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稱王?那玩意兒有嘛用!
作者:勝郭      更新:2020-09-25 22:03      字數:2390
  時間一晃,便是四個月過去了。

  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裏,林林總總從華夏大地運送災民以及普通百姓高達一百多萬。

  有了人,一切自然都好說了。

  呂宋島的幾座城池迅速建立了起來,像是內湖城這座可以控製大半個南洋的港口,便被徹底拿下了。

  澎湖大島上更是如此,澎南、彭北、還有彭中三座大城池已經形成了圈子,商業氛圍極其的濃厚,不時會有過往客商運送糧食之後換取一定的金銀。

  雙方都覺得很賺。

  商人要的是金銀,百姓要的是糧食。

  因此,海外就這麽發展了起來。

  方信在得到第一次豐收的消息後,整個人都已經興奮了起來。

  頭一次收獲,便有二十萬石糧食,這還僅僅隻是彭北城一帶,南城也收了十二萬多一點的糧食,中部發展雖然最後,但是卻也收獲了七八萬的糧食。

  加起來,整個澎湖大島收獲四十萬石糧食。

  這個數字一出,方國珍激動地都想直接帶兵南下,好盡快把整個澎湖大島掌控住。

  他之前掌握的浙東,總共加起來也就隻能收獲三四十萬石的糧食,土地還沒有澎湖大島那麽肥沃,人口還特別多。

  幸好,在方信的勸說下,他沒有這麽做,而是繼續掌握大後方,北和元廷,南聯閩三忠,西與朱元璋來往密切,東則是收獲了無數多的海外資產。

  順帶一提的是,這段時間裏他跟張士誠的關係也有了極大的緩和,主要原因在於,他認了錯。

  張士誠得到方國珍認錯書信的那一刻,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又要挨打,經過好幾次確定之後,他才徹底相信,方國珍這位曾經的大佬,現如今已經沒有要繼續擴張的想法了。

  “居然跟蠻夷搶地盤,方國珍啊方國珍,你英明一世,糊塗一時咯。”張士誠雖然不屑地嘟囔了幾句,但還是配合著將一些災民都運送了出來。

  如此一來,他麾下的版圖內由於災民逐步減少,逐漸地就繁華了起來。

  這也是張士誠願意跟方國珍好來好往的原因所在。

  不僅是張士誠,就連朱元璋得知方國珍把目光放在海外後,都作了了一首詩出來懷念當初:“今朝何見往昔人,卻了野心如塚犬。數年已過滄海曆,英雄一展淮右西。”

  當然,這在方信看來主要就是吹自己的。

  淮右西是誰啊?

  天下誰人不知,淮右布衣朱元璋呢?

  說是懷念,其實不過是對自己的吹捧罷了。

  方信搖頭晃腦地念叨了兩句,不由也產生了幾分感慨:“數年已過滄海曆,英雄一展淮右西,這氣魄,當真是足啊!

  不愧是胸懷大誌的家夥,隨口念出來的都這麽有勁。”

  不過隨後他就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因為朱元璋不論厲害不厲害,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了,天下之間要說最厲害的,那還是人家察罕帖木兒。

  這位經過了半年的修整,再度重整旗鼓,準備一鼓作氣地拿下山東跟淮北一帶。

  “從地圖上來看,這位下一步的目標,應該就是劉福通了,也不知道這位元末最大的大佬還能撐多長時間……”

  隨意翻了翻地圖,方信很快就找到了察罕帖木兒屯兵所在,以及眼下的基本形式。

  江南一地,各種諸侯盤踞,比如方國珍、朱元璋、張士誠。

  而江北一帶,則是隻有一個劉福通,還有一個大大地宋字。

  但是很可惜的是,這個宋已經被剿滅了,就連汴梁城都被拿下了,劉福通也就隻能擁護韓林兒退守在安豐城一帶。

  此處是一個交通要地,恰好可以把江南江北隔開,讓後方的諸侯有一個緩和發展的餘地。

  方信覺得如果是自己的話,也會從這裏入手的。

  果然。

  還沒等他感慨幾天,遲了半個月的消息便從浙東一帶傳來了。

  劉福通告急,朱元璋急救,張士誠從旁偷偷給予幫助,方國珍也同樣給了一些幫助。

  沒辦法,人家劉福通真的就是扛著所有元廷壓力在給他們發展機會的,如果這個時候讓劉福通被滅了,下一步他們就完了。

  “謔,這真是來勢洶洶,也不知道接下來到底會怎麽發展……”方信看完書信,再看看自己標記好的地圖,不由得便打了個哆嗦。

  當真是凶猛無比。

  “還有山東,這位花馬王也確實聰明,此時此刻群龍無首之下,自稱花馬王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是這麽一來,不就會引起察罕帖木兒的關注了嗎?稱王幹嘛啊?那玩意兒有用嗎?”

  此刻方禮就在旁邊,聽到這句嘟囔後,不由咂舌問道:“四弟覺得他不該稱王?”

  之前方國珍跟方國瑉都說過,要是他們家有一天也被殺了幾個人,那麽就必然要有人扛起這一麵大旗。

  方國珍死了,方國瑉就繼承,方國瑉死了,方國璋就繼承,如果方國璋再死,就由方明善,之後順序為方關、方信……

  到了方信,基本就算是完了。

  也正因此,家裏基本都覺得田豐所做的事情才是最正確的。

  “是不對啊,他此時此刻不該稱王,隻要自稱山東參政不就完了嗎?就像是父親跟朱元璋等人一樣,說起來的話,那位之前的誠王雖然經常被欺負,可人家現如今可是混成了太尉啊。”

  方信頓了頓,不顧方禮的驚訝,繼續道:“有太尉這個頭銜,便足以他把勢力逐漸發展出去了,另外朱元璋也很聰明,他自稱的是江南右丞,而他拿下了江南嗎?他把陳友諒、父親等人放在哪裏了?”

  “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飯要一口口的吃,現如今的田豐隻要自稱山東參政就足夠了,偏偏要稱王,而且大哥你看……”

  將書信遞過去之後,方信指著被方禮忽略地一點道:“看到這個王士誠了吧?他為什麽要稱掃地王?不就是為了跟田豐分庭抗禮嗎?如果田豐不稱王,他敢嗎?”

  “這,這倒也是……”想想山東基本被田豐掌控的局麵,方禮點點頭道:“如果田豐不稱王,他怕是也不敢,真要是稱王,大概率會迎來元廷跟田豐的雙路進軍……”

  “對啊!”

  方信讚歎地連連點頭:“可他們要是那麽做,估計劉福通的壓力會更大一點,但我覺得,劉福通的壓力也就那樣了,反正都撐了幾年了,不怕再多幾年。”

  說完後,他又十分慶幸地道:“幸好咱們家選擇了海外發展,不然這種局麵,除非把周圍諸侯的全部兵、將、文臣挖過來,不然一輩子都不可能突出去。”

  最關鍵的是朱元璋。

  方信在心裏又加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