厲害。

  “我是從一個賣消息的那得知的。”

  “一個投資公司的人告訴我的。”

  李欽又說道:“大家覺得剛才那個項目怎麽樣,我是不打算投,為了020而020,盲目樂觀,邏輯混亂。”

  “你是沒看到,聊到後麵我們都吵起來了,是真的不行,我們也都不想投。”

  有人開始吐槽:“白跑了一趟,回去我想想盡量找一些淘寶店合作好了,不然我的衣服廠就要倒了。”

  “現在生意真難做,我的連鎖超市都關了三家了。想著來看看互聯網怎麽樣,結果也分不到羹。”

  “要投資網紅店嗎?我上次投資的幾家火鍋店一年還能賺個幾十萬,我覺得還是這張實體的能安心點,看得到,我有個做建材的夥計,去年投資了一家什麽軟件,現在虧了個精光。”

  “那還是回去做老本行算了,雖然錢賺的少起碼不至於虧光,就是不能給兒子留下家產了。”

  話題開始沉重,李欽打圓場:“我覺得把一些錢放到基金上留個養老錢也不錯,信托產品也可以。”

  “小夥子,你叫什麽名字,加個微信吧,以後要是有合適的項目大家互相通知一聲,”攢局的人說,“我建個群,可以分享一些合適的資源。”

  “我叫李欽。”他掏出手機,加入了群聊。

  眾人吃完飯各自散了,李欽想項目部這邊缺錢,投資人這邊缺項目,要是做個中間商或是帶著大家一起投資不是雙贏?

  可是目前的自己還沒資格,沒投過幾次資,資曆不夠錢不夠人脈也不夠。

  還是先努力工作,再尋求合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