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 相煎何太急
作者:不笑生      更新:2020-09-24 10:00      字數:2134
  網 ,最快更新宋起波斯灣</a>最新章節!

  “親王閣下,您看真不好意思。(我們旭爺帶人出去巡查還沒有回來,您看要不是這樣,您有什麽事情直接留個口信吧!

  親王忽必烈也絕對不是什麽省油的燈,趙旭的避而不見他如何不明白是什麽意思。盡管心裏要咬咬牙,以表示對於趙旭的不滿,但他臉上卻表現的如同沒事人一樣。

  “如此就有勞您了,請您在趙城主回來之外告訴他,我有些事情要與他相商。是關於師誌冬的一些事情,如果趙城主有興趣的話,還請他回來了派人叫一聲,到時小王再來拜訪就是!

  說完也不再多說就離開了這兒,親王忽必烈此刻沒有多少手下。他帶來的本部的2萬軍馬,都已經為了取得與趙旭相處的機會,而交給了蒙哥大將軍與賽因汗拔都。此刻他手下除過親兵衛隊之外,根本沒有多少士兵。至於那些與木刺夷人一起堅守山道堡壘的蒙古兵,親王忽必烈也知道不能指望。因為那些人根本就不是他的手下,那些人是蒙哥大將軍的手下,指望他們保護自己回蒙古,恐怕路上就把自己幹掉了。

  諸位看客看到了什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生於帝王家就是這麽不幸,其實其根源不過是這時帝王的極端極力所致。就像趙氏兄弟的爭鬥一樣,幾乎完全無法避免,而且絕對是至死方休的那一種。也恰是因為這種原因,蒙古的上層王公們的團結,並沒有延續到第二代。曆史的事實同樣如此,在蒙哥汗死後。親王忽必烈與親王阿裏不哥就展開了爭奪“諸王之王的內戰,如果不是那場內戰,南宋的滅亡還要提前幾年才是真的。

  而這也是馬丁替趙伏波開來的“皇家的藥方,說起來君主立憲並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手段。根本手段幾乎是唯一的——“法治,而且是“有監督的法治。無論對於任何一個類型的政府,事實上這都是一個必須的“藥方。因為掌握著國家行政權利的官員們,天生有著**的趨勢。無論哪一種信仰,這都是不可以完全消除的本性——官僚的本性。

  而這一本性的前提就是,設:人性本惡。

  那麽可以反駁的是,人性未必本惡。那麽問題就簡單了,人性倘若不惡,何必擔心監督呢?或者說官僚的本性倘若不是如此邪惡,為何要堵其他人的嘴呢?這叫什麽——掩耳盜鈴外加皇帝的新衣!

  恐怕就叫做“人性本惡,官僚們因為自己的利益,惶然要屬於太子黨、皇弟黨又或者什麽其他黨。所以官僚必須生活在製度化、透明化以及自由化的“社會自由監督以及“透明法製這樣的放大鏡之下。不然**是必然,統治階層的血腥鬥爭同樣是必然。

  而原因隻有一個——國家權利帶來的巨大利潤的分配權!

  此刻親王忽必烈想的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問題,他要回到蒙古去,無論如何。他甚至已經預料到,蒙哥大將軍與賽因汗拔都的軍隊,在麵對趙伏波的鐵騎時必敗。那麽如果蒙哥大將軍敗之,則在蒙古諸王之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而這就是他的機會,如果不知道用的話,那未免就太過愚笨了。

  為了這件事,他準備了一個好題材——師誌冬。從賽因汗拔都去了一趟黃沙城帶回來的東西,他看得出來師誌冬對於火器的掌握不過是皮毛而已。而趙旭掌握的比師誌冬知道的火器,那是要多得多的多。因為趙旭自己可以根據得來的火器製造一些東西,而師誌科所得來的不過是從趙旭這兒知道的皮毛。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當時定了月列公主的親事,似乎是太過於輕率了。他也沒有想到,在阿拉伯帝國這裏,會玩火器的人居然如此之多。這件事讓他時時有些奇怪,宋人有如此厲害的火器,為何在大宋時不用呢?

  原因很簡單,就仿佛某個時代裏的中國學者一樣。隻要在國內,那就肯定就一事無成,倘若出了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身影裏,常常有華人出現。說真的親王忽必烈感覺到奇怪,不笑也實在是奇怪。怎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智慧如同這本書的讀者一般的人,一定知道根本問題之所在。

  而事實上阿拉伯帝國這裏,之所以出現了如此之多的火器,原因在於一個詞的問題——爆燃與爆炸的本質區別。大宋因為一個字而亡國,這實在是一種非常悲哀的事情。可這種悲哀的背後,恐怕是8000萬冤魂在訴說著一些,直到今天中國人依然聽不性的詞匯,是什麽呢?

  拋出師誌冬,是親王忽必烈的選擇。原本師誌冬這樣貨賣三家的人人物,也實在是不值得人喜歡。當初要不是看了師誌冬所率領的“欽察炮軍的厲害,親王忽必烈如何會青睞他呢?

  “王爺,這個趙旭恐怕比那個師誌冬更不好駕馭,您可得有些準備才成呢!

  “哼哼,仲謙隻怕是過慮了。就算他趙旭有些小小聰明,到了我大漠之中還能有何作為。憑他25000騎兵就想與我們一爭長短,就算他有火器,我便沒有麽。到時他再想做些什麽,隻怕也不大容易。

  張文謙聽到親王忽必烈這樣說,他伸手捋了下胡子不再說話,隨即又把話題轉移到了另外一個方向。

  “王爺,我們這一次得到的火器我看了下,雖然都是來自黃沙城的,但我看那火槍比起那個趙旭身邊自有的無論長短,威力都是要差許多呢。如此說來,那趙伏波手上火器的威力,當是難以預料的。如此,我們收留了趙旭回到大漠,會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麽麻煩呢?

  張文謙的話並沒有說更多,但親王忽必烈聽出來。張文謙的意思是,倘若那個趙伏波的威力極強,是不是蒙古人就從大宋退出去呢?

  對於這件事,以漠南事物為目標的親王忽必烈,是無論如何也放不下的。畢竟,一個大宋的財富,就頂半個世界那麽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