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405貢品製度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2-03-29 18:56      字數:1070
  “陛下,你有所不知,景忠山香椿和其他地方的香椿可不一樣。

  景忠山香椿色奇、味美,享譽京都,名揚內外。

  這裏的香椿肥嫩厚實,香味濃鬱,穀雨前後,香氣可飄十裏。景忠山香椿顏色與其他地方香椿迥異, 呈紅色,也叫紅香椿,而其餘地方一般是綠色香椿。若是陛下絕對不錯的話完全可以把景忠山紅香椿封為朝廷貢品。”

  景忠山座落於燕山腹地,獨秀冀東。

  山地主要由片麻岩構成,含有鉀、鈉、磷、鎂、鐵、鈣、矽、錳等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這一帶土質以褐土為主, 土層較厚,結構疏鬆, 有機質含量高, PH值在5.6-7之間,呈中性和微酸性反應,具備香椿生長的良好的地理化學環境。

  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光合作用,所以,非常適合香椿體內礦物質有機化的轉變。

  每年春來,香椿樹的枝頭嫩芽綻放,清香誘人,采來加工,便是深受人們青睞的佳肴。最好的香椿芽,應當在穀雨前采摘。前人說:“雨前椿芽嫩無絲,雨後椿芽生本質。

  ”這“雨”指的是“穀雨”,人們講究吃的是清明前後采摘的椿芽,其嫩無比;穀雨一過,那味道就著得遠了。在民間有“春去不食椿, 食椿待來春”之說。

  “嚐一嚐到時可以,貢品就算了,若是朕想要再吃的話,自然會派人過來采買的。”朱由檢說道。

  《禹貢·疏》載:“貢者,從下獻上之稱,謂以所出之穀,市其土地所生異物,獻其所有,謂之厥貢。“由此可見,貢賦之物,為一地“所生異物“,也就是特產之物。

  貢品文化是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於一體的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貢者:名、特、優也。貢品多為全國各地或品質優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譽,或寓意吉祥的極品和精華。

  但是貢品就一定是好事嗎?

  這不好說,可能對官員來說是好處,但是對百姓來說可能就是災難了。

  自古以來,下級官員向朝廷進貢很普遍,進貢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

  從金銀財寶到珍禽猛獸,隻要世上有的好東西,都有人拿來進貢。

  但有一樣東西也能進貢,是人們萬萬想不到的。什麽東西呢?那就是將活人侏儒(也叫矮奴)作為貢品上供,真是殘忍無比。

  從隋煬帝開始,道州(今湖北省道縣一帶)就有這麽個“習俗”:向朝廷進貢“自產”的侏儒,以供達官貴人取樂。可民間哪有那麽多侏儒,怎麽辦?

  當地州官為了完成任務,竟然事先找來窮人家的小男孩,把他放到陶罐裏,上麵隻露個頭,以控製其成長。

  等到成人了,便破罐取人,將人為製造的侏儒進貢給朝廷,這就是所謂的“自產”侏儒。到了唐代,這一殘忍的“傳統”還在延續著。

  這一“習俗”,可苦了當地的窮苦百姓。

  時間來到唐德宗時期,一個叫陽城的人擔任了道州刺史。才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