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章 4最後的爭吵
作者:不笑生      更新:2020-09-24 10:02      字數:2138
  網 ,最快更新宋起波斯灣</a>最新章節!

  假如形容一下軍師哈桑與賀齊的關係,他們就好像是兩中小公雞,隻要見了麵總是要吵兩句嘴裏的。事實上他們在趙旭的眼中,都是忠誠而又能幹的。

  如果不是軍師哈桑自己投到趙旭軍中,如果不是他想到的那種駱駝大車隊的手段,如何能夠使趙旭從勃撒羅順利逃脫呢?趙旭能夠活到今天,也還有一些哈桑的功勞。如果說哈桑為趙旭策劃了一切,那麽賀齊就真正是趙旭的左右手了。

  當初在勃撒羅一役裏,是他守的城,然後在守城戰中受傷。在趙旭的眼中,這就是千金不換的忠誠。

  忠誠問題,在刑不上大夫、法不責眾犯的封建國家裏,是皇帝必然擔心的結果。當他們感覺到任何一個大臣的權限過大的時候,往往就需要考量的是對方的忠誠。而這裏有一個重要的行為,那就是文武的相互製約,揚文抑武也是必然的一種選項。

  難道這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嗎?難道這就是五千年文化的結論?

  同樣此刻的趙旭也沒有看破這層道理,在他的想法之中,百姓什麽都不是。重要是的官員們的忠誠,至於官員們如何魚肉百姓,對他來說都不是大問題。但一個通番賣國的文臣、武將,這才是他擔心的人群。

  封建皇帝們因為同樣的擔心,給了官員們上下其手的機會,給了他們刑不上大夫,法不責眾。最後的結果,看看吧!中華華民族5000年的血淚史。一個個看起來睿智、偉大的王朝,最終都倒在官員們的上下其手之上。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話,在戰國時都已經上了《戰國策》,但隨後的王朝裏,在同一坑裏摔下去無數個跟頭。

  趙旭並不懂得這樣的危害,並不懂得自己正在重蹈曆史的覆轍。他倒是看著下麵的情形,感覺到自己的分而治之頗有幾分成就感。因為哈桑與賀齊,又吵開了。不但如此,張文謙與哈桑站在了一頭,劉千與賀齊兩個龍衛自然是一方。

  “撤退,軍師大人此文差矣。如今大軍在前,倘若一撤搞不好就一潰千裏。況且前麵工事結實,自然要倚仗著工事挫挫華夏軍的銳氣再說,何來撤退之言呢?

  雖然在趙旭麵前爭論的時候,大家遣詞用句都多些講究,最少不似平時哈桑與賀齊見麵時,吵起架來頗有幾分無賴的模樣。一旁的哈桑對於賀齊的話大不以為然,他的小眼睛一眯剛打算向賀齊開火,但一旁的張文謙卻已經接了話茬。

  “賀.龍衛的這一潰千裏卻是從何說起的呢,聽聞賀.龍衛的羅斯軍訓練的精良無比。就算是當年親王忽必烈手下精兵,也無法比擬,怎麽一見華夏軍一就一觸即潰呢。仲謙是個文人,雖然不大明兵家之事。但自古以來,卻是朝臣定計,武將卻是要到戰場上一刀一槍的搏殺出來結果的,怎麽到了我們這裏就變了呢?

  別看張文謙輕輕的一言,其威力絕對比手榴彈大。因為一個掌握著大軍,又定下大計的將軍那成了什麽了,難不成想要謀朝篡位麽?這磚墊的,實在是太符合他的身份了。

  賀齊這邊同樣沒有來得及說話,劉千卻已經幾乎要破口大罵了。

  “哼,隻知道躲在皇城裏信口雌黃,卻向旭爺進讒。難不成你們反倒比我們這前方的將領更明白兵事麽,一個個對戰事指手劃腳,真要出了事的話,又是你們哪個來擔當的呢?

  劉千是個不學無術的小廝出身,說出來話未免有些欠妥。這不,一句話惹到的可不僅僅隻是哈桑與張文謙。倘若按他的話來理解,皇後海迷失與香蓮自然也就被包括在其中了。

  原本在這個時代裏,女人們是不幹朝政的。隻是此刻的由趙旭當大汗的蒙古汗國完全不是那麽回事,蒙古汗國舊臣的勢力,此刻都已經依附在了皇後海迷失這兒。她參與政務自然應該,香蓮那是從羽林莊時代,就跟隨在趙旭身邊出謀劃策的。在有哈桑以及,她就完全管著內務同樣也一直在替趙旭想著應付各種事務的策略。

  劉千的一句話,把她們以及哈桑、張文謙全都打擊了進去。賀齊的臉上,立即就出現了一付表示“糟糕的神態。因為劉千的一句話,他們這些“兵家立即就落入下風。

  “大膽,劉千你這小猴崽子,難不成像香妃我這天天就在皇城裏的人,還有海迷失姐姐,倒都成了躲在後麵進讒的人。今天你要是不給我們個交待,劉千看香妃我如何收拾你!

  香蓮一聽劉千說的話,立即就擺出趙旭身邊老人那一套的,明罵暗護的手段。

  到底是她跟隨趙旭時間久,知道趙旭不會真的懲罰劉千,這不過是個給劉千下台的機會。聽到香蓮的話,趙旭哈哈一笑,感覺到香蓮那是深得他心思的。

  “哼,劉千,你這個小混蛋是不是皮又癢了?旭爺我天天呆在這皇城裏,難不成你倒是不滿意麽?

  “不敢,旭爺您知道我劉千是什麽樣的人的,從小就跟隨在您的身邊,我怎麽敢對您不敬呢?

  固然趙旭此刻稱了汗,但他身邊的“老人們卻依然稱他旭爺,大概是積習難改。趙旭笑罵完了劉千,心中一罷。固然華夏軍大軍已近,多日的憂慮壓在心中。但今天劉千這一鬧,文武這一吵,倒讓趙旭的心裏又放鬆了許多。

  “賀.龍衛說的也算有些道理,隻是前方作戰萬不可拖延。時機不對,帶著大軍順著馬路兩側退回來最重要。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大軍還在,隨後倚仗著靠近皇城的工事,背後趙河率軍為基,外有劉千大軍在外策應,倘若華夏軍火真的到了眼前,我們可也要好好給他們一頓教訓,教他們明白、明白,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趙旭的嗬嗬一笑,結束了這文武之爭。q!~!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