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片大亂
作者:勝郭      更新:2020-09-22 20:43      字數:2463
  “大哥,眼睛放長遠點,咱們又不是王爺又不是皇帝的,人家憑什麽給咱幹活啊?不就是咱們能保護人家嗎?另外收的田稅也低,等什麽時候有了名分再說其他也不遲。”

  方信一臉不以為意地擺手。

  說實話,他還真就沒看上百姓土地裏麵刨出來的那些東西,別說現在沒名分,就算是有了名分,他也照樣是這樣的。

  擴張才是唯一出路。

  要在海上橫行霸道,沒有名分,就隻能不斷地擴張,給人好處,收獲人心,如此才能越來越大,越來越強。

  這又不是華夏大地,有糧隨隨便便就能聚集十多萬兵馬,雖然大部分都是無法作戰的那種……

  人口還是太少,要是對百姓再進行壓榨,誰還願意在土地裏幹活啊?說不定人家直接結壘自保了,難道一個個去攻打。

  “名分,名分啊!”

  方禮也是無奈地聳聳肩,道:“行,就按你說的,反正是不能讓他們繼續打下去了,不然打成了世仇,別說是我們,就算是那些人的長輩都不敢去調和。”

  “這就對了。”

  方信一臉笑容地拉住了大哥,笑眯眯地道:“咱們的主要目標,其實隻要集中在那些金礦上麵就足夠了,以後你就知道了。”

  礦產才是最關鍵的,尤其是他現在想搞的是一種沒有名分,但是卻可以暫時凝聚人心的一種辦法。

  也就是依靠礦產來發達。

  同時呢,也對百姓收取一丁點的田稅,這是為了養活那些士卒們,畢竟他們除了要金銀之外,還需要有糧食吃飯。

  “礦?”

  方禮一臉嫌棄地道:“這海外的地雖然多,但誰知道能種出來多少糧食啊,有金子現在也不太好買糧食啊。”

  確實是這樣的。

  現如今,在澎湖大島、三山、呂宋一帶,金銀並不是最珍貴的,糧食才是最寶貴的。

  不過隻要豐收個幾次,甚至就算是普通收獲幾次,也就可以改變了。

  這南洋一帶雖然氣候比較炎熱,但是卻特別適合種植水稻,有些地方足以一年種個兩三次。

  “對了,四弟你說以後我們會不會收不上來田稅?”

  方信思索的時候,方禮則是忽然渾身一陣發抖:“要是他們開始抗稅,咱們難道要……”

  “不會。”

  方信自信一笑,道:“我會讓他們知道,隻要繳納田稅,就可以真正的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給其他人卑躬屈膝。”

  之前他就考慮過類似的問題,畢竟百姓開墾了那麽長時間,收獲之後還會不會按照約定來,那是說不準的。

  不過後來他就不當回事。

  因為海上風浪太大了,另外土著、海盜之類的也太多了一點。

  就算是沒有名分,方信也有百分百的自信將田稅收回來,因為他們很快就會知道,自己的土地可以開發到底靠的是什麽。

  更何況在方信看來,過一段時間之後,方家就會擁有名分了。

  現如今,他把事情主要分成了幾個段落來做。

  其一就是壓製那些傳統不好,乃至於喜歡吃人的土著,給他們兩個選擇,一是放下刀槍棍棒,或者被砍了腦袋。

  這是當前最關鍵的。

  災民逐漸生根落戶,沒有足夠的土地,他們依舊還是災民,但問題在於,那些人可能不會喜歡別人種地。

  這裏不是說方信帶著華夏人壓榨了他們的生存空間,實際上他也不會這麽做,隻不過那些人的傳統不願意拋棄。

  比如,土著會想著繼續住在樹上,吃一些野果,以及打一些獵物之類的,壓根就不願意出來。

  這樣的人,一旦看到耕種的土地,必然會進行破壞。

  他們無法接受自己辛辛苦苦之後,居然不如百姓們隨隨便便去做的。

  “百姓們耕地還是太慢了,我們需要牛,對,需要牛!”

  方信拍了拍腦門,道:“我就說一直忘了件事,怎麽都沒有想起來,眼下才算是剛剛回憶起來,咱們現如今需要牛啊!”

  “誰不需要呢?”

  方禮回過頭翻了個白眼,麵對這個年紀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他現在已經將其當成是同齡人看待了:“中原各地,哪裏不缺少耕牛?”

  方信:“……”

  “大哥說的有理,但總不能讓百姓們慢吞吞地開辟吧?豐收之後能不能養活更多百姓,可就看這麽一次了。”

  方信的思路一直很明確,絕對不會跟朱元璋去碰撞,最好是趁著中原各地大戰的同時,把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帶到海外落地生根。

  在這期間,想辦法爭取到一個足夠的名分,然後讓百姓們踏踏實實地種地生存。

  一旦人多起來,就可以做到很多很多的事情了。

  比如海軍、陸軍。

  現如今方家的實力,還是太弱了,保護三山、澎湖大島以及呂宋之間的海路不絕,已經算是極限,再想進一步,就需要更多人了。

  但關鍵就在於,長得很壯的那些人,恐怕早早地就被各大諸侯挑選為士卒了,也絕不可能“運”給他方家。

  “先不想了。”

  方信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到耕牛的問題如何解決,他也就不再去想了,轉而把目光放在了之前的事情上:“大哥,你現在就去下令吧,盡快讓村與村之間的耕地不能相連,否則這械鬥還要繼續下去。。”

  “嗯,我這就去。”

  方禮沒有推辭,更沒有埋怨被指派,他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跟方信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大哥走後,方信便喊進來了幾個人,讓他們盡快搜集華夏的信息回來。

  主場是華夏,這一點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因為現如今整個南洋一帶,絕對沒有哪個勢力足以抗衡華夏各路諸侯的。

  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月下旬。

  伴隨著秋季逐漸過去,各地逐漸地便出現了一股股災民,其中尤其以淮北一地為最。

  淮北的情況,其實大部分都跟元廷主力有關。

  在之前,也就是至正十八年左右的時候,劉福通被察罕帖木兒擊敗,進而隻能固守安豐城,到現在已經接近三個年頭了。

  當然了。

  光靠他一個人,是絕對不行的。

  其中方國珍側麵給予過糧食支援,朱元璋直接提供過士卒支援,張士誠兩不相幫,起碼不至於讓劉福通腹背受敵。

  這種情況下,大軍基本都在長江以北集結。

  元廷對南人本來就不怎麽樣,現如今加上造反最厲害的幾個,基本上都在南方,因而他們對各地的百姓極力的壓榨。

  進而導致了無數流民,災民的爆發。

  其中淮北一帶最恐怖,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除了淮北一帶之外,山東一帶更為恐怖,由於之前毛貴被趙均用害死,他手下的大將正不斷地進行內訌,導致山東某些地方的災民更甚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