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230行動4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08-05 18:43      字數:3169
  抓捕漢奸的行動不僅僅在京城展開。

  ??天津,曹化淳得到京城來的密信之後,迅速帶著軍隊,把天津封鎖了起來。

  ??山海關,王承恩帶著3000精騎,帶著朱由檢的金牌出關直奔沈陽。

  ??京城周邊,錦衣四處出擊,無論那些漢奸的背後是誰,都躲不過錦衣衛的抓捕。

  ??“陛下,已知漢奸3876名,隱藏在京城及其周邊的1831名漢奸現在已經全都被抓了回來。”

  ??禦書房內錦衣衛指揮使小心翼翼的匯報道。

  ??“幹的不錯,天津和遼東那些的情報回來了嗎?”

  ??朱由檢問道。

  ??在他看來,京城是大明的中心,錦衣衛的大本營。

  ??在京城的錦衣衛的實力是相當強悍的。

  ??再加上這次布局這麽久,京城的1831名漢奸就是已經被漁網抓住的魚。要是跑掉了才是奇怪。

  ??反而讓他擔心的是。遼東和天津。

  ??作為大明境內的三個被建奴滲透比較嚴重的地方,遼東地區顯因為地廣人稀,那些漢奸更容易逃跑,天津則是因為這些年大明重視海運,逐漸發展了起來,

  ??不過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因為大明之前的海禁,導致沿海地區,一直都畢將荒蕪。

  ??天津作為一個海邊城市,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

  ??不過因為海運的發展,帶動了天津的發展,再加上朝廷的支持,天津提前出現了打工潮。

  ??很多周邊的百姓,農閑的時候在官府的指揮下,踏上了打工的道路。

  ??這就大大的增加了人口流動性。

  ??人口流動大,也就意味著抓捕出現的肯能性會更大。

  ??在朱由檢看來,既然是要漢奸開刀,那麽自然要把已經知道的漢奸全部抓出來,

  ??把他們釘在恥辱柱上,讓所有人知道,朝廷對漢奸的態度是0容忍的。

  ??就是要讓世人看到,隻要做了漢奸,無論你身居何職,無論你背景有多麽深厚,無論你多麽有錢?

  ??都將受到國家和人民的審判。

  ??能一次抓捕結束,那是最好的,不然此次行動之後那些漢奸必然成為驚弓之鳥。

  ??到時候即便發布海捕文書什麽的,也將大大的增加抓捕的難度。

  ??“陛下因為之前您的布局,現在國內的很多漢奸都集中到了天津和京城附近。

  ??這次我門早已準備完成,除了遼東之地因為地廣人稀可能讓漢奸跑了之外,京津地區早已成為了鐵網,那些漢奸跑不了,這次集大勢出擊,絕對無人敢攔。那些漢奸絕對跑不了。”

  ??錦衣衛指揮使說道。

  ??“可是朕確聽說,在京城之後一個小小的百香樓的老鴇都敢阻攔錦衣衛執法。”

  ??朱由檢不動聲色的說道。

  ??“這還不是陛下您提出來的文明執法嗎?要不是您提出的那個,錦衣衛早都一巴掌把那個老鴇抽地上了,那還輪得到那個老鴇放肆。”指揮使心裏嘀咕道。

  ??這話他是不敢說的,伴君如伴虎,別看現在陛下心情不錯,就嘚瑟,不然死的不知道怎麽死的。

  ??“陛下,那些刁民,仗著自己背後有人,不把執法部門放在眼裏。”

  ??略微停頓了一會之後,錦衣衛指揮使說道。

  ??“文明執法沒有錯,但是對於阻攔執法的,也不能放過。”

  ??前世的底層百姓生活,讓朱由檢心裏清楚,底層百姓麵對政府機關的時候是多麽的無力。

  ??人都是有感情的。

  ??經曆過那種無助之後,勢必會和官府產生裂痕,

  ??這種裂痕平時可能對國家沒什麽危害,但是一旦國家遇到災難,這些裂痕很大的可能就是毀滅國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重要的是這種裂痕幾乎是不可能完美修複的。

  ??得民心不一定能的天下,但是失去民心,王朝畢將不長久!

  ??暴力執法,是肯定不應該存在的。

  ??至於那些腦袋被驢踢了的阻攔執法的人,法律的嚴懲才是阻止這種人泛濫的決定因素。

  ??就好比後世,為何電動車闖紅燈時有發生?

  ??是因為所有騎車的人都不遵守交通規則嗎?

  ??很顯然不是。

  ??是因為磚家不知道根本原因在哪裏嗎?

  ??也不是。

  ??沒有人是傻子。

  ??知道問題在哪裏。不代表會承認問題出在哪裏?

  ??就好比某些磚家睜著眼說瞎話,無視化工廠周邊,毒氣熏天,寸草不生,硬生生的把環境汙染的帽子給扣到農民頭上。

  ??利益所向,道德,正義,,真理,滾一邊去!

  ??“法律是國家昌盛的基石,那個老鴇,派人去查一下她的底細,到時會按照法律從重處罰即可。”

  ??朱由檢的一句話決定了老鴇的生死。

  ??像這種老鴇,說背後沒點違法的事傻子都不信。

  ??之所以他們子在踐踏了法律之後還能夠過人上人的生活,歸根結底,就是有人給撐腰。

  ??如果朱由檢不發話,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即便依法處理,估計也是最輕的、。

  ??這樣一來必然會給給百姓一個,隻要有錢,有權,法律就是屁的感覺。

  ??朱由檢的目的就是為了建設一個法製為主,人治為輔的社會。

  ??從而保證大明能夠繼續強盛下去。

  ??任何可能會影響朱由檢建設法製的事情,都是朱由檢所不允許的。

  ??“遵命陛下。”

  ??“記住,凡是在真,凡是都講究證據。”

  ??朱由檢提醒到。

  ??錦衣衛是一把好刀,但是聽話的刀才是自己的刀。

  ??朱由檢是希望對方找出證據嚴懲老鴇以正法紀,但是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喜好,錦衣衛隨便給人家安插罪名。

  ??“遵命陛下。”

  ??“不知道大明什麽時候才能擁有無線電報。”等到對方離去,朱由檢一個人坐在禦書房的椅子上,自言自語道。

  ??雖然現在大明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信鴿傳訊網,但是信息的傳遞還是太慢了。

  ??從邊境到京城,慢的話,可能需要1到2天的時間。

  ??再加上可能出現的種種意外,往往京城得到消息都是在事情發生之後的三四天了。

  ??雖然比之前的要快得多,但是在朱由檢看來還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掛機隻需要1個月就能獲得一台軍用無線電報機,但是對朱由檢來說,那1個月的掛機獎勵換取一個電報機,實在是太虧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