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做局
作者:青城無忌      更新:2020-09-24 03:31      字數:3668
  《紐約時報》對張然的專訪出爐後,國內的媒體才知道張然在美國收購了一家電影公司。雖然很多人搞不清楚張然的真正目的,但中國人能在好萊塢收購一家電影公司,絕對是大新聞,所以各大媒體都作為頭條進行報道。

  “張然1.2億美元收購頂峰娛樂,土豪還是風險?”

  “張然豪擲10億,收購曾製作《史密斯夫婦》影業公司!”

  “10億收購好萊塢公司,張然想打造中國的迪士尼!”

  眾多的網友在聽到張然在美國收購了一家公司,都轟動了,就好像張然收購的不是頂峰娛樂,而是迪士尼似的。就算是那些經常在黑中國電影,覺得中國電影沒有什麽出路的人們,也不由歡欣鼓舞,覺得熱血沸騰!

  “張然太牛逼了,這下能夠拍更多《時空戰士》那樣的大片了吧?《科幻世界》有好多適合拍電影小說啊!”

  “對啊對啊,聽說大劉的《流浪地球》版權就在張然哪兒,也不知道啥時候能拍,那是最適合拍成大片的!”

  “上個月的《上校的軍刀》也特別適合拍成大片,就是不知道張然看過沒有。”

  “《史密斯夫婦》會不會出續集?要是出續集,算不算是國產片呢?”

  “不算吧,裏麵一個中國演員都沒有,故事也跟中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不甘寂寞的專家教授自然也出來了,對張然的這次收購從各個層麵,各個角度,進行各種分析。

  樂觀的認為,這樁收購能讓世紀巔峰產業結構更合理,更具競爭力,還應能幫助它在未來掙更多錢。在這個過程中,還能通過與好萊塢的合作帶動中國電影製作能力逐漸提升,進而給中國人提供更多高水準的精神產品。

  悲觀的則認為,盡管頂峰娛樂的作品表上,赫然列著《香草天空》、《史密斯夫婦》、《美國派》等全球大賣的熱門係列,可供持續開發的錯覺。事實上,這些電影不過是頂峰娛樂參與了投資而已,續集開發權都被大公司死死攥住,哪裏有別人的份?張然花1.2億不過是買了個空殼,這筆錢怕是要打水漂。

  理性的認為,張然能夠率先走出國門吃第一個螃,他就是中國電影產業的探索者。不管結果如何,都應該給他掌聲!

  就在媒體和網友們議論紛紛之時,張然正在四季酒店見一位重要的客人,鷹皇的老板楊授成。

  在接到張然的電話,聽到有幾億美元的買賣後,楊授成第一時間坐飛機,趕到了洛杉磯。

  簡單的寒暄過後,張然就進入了正題:“相信你知道我和朋友創辦的YouTube賣了25億美元,我們離開YouTube後,又創辦了一個網站叫Fly。這個網站的前景比YouTube更好,上線不到一個月,注冊用戶已經快30萬了。我可以轉讓3%的股份給你,幾年後這這些股份會變成幾億美元,甚至更多,不知道楊老板有沒有興趣?”

  楊授成心髒猛的一跳,在來的路上他看到了媒體的報道,知道Fly發展得不錯,幾年後變成幾億真的有可能。這簡直不是天上掉餡餅,不,完全是天上掉金餅!

  不過楊授成畢竟是老江湖,知道張然拋這麽大的好處出來,肯定是有條件的,不動聲色地問道:“你想要什麽?”

  張然微微一笑:“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你幫我做一件事。”

  楊授成沒有急著答應,問道:“什麽事?”

  張然臉色沉了下來:“把華宜賣給我!”

  楊授成簡直懷疑自己聽錯了:“你怎麽會找我買華宜?我跟王家兄弟是認識,但往來並不多,我不可能說服他們把華宜賣給你。”

  張然一字一頓地道:“通過做局賣給我!”

  楊授成心裏一跳,隨即低聲道:“願聞其詳!”

  張然壓低聲音道:“我跟華宜是徹底撕破臉了,不是華宜死,就是我們世紀巔峰死。我們比華宜有錢,接下來會對華宜進行一係列打擊,而華宜要想和我們對抗,就需要更多的資金,唯一途徑就是上市。一個公司要想上市圈到更多的錢,就必須做業績,而華宜在我的打擊下,資金會比較短缺,他要做業績就必須融資。

  隻是華宜業績不佳,又有我們世紀巔峰這個強敵在麵前,誰敢輕易把錢砸給華宜?所以華宜融資會比較難。這個時候你站出來,向華宜注資4億,拿華宜20%的股份。但這4億不是白給華宜的,華宜必須簽署對賭協議,華宜必須在2009年年底之前上市。這個對賭協議中包括三個條款,清算優先權條款,回購條款,領售權。這三個條款是這個局的關鍵。如果華宜不能在2009年年底上市,這三個條款就會被激活。到時候華宜隻能高價回購你手中的股份;但我相信那個時候華宜拿不出這筆錢。華宜拿不出錢怎麽辦?那領售權就會被激活,你就可以將手中的華宜股份以低價賣給我;而王中君他們也必須跟著你一起賣,如此一來,華宜就變成我的了!”

  楊授成聽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過神來:“可王中君他們要不跟著我一起賣呢?”

  張然對此有十足的把握:“隻要你出售了,王中君他們就必須跟著出售。領售權就是有權強製讓公司原有股東和自己一起向買家轉讓股份,而且他們必須依照你跟買家達成的轉讓價格和條件,進行交易。也就是說,哪怕你以1億元把手中的20%的股份賣給我,那麽他們也必須以相同的價格賣給我!”

  楊授成簡直聽傻了:“這也行,還有這樣的條款?”

  張然笑著解釋道:“領售權並不是什麽稀奇的東西,在投資鄰域很常見。例子很多,前年美國有家互聯網公司,向A、B兩家基金融資500萬美元,去年5月份,又向C基金融資了700萬美元。10月的時候,公司推出了新服務,所有人都對公司的前景非常樂觀。,到了11月份C基金卻讓這家公司在年底之前找到買家。盡管創始人不願意出售公司,但C基金的股份比例較高,而且握有領售權,可以強製其他投資人和創始人出售。到了12月底,由於公司找不到買家,C基金就讓自己投資的另一家公司收購了這家公司,而收購價格僅僅隻比公司在銀行的存款300萬美元略高。根據清算優先權條款,C基金先拿到了清算的資金,最終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是一無所獲。”

  其實國內載在對賭協議上的公司數不勝數,小馬奔騰曾經因為收購卡梅隆的數字領域名噪一時,但最終就載在了上市對賭協議中。如果小馬奔騰沒有簽對賭協議,穩步發展,不會是後來的結局。

  不過小馬奔騰與建銀文化的對賭協議隻要求回購,沒有領售權;而俏江南老板張嵐跟鼎暉簽署的對賭協議就有領售權,當俏江南上市失敗,鼎暉就啟動領售權將俏江南賣給了CVC,最終張嵐黯然出局。

  楊授成聽得背脊發涼,問道:“要是王中君不答應簽這些條款,那怎麽辦?”

  張然冷笑道:“不,他會答應的,華宜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我會打擊華宜,一直打到他答應為止。王中君要麽奮力一搏上市,要麽在我的打擊下慢慢垮掉;而且王中君在資本運作上有一手,他對資本的幾次出色運作才有了今天的華宜,不過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所以他一定會答應!”

  在華宜成立的初期,王中君遇到了發展瓶頸,資金不足。由於政策、經濟環境的製約,公司沒有機會獲得銀行貸款或風險投資。在這種情況下,王中君找到了太合控股夫人董事長王偉,最終王偉出資2500萬,取得了華宜45%的股份,公司名字也叫華宜太合。

  到了04年,出於對外部競爭加劇的擔憂,王中君決定增資擴股。這時,一直在國內謀求機會的TOM集團,表示有意入股華宜兄弟。於是,TOM集團與王氏兄弟達成合作意向:TOM集團向華宜投資1000萬美元,其中500萬美元用於購買華宜27%的股權,另500萬美元認購華宜兄弟年利率為6%的可轉債。王中君為了確保在此過程中不喪失控股權,先以7500萬元回購了購太合手中45%的股份。太合退出後,“華宜太合”也就更名為“華宜兄弟”。

  王中君回購了太合45%股權後,和王中壘成為100%控股人,然後將27%的股權轉讓給TOM集團,同時向太合定向發行可轉債。王氏兄弟股權比例為73%。不久,華宜又引進一家風險投資機構,以7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了3%的股權,王氏兄弟股權比例降至70%。通過這輪資本運作,王中君兄弟賺了1300多萬人民幣,但他們所擁有的股權,反而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整個運作極其漂亮。

  楊授成微微點頭,王中君資本的運作的事他也有耳聞,相信在張然強大的資本壓力下,王中君就算明知這藥有毒,也會賭一把:“王中君不該惹你的!”

  張然歎了口氣道:“其實娛樂圈有點摩擦是正常的,暗中使點絆子也沒什麽,隻不過他們做的太過了!”張然拍了拍自己的膝蓋,沉著臉道:“我的命都差點丟了,怎麽可能放過他們!”

  楊授成這才知道張然車禍的事竟然是王家兄弟在搗鬼,確實做得太過了,這種事攤在誰身上都是不死不休的局麵。不過他還是有些不明白:“你為什麽找我合作?”

  張然笑著道:“我們不是一路人,所以他們不會想到我們會聯手做局。當然,為了讓這個局更真實一點,我們需要可以製作一點衝突!”

  楊授成問道:“怎麽做?”

  張然輕笑道:“今年國慶檔,你們投資的《寶貝計劃》會上映,婧初是主演。到時候她會缺席首映,這部電影有華宜的投資,所以她拒絕出席。到時候你們就說張婧初不專業,我會出來保她,打一場嘴仗。如此一來,你們自然就站到華宜那邊去了!”

  楊授成再沒有任何疑問,吐出兩個字:“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