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立場
作者:歐陽鋒      更新:2020-09-24 09:42      字數:3238
  歐陽雲看完這份方案,當即驚歎不已,對牛約翰在這方麵的天賦讚歎不已。

  牛約翰這份方案的精髓在於抓住了日軍在敵占區的貨幣政策的弱點,從而使得異地補給成為可能。方案的具體執行辦法是這樣的,動用軍票在上海等地兌換硬通貨,然後再到前線購買物資。他在回答歐陽雲的相關疑問時說道:“既然軍票已經在敵占區通用了,那麽我可以肯定,日本人裏肯定會有人打異地差價的主意——這就是我們的機會了,大宗貨物不便攜帶,他們想要這種財,那隻有將之兌換成硬通貨比,比如說黃金。那麽,就應該有這麽一個地下市場是專門從事此類交易的。我們可以在幾個大城市分別進行,然後用硬通貨到交戰地區購買物資,如此以來,日本人即使有懷疑,也不會懷疑到交戰地區,這保證了前線部隊的補給安全。”

  在貨幣和金融方麵,歐陽雲隻知道一些詞匯卻不明白其中的訣竅,不過幸運的是他恰好知道有這麽一家日本特務組織就是專門靠這種手段財的,所以立刻拍板決定就按照牛約翰的辦法來辦。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國內形勢並不好,特別在經濟這一塊,形勢可謂相當的嚴峻。日本內閣之所以不反對日軍動侵華戰爭,有一種考慮就是想通過戰爭淡化國內矛盾。

  在這種大環境下,日本的一些特務組織不僅肆無忌憚的劫掠中國的財富,甚至連普通士兵的錢也要賺,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比較奇怪的一幕,用來充當軍餉的軍票,居然也成了這些特務機關謀財的工具。

  這些特務機關中,最出門就是總部設在上海,機關長為影佐幀昭的梅機關。

  借助日本特務機關在上海等大中城市運用軍票換取硬通貨的機會,用偽造軍票換取硬通貨,然後再拿到陝西、華北一帶使用,這一計策肯定是可行的。日軍現在在華總共有四十餘萬軍隊,軍票的放額度極大。57軍加上學一師、山地師才五萬人左右,57軍的士兵兵餉遠遠比不上日軍,需要的軍票額度其實並不大,所以牛約翰才有信心說完全可行。

  用日本人的錢養57軍,蔣光鼐他們自然沒意見了,於是,這一決議得到全體通過。

  順利解決了57軍的補給問題,歐陽雲再次打起精神來麵對混亂的重慶政局——重慶局勢現在已經混亂不堪,縱然歐陽雲沒心思摻和,但是考慮到因為政局的改變可能出現的對學兵軍的不利局麵,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插一腳進去。

  當前的中國不能亂,也亂不起啊——幾十萬的日軍在等待著半年之內滅亡中國呢。

  重慶局勢完全失控,和汪兆銘出示有關中日和談的證據有關以及和談條文有關。汪係的這一殺手鐧使出,重慶的輿論方向立刻為之一轉,立刻從倒汪變成了倒蔣。

  幾十萬的學生,一夜之間忽然將矛頭指向了老蔣以及現任重慶政府,這讓老蔣以及gcd人措手不及,完全亂了手腳。眼看著汪係召集黨代會的行動越來越有成效,老蔣終於坐不住了。無奈之下,他隻能將負責簽訂這次和約的孔祥熙給供了出來。孔祥熙此時不僅任改組後的行政院院長,還兼任財政部長以及中央銀行的行長,可謂官運正亨。此時忽然風雲急下,成了民族罪人,這些公職自然不能再擔任了。不僅如此,他還要因此接受中央法院的審判,很有可能坐大牢。當然了,因為他這個時候還在香港,抓捕歸案一說就不存在了,所以,他除了被逼表通電宣布辭職,其它什麽事沒有。

  偌大的賣國醜聞,最後隻揪出了孔祥熙這隻替罪羊,汪係自然不願意。/他們在汪兆銘的授意下組織力量強追猛打,一心想要將老蔣扳倒,然而卻愣是沒能找到有關老蔣與此事有關的蛛絲馬跡。

  汪係明顯看輕了老蔣的智慧。原來早在談判初期,他就做好了和談暴露的準備,所以自始至終都沒有留下親自參與的痕跡。當然了,有鑒於孔祥熙和老蔣的關係,誰都知道這事要是沒有後者的授意的話根本不可能生,所以,局勢的展漸漸偏離軌道,開始朝保打孔祥熙展。

  從老蔣的角度,孔祥熙就是代他受罪,即使不考慮宋家姐妹的感情,他也必須想辦法保孔無事。孔雖然因為身在香港而無法歸案,但是其家族卻因此受到了牽連,其財產、公寓都受到了“暴民”的衝擊破壞,害得宋家大姐三天兩頭的找小妹哭訴,同樣搞得老蔣頭大無比。

  而汪係在現找不到蔣的證據的以後,寄希望於孔祥熙能夠提供人證,所以極盡能力對孔氏民生以及產業進行打壓,隻希望他吃不住勁來個變節。

  汪係打壓孔家,其實就是打壓的四大家族,四大家族自然要竭力反擊,於是讓外國記者還有使者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現了——

  兩大勢力較勁之下,各種貪腐弊案層出不窮,乃至許多報紙不得不加版再加版,直接導致了重慶紙貴、一報難求的現象出現。

  對於民國官場,因為穿越者的關係,歐陽雲一直以為自己看得很清楚的,現在他才知道自己孤陋寡聞了。原來民國官場之黑暗,居然已經到了可以遮蔽日月的程度,這實在是太可怕了。他甚至擔心,如果再沒有人出麵轄製住局勢的展,這場政治風潮一旦波及到軍隊,那麽,大規模的內戰都有可能再次生。

  重慶政局的一係列變化讓身在涪陵的木劍蝶還有郭彪有眼花繚亂之感。而當重慶政府因為混亂持續一個多月無法正常運作並因此引一連串不良反應之後,木劍蝶終於意識到在這件事上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遠在廣州的歐陽雲心有同感,他終於現了自己和真正的政客之間最大的差別。他不僅大局觀不夠,而且心也不夠狠、不夠果斷。如果當時木劍蝶不給汪兆銘打那個電話的話,那麽後者即使不死也絕對翻不起這大的浪花了。而從大局考慮,因為汪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統一和穩定,所以即使他沒有投日的可能,正確的做法也應該是將他殺了。

  要知道此時不同往常,日本人可是在身邊虎視眈眈哪,中國自身的一點問題都可能因此被擴大化,從而成為日本人的突破點。而現在,這已經不是一點問題這麽簡單,而是快將天捅破的問題了。

  懷著一場歉疚的心情,木劍蝶給總司令部了封電報,懇切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認為自己有負總司令的厚望,沒能體會總司令的深謀遠慮,因此才因為一己之念,造成了如今的局麵。

  歐陽雲沒有怪罪木劍蝶。曆史上中日和談這事本沒有成功,但是這個時空裏它卻成為了現實,那麽,之前的曆史軌跡已經不可追尋了。如此一來,其實不管木劍蝶他們能不能成功刺殺汪兆銘,最後都難以阻止現在這一切的生。事情既然生了,再後悔埋怨已經沒用了,現在應該做的,是如何把握好自身,不讓現在混亂的局勢蒙蔽了視線,

  正因為有這樣的體會,當木劍蝶電回來詢問學兵軍的立場時,歐陽雲果斷的回應,要他們代表學兵軍站到中央一邊。

  為這個事,歐陽雲還專門召開了一次電話會議,和一幹大佬討論了學兵軍的立場問題。會上,不少人都提出這是學兵軍的一個機會,從此進入中央的機會。而他們的立場是,看哪一方更占優勢就站到哪一方。歐陽雲的看法和他們不一樣,他如此說道:“中國隻能有一個合法政府,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重慶政府這一次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但是你們也聽說了這是一些親日分子私下的操作,和中央並沒有太大的幹係,所以,我們這一次要牢牢的站在中央政府這一邊。”又說:“不管汪係現在表現得多麽愛國,多麽光明正大,有一點不可否認的吧?他們裏麵的許多人都是親日的。這些人,必須打倒。事情展到這一步,其實討論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趕緊停息下來,不給日本人機會。”

  學兵軍的大佬們,十個裏麵有九個和老蔣不對付,這也是歐陽雲能將他們團結在身邊的原因之一。不過在這件事上,眾人卻沒有一貫的和老蔣唱反調,他們響應歐陽雲的號召,堅決的站到了重慶政府一邊。

  這次會議散會後,歐陽雲立刻電告木劍蝶,讓他代表自己前往重慶和老蔣以及周會晤,表明學兵軍的立場,同時還在《學兵軍時報》還有《廣州日報》上刊文章,號召全國民眾擦亮眼睛,看清這一事件背後的真相,千萬不要被一些投機分子給蒙騙了,直接將矛頭指向了汪係集團。

  這一場政治鬧劇,一個半月以後因為日軍動武漢戰役這才告一段落。而自此一事過後,老蔣在重慶政府中說一不二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中國的政治格局也因此生了顯著的變化——汪係這支曾經遊離於中央政府邊緣的政治力量,再次華麗登場。

  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