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心裏不爽,你還不允許我放兩炮
作者:作噩      更新:2020-09-24 00:58      字數:3027
  三天後,電影節已接近尾聲,李學東、賀文還有張成功三人一起走出酒店,突然從旁邊竄出一群記者。

  “李導,請問你對《無聲證言》的上座率不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有何看法?”

  李學東本不想理會,最近兩天在酒店外蹲點的記者、娛樂小編太多了,也讓他煩不勝煩,幸好電影節馬上就結束了。

  事關自己的作品,如果是前兩天,要不隨便說兩句,要不就直接走人,今天聽到這句話,腳步一頓。

  “看哪部電影觀眾擁有自己的選擇權,獎項、上座率,隻是電影好不好看的一個參考。”就李學東昨天所了解的情況,《無聲證言》的票房處於領先地位。

  不過,這個記者應該不會無的放矢,看來一會兒要打電話問問。

  “請問李導,是否看過《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還沒來的及看,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去看的。”

  “賀文女士,請問李導的下部戲,還是你擔任女主角嗎?”

  “目前還不確定,如果有消息,我會及時告知媒體朋友。”

  “張成功導演,就你的《破浪而行》無緣大獎,請問有何感想?”

  “就我個人的審美觀點來說,我十分不喜歡《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華夏新秀獎的初衷是鼓勵國內本土電影創作,參賽的全部是國內青年導演,而這部電影帶著很濃厚的西方電影痕跡。

  在頒獎典禮結束後,我特意抽出時間去看了這部電影,無數廢話,絮絮叨叨,拚接成一部作品,我不認為這部電影有什麽深刻的內涵,更不認為有什麽精彩的地方,我覺得非常無聊。這種電影送到其他電影節上可能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甚至入圍就是勝利,我不知道它為什麽能得獎。”

  “張成功導演,你的意思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一部爛片嗎?”

  “這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

  “張導,《乘風破浪》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兩個影廳相鄰,就目前的上座率,《乘風破浪》不足20%,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影廳外排起長隊,請發表一下看法。”

  “張導,你是否對評審團的決議及獎項結果有質疑?”

  “張導,再說兩句吧!”

  “是啊,張導,張導......”

  ........

  “我去,這張成功腦子瓦特了?他說這些話什麽意思?“酒店裏,白磊看著電視裏的張成功大放厥詞,頓時暴跳如雷。

  “安了,喝杯水,消消氣,人家好歹是看過電影,才發表看法,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嘴在別人身上長著,你還能管的了?更何況人家還給咱們貢獻了一張電影票呢。”程明倒是很淡定。

  文人相輕的傳統古已有之,電影人之間的互相傾軋也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裏麵原因很多,最突出的無非是理念、資源。

  前世地球上有名的大噴子也不少,伯格曼、戈達爾評論其他知名導演的時候,動不動就諷刺一下,或者踩一個捧一個,這些大藝術家都不是省油的燈,除了拍電影牛逼,嘴炮也很厲害。

  張成功說這些話,無非是紅眼病犯了。

  那天從電影院出來之後,程明和白磊就預感到《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可能要火,隨著各種影評陸續發布,以及影迷的相互推薦,口碑擴散開來,觀影的人開始絡繹不絕,從剛才是的門可羅雀到今天的場場飽滿,甚至有人專門排隊等待,驚喜就是來的這麽猝不及防。

  這可是《無聲證言》剛得金獎第一天的待遇啊。

  《無聲證言》的確是一部好電影,尤其是它的懸疑構思,緊張氣氛,就李學東目前的年齡,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程明感覺還是很厲害的。

  加上這部電影摘下大獎,開局就就是王炸,口碑與票房齊飛,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則是靠著口碑在發酵,很多看過了電影的影評人,連夜趕出稿子,發表在了各家報紙或網絡平台上,也起到很大的口碑傳播作用。

  著名影評人林墨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下這樣一片文章: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電影節最讓我感到驚豔的電影,堪稱有史以來最精彩的哲學童話,我對導演的想象力真的是五體投地。

  故事情節很簡單,場景也很“簡陋”,幾個人的對話就是主要情節,一間木屋的內外便是全部場景。

  華夏大學曆史係教授陳蒙在執教十年後突然辭職。同事們一起到他郊外的住所為他送行,離別之際,陳蒙欲言又止了一番後,道出了他難以啟齒的辭職原因:他是史前洞穴人,已經活了14000年,因為某種不知名的原因,他永遠停留在了35歲,永不死去。每過10年,為了防止身邊人發現他不老的秘密,他就開始新一輪遷徙,改換身份,重新生活。他曾追隨佛祖修行,被原始部落奉為神靈,曾和哥倫布相識,和梵高較好,更可怕的是,他甚至就是神!

  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個圈子,陳蒙作為華夏大學頂級的教授,為他送別的都是考古學、心理學、生物學的權威朋友們先是對陳蒙的說法報以大笑,可是隨著談話的深入,他們發現陳蒙的述說是如此真實,他們看似堅固的人生觀、知識觀開始動搖……

  在我的印象中,科幻電影應該是,太空、怪獸、戰艦、機甲、外星人和超能力,有這些元素才能被稱為科幻電影。

  要完成這些,需要大投資、名演員、大師導演,最後才能成就一部傑作,先不說影片,但是大製作背後的故事就能被觀眾津津樂道。

  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卻僅僅是通過幾個人之間的問答、爭論、辨疑“完成”了一個“科幻”。

  整個故事看似輕鬆、溫文爾雅,輕鬆的音樂,溫暖的爐火,平緩的語氣,還有一點關於愛情的插曲,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隻要你一停頓,一種緊張的逼仄感會立即不由自主的爬上你的心頭。

  影片的高潮無疑來自於陳蒙自稱是神那段,他對道教的起源,神話的演變,做了讓同事們幾乎崩潰,確又隱隱認同的解釋。

  用經驗主義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可以證明一千隻羊、一萬隻羊、一百萬隻羊是白色的,但是我們無法證明所有的羊都是白色的。

  換句話說,就是可證偽,無法證真。

  整部影片從開始就有著深刻的懷疑主義和不可知論的傳統,其理念是對一切事務抱著某種猜想,繼而反駁,最終不斷糾錯。

  這也可能是科學知識能夠不斷成長的原因,更可能是我們永遠心懷畏懼,順利成長原因。

  整個觀影過程中,頭腦在飛速運轉,仿佛看見許多閃著奇光異彩的可能性,像塵埃一樣湧動,充滿所在的空間”

  ........

  洋洋灑灑幾千字,被紛紛轉載,林墨是一個專業的影評人,粉絲過百萬,影視影響力排名第九,也是唯一一個以個人單槍匹馬殺入影視排行榜影響力的人。

  以其口味挑剔,毒蛇屬性,說話有趣又好聽而被眾多網友及影迷所喜愛。

  這一片幾乎跪舔的影評發布出來後,紛紛評論,林大噴子改性了。

  緊隨而來的就是其他觀看的網友強烈推薦,自來水的裂變效應最終導致《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成為一匹靚麗的黑馬,後來者居上。

  當然最後肯定是不可能超過《無聲證言》的,先天優勢比不過,但遠超其他電影。

  電影節觀影的人就那麽多,看你的就錯過他的,就有人心裏不爽,張成功就是其中一位有些名氣的。

  張成功和李學東是校友,出自海城影視大學,兩人的履曆也是驚人的相似,年少成名,被成為海城影視大學雙傑。

  是朋友也是競爭對手,在電影獎項上兩人相差不多,這一次張成功帶著自己的新作品《乘風破浪》來參賽,信心十足,想和李學東來一次的正麵對抗,男人和男人的較量,其他對手都沒被他放在眼力。

  最後的結果公布,巨大的落差,讓他內心異常的憤怒和不滿!

  張成功曾在劇組信誓旦旦說,自己定能獲得大獎,雖是酒後之言,可是現在的結果....

  優秀獎,那就是個安慰.

  上映後票房不盡人意,心裏當然不舒坦了,噴李學東當然是不可能的,哪能當麵插刀子。

  程明是誰?

  噴他!

  心裏不爽,你還不允許我放兩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