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吹滅讀書聲,一身都是月。
作者:殘音閃爍      更新:2020-09-22 20:24      字數:4292
  中部的山嶽之中。

  有兩位背負書箱的讀書人,一老一少,身上皆有著濃鬱的書卷氣。年紀較大的那位姓陶,年紀較小的那位姓李。兩個人本來是老鄉,故而半路遇見後頗為投緣,很快地就聊到了一起。

  大有相見恨晚的意思在其中。

  陶姓讀書人比李姓讀書人大四十三歲。當二十三歲的李姓讀書人屢試不中,決心放棄科舉專心致誌當醫生的時候,六十六歲的陶姓讀書人已經被皇帝奉為上賓,恩寵無邊了。

  其實陶姓讀書人是個方士,換句話來講就是“神棍”。這樣的人為什麽會獨得皇上的恩寵呢?這就和他們所在國家的皇帝分不開關係了,皇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任性、倔強又敏感。經過短暫的“中興”之年,他徹底地喪失了進取心,甚至連早朝都不上了。

  不上朝,幹什麽?那當然就是修道了。陶姓讀書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登場的。雖然皇帝沒有修行的天賦,但是一個人的心態對於他的自我認知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陶姓讀書人雖然沒有什麽本事,可是他有一張能言善辯的巧嘴,皇帝就在他的支持下慢慢地不理朝政,專心修道。隻為求得長生大自在。

  陶姓讀書人是個聰明人,雖然獨受皇帝恩寵,但是卻沒有恃寵而驕。所以他在朝野上麵又有此評價“得寵十餘載,位極人臣,然小心慎密,不敢恣肆。”這位聰明的讀書人為何會在這裏呢?這就說來話長了。因為他自己深知,自己的得寵隻是一時幸運,遲早會有紙包不住火的時候,所以自己還不如早早地離開朝堂,告老還鄉。這樣,還能得到一片美名,蔭蔽子孫。

  李姓讀書人是一位醫生,在他看到皇帝逼著各地進獻靈草的時候,鄙夷道“腐朽餘氣所生”的靈草,說它是瑞草,吃了可以成仙,這真的是無稽之談,荒謬至極。於是他不畏艱險地入深山,攀懸崖,采摘草藥,辨識藥理。去了很多的地方,並且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曆代醫藥等方麵的書,完成了一部最健全的醫書。在市井坊間流傳,造福了不少百姓。

  有的人,機緣巧合,走了捷徑,紅極一時,卻迅速被遺忘,淪為被遺落在曆史深處的一粒塵埃。有的人,信念堅定,埋頭苦幹,不求顯達,卻能在大浪淘沙中彰顯價值,人格的光芒輝映曆史的甬道。

  這兩位讀書人,天差地別。能夠成為朋友倒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陶姓老者撫須微笑,意態閑適。他笑望向這位有著“筆力峭拔”之稱的李姓讀書人。此番相逢,直至一路走來,兩人可謂是無話不談,在了解了對方都做過些什麽事情的以後,兩人倒是沒有太多的感觸,隻是自然地接受了,也沒有多餘的話語。老人反而會總是拿出來自己的經曆調侃自己,而年輕人則是安靜地在一旁聽著,點頭微笑。

  陶姓讀書人突然看到遠處有遊鳥拂過水麵,然後扭轉身子,側掠而走。然後他撫須笑道“獨鳥衝波去意閑,真是一幅好景!”老人眉開眼笑道“李老弟啊,你覺得這一路以來,我們見到過的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麽呢?”

  李姓讀書人微笑道“我覺得這一路上遇到的事情都挺有意思的,不過要是說最有意思的事情的話呢,嗯…… 不如說是最有趣的人吧,那個姓許的年輕人倒是很有意思。”老人撫須而笑,點了點頭,說道“那個年輕人確實很有意思,年紀輕輕的,就已經當上了國師,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啊。”老人不自覺地想到了自己當年年輕的時候的輝煌場景,有些感慨,也有些懷念。

  時過境遷,許多事情、許多人,都已經變化了味道。

  李姓讀書人安靜地走在老人身邊,想到了許多事情,那些年少輕狂的時候做過的傻事,都在默默地沉澱。曾經以為是深沉而悲痛的事情,現在早已經化為了平淡,就是回味起來會帶上些許鹹味。

  那些求而不得的所謂的“達觀”和“灑脫”,真的是過了很多個年頭才能夠慢慢地體會的到的。

  老人察覺到了這個年輕人的心事變化,輕輕地咳嗽一聲,然後伸出手來,將這個實際上比自己高上不少的年輕人摟在懷裏,笑道“年輕人就別這麽暮氣沉沉的了,這些詞語還是放在我這樣的老家夥的身上比較合適,你現在還是那冉冉升起的太陽,正是發光發熱的時候,而我這老頭子早就已經沒有了那一份心氣了,現在隻想著混吃等死就好。”老人攤開雙手,甩了甩有些顯長的白色麻布袖子,自嘲道“你看看我這一生,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吧?可現在我連回趟家都沒有人來接送,你瞧瞧我混得。”老人艱難地笑了笑,然後眼神有些暗淡。

  年輕人笑了笑,摟住這位一直想要撫慰自己心事的老人,他有些心安,覺得自己雖然找不到能夠感同身受的人,但是卻有著可以關心自己的人,這樣的事情想來也是很美好的,他嘴角彎起,眼中有些笑意。

  那些點點滴滴的善意,匯聚起來的話,就是一顆顆顫動的心跳聲了。

  劇烈而高亢。

  就像是過年時候放的鞭炮。

  ————————

  林葬天一行人在暫別了白禪大師和言天以後,依然按照著既定的路線走著。其實說是既定的路線,不過是林葬天的既定路線罷了。在林葬天的“細心”指導下,洛梅他們經常可以遇見一些不尋常的事情,就好像是林葬天安排好似的。洛梅都有些懷疑林葬天是不是存心的,故意將幾個人引導到那些難走的山水之間,然後看著幾位初出茅廬的少男少女遇到挫折,自己再出手,輕鬆解決掉棘手的事情以後,再給自己幾個人說教,講一些空白無味的大道理,看到自己幾個虛心受教以後,就露出那一副好似長輩看待小輩般的微笑。

  洛梅每次看到林葬天露出那一副慈祥的笑容的時候,就是氣不打一處來。

  同樣是學院出來的學生,我雖然知道你修為高,曆練的經曆也不知道從哪裏得來的,居然也是那麽高?但是我們的年紀也差不多吧?你為什麽總是以一種長輩的姿態自居呢?雖然年齡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當一個同齡人以一種相當於你爸媽的口氣來跟你講道理的時候,你所能想到的絕對不會是尊老愛幼,而是想把他那張叨叨不休的嘴關上。再也不想聽到他說出一句話。

  洛梅“惡狠狠”地看著林葬天,此時林葬天又在講一些大道理,他語速和緩,就剛才的一件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後講給洛梅他們,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總是感覺哪裏有些怪怪的,但又說不上來是為什麽。

  剛才對於簡簡單單的過河一件事,林葬天又開始了長篇大論的說教。

  莫雲符和趙靜直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裏看到了一絲無奈。但是他們也不好說什麽,莫雲符偷偷看向一臉不滿的洛梅,暗自給她鼓勁,現在也就她能夠毫不顧忌地“反抗”林葬天了。

  果不其然,洛梅將手上的竹劍扔向了林葬天,後者身子一側,輕鬆地躲過了那一手毫無技術含量的竹劍,然後一頭霧水地問道“怎麽了?”他實在是想不通,自己這一路上也沒有惹她啊,為什麽她又生氣了?

  洛梅雙手在身前,往下壓了壓,她告訴自己要平靜,要平靜。自己這樣生氣的話對身體不好,他腦子有問題,自己不和他一般計較。他不是喜歡講道理嗎?那麽自己也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啊。

  她平複了一下憤怒的心情,然後緩緩地說道“請你閉嘴好嗎?”

  林葬天愣了一下,疑惑道“啊?”

  洛梅翻了個白眼,這次隻說了兩個字“閉嘴!”

  莫雲符和趙靜直看著有些傷心的林葬天,雖然有些可憐他,但是兩個人也隨之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聽到林葬天的嘮叨聲了。這一路上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自從有一天林葬天占理了,然後給幾人說教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以後,他好像是嚐到了甜頭似的,一路上總是會遇到可以發揮他的“長處”的機會,所以他一說就是很久,久得讓他們都感到有些厭煩了。

  以前也沒覺得林葬天的話這麽多啊?現在是怎麽了?

  林葬天安靜地蹲在地上,他伸手撿起落在身邊的竹劍,歎了口氣。

  有些惆悵啊。

  果然自己的死對頭還是女人啊……

  現在的林葬天真的是再也不想要和女子打交道了。因為實在是太困難了。

  他看著正在小河邊搭建營地的洛梅等人,想了想,覺得自己好像就這麽看著是不是不太好?然後他就站起了身子,朝著洛梅幾個人跑去,邊跑邊揮舞著手中的青竹劍,大聲地說道“加我一個啊!”

  洛梅看著朝著營地跑來的林葬天笑容燦爛的模樣,無奈地扶額。

  心道他真的是沒救了。

  ——————————————

  傍晚。

  陶姓讀書人和李姓讀書人來到了一處小村莊,剛剛又遇到了一些有趣的年輕人,居然會因為要不要給自己兩人讓橋而起了爭執。老人撫須微笑,“剛剛那個姓林的年輕人真是有趣的很啊,沒想到現在還有這樣有著赤子般內心的人存在啊。”老者眼中星光點點,有些懷念起以往的事情。

  隻有經曆過紅塵曆練的人,才會懂得那所謂的“赤子之心”有多麽的珍貴!

  年輕讀書人笑道“他身邊的人也挺有意思的,雖然他們沒有刻意地去說明,但是很明顯,那個姓林的年輕人才是他們一行人中的真正的掌事人。這種類似於眾星拱月的場景我們都有多少年沒有見到過了?”

  老人笑道“有倒是有,但是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自然的。”老人轉頭問道“你看到那位林公子在地麵上隨手勾畫的字了嗎?那可真是……”年輕人笑著補充道“氣足神完,自成首尾。”

  老人拍掌笑道“哈哈,沒錯!那可真是叫一個氣足神完,自成首尾啊。我這雙老眼這麽些年也算是見到過不少的名人字畫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像那個年輕人一樣,隨手為之,就是自然流暢入心,看著令人舒服至極。”

  年輕讀書人看著天上的月色淡淡如水,平靜地照進村裏的家家戶戶,笑了笑。老人自然地摟住了年輕的李姓讀書人,笑道“今晚的月色真美啊。”年輕人笑著點了點頭。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兩個人才能成為朋友的吧?

  一見如故,難得。

  知己,就更是難得了。

  村裏偶有小孩在窗前就著月光讀書,家裏人早早地就睡覺了,估計孩子也是不想要耗費點燈的錢,所以就選擇趴在窗戶邊上,就著月光安靜地讀書。書籍是蒙童初學時都會讀的書籍,但是孩子讀得津津有味,嘴角有些笑意。

  窗台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些高了,所以孩子還得踮起腳來,靠在窗邊,就那樣讀著書。

  兩位年齡差距懸殊的讀書人瞧著有趣,便站在了原地,安靜地看著那個努力讀書的孩子。孩子似乎是察覺到了他們的視線,抬起頭後嚇了一跳,差點沒有站穩,摔在了地上,索性孩子經常在這裏讀書,還算是有經驗,所以很快就調整好了姿勢,趴回了窗台。他抬頭看著這兩位陌生的麵孔,眼神有些幽怨。

  兩位讀書人相視一笑,然後對孩子報以歉意的微笑,告辭遠去。

  兩個有些莫名開心的讀書人看著這個小村莊的家家戶戶,眼神柔和。雖然沒有那種華美富麗、精致工巧的樓台繡閣,但是這個樣子在他們看來,已經是最美的風景了。

  不加雕飾,才會分外動人。

  兩人緩緩地走著,漸漸地遠離了這片小村莊。

  兩個讀書人,一老一少,就這麽背著大大的書箱,在月色下安靜地離開了這個村子。他們沒有選擇逗留,因為已經有了足以快樂安穩的感覺。

  吹滅了讀書聲,一身就都是月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