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175遼東恥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04-28 18:33      字數:2297
  “遼東夕日恥,大明明日恨。

  百姓不如狗,千裏無人煙。

  ....

  可恨滿朝君,滿嘴狗仁義!

  爭權又奪利,徇私又枉法!

  軍事屁不懂,非得爭主帥。

  今日丟沈陽,明日丟遼陽。

  ...

  今葬5千兵,明覆2萬卒。

  丟成又失地,還要強加封。

  可笑!可笑!可笑!

  可恨!可恨!可恨!

  此賊不除,大明何日能安?

  ....。”

  “傳令下去,東林黨以叛國罪論處,不過今日中原地區受災,進行大赦,所有東林逆賊,查抄家產。全家流放。”

  移民一時爽,錢包火葬場。

  為了保證百姓移民順利進行,大明所進行的移民都是半強製的。

  為了避免中途百姓逃亡。

  所有的百姓錢財,由官府暫為代理,等到了地方,官府在把東西給對方。

  移民過程中全都是朝廷出錢。而且朝廷除了給他們送土地之外,免了他們3年稅收之外,

  說句實話,如果不是自己有煤山,掛機的東西足夠多,朝廷早都破產了。

  東林黨的本質則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主義政治集團。

  說的直白點,就是有錢。

  更主要是,他們對地方的影響力太大了,某些地方,比朝廷的影響力都要大。

  這一點是朱由檢絕對不能忍的。

  再加上東林黨雖然沒有被朱由檢啟用,但是他們借助錯綜複雜的關係網,時不時給朱由檢添堵,早都被朱由檢列入了必清的名單。

  而且東林黨確實該殺,建奴之所以能崛起,東林黨的幫助不可謂不大。

  熊廷弼剛剛穩定遼東局勢,東林黨就出來搗亂,先有袁應泰連丟沈陽,遼陽,等70多個城池,後有王化貞丟了遼西。

  說他們是漢奸一點都不為過。

  “陛下東林黨勢力錯綜複雜,而且他們在民間的名聲相當的不錯,如果貿然動手的話,我怕會引起江南地區的震動。”王承恩勸諫道。

  “命令大明地區所有的報紙,把遼東戰況和東林黨的所作所為報道出來。我就不信東林黨的這顆大明毒瘤有多難清除。”

  朱由檢不屑的說的。

  朱由檢剛剛穿越之前,還覺得,東林黨可能是被建奴給黑了。

  但是看到廣寧之戰之後,東林黨早已列入了朱由檢的必殺名單。

  不思家國事,隻為利益爭。這樣的東林黨,能混到朝廷第一大黨,明朝不滅才怪。

  之前是因為大明的事情太多,再加上大明這些年天災人禍不斷,為了避免出亂子,朱由檢把他們放到了一邊。

  朱由檢懶得理他們,但是那些東林黨非得出來作死,那就怪不得朱由檢了。

  “陛下,掌握在我們手中的報紙雖然比較多,發行量也不少,但是,很多人對大明報根本不相信,再加上.....。”

  “正是因為如此,所我們才要盡快清除大明這顆毒瘤,不然大明遲早毀於那群偽君子受手中,至於出亂子,我還真的不怕。那些衛所士兵也該見見血了。”

  朱由檢道。

  對於這個曆史上隨朱由檢一起殉國的太監,朱由檢也給與了相當大的信任,同時委以重任。很多機密的事情王承恩都參與其中。

  “從國子監,抽調三五百名,擅長丹青的監生,把他們集中起來暗中臨摹遼東恥。”

  大明地域光大,僅靠一副遼東恥,短時間之內根本不可能在大明各地流傳開來。

  為了盡可能的讓更多的百姓知道,失地之恥辱,亡國之恨。

  為大明下一步的強製兵役製做打算。朱由檢隻能給那些閑的沒事幹的監生們找點事做了。

  省的他們閑的沒事天天,逛青樓,喝花酒,甚至被人當槍使。

  “剛剛說的事情,是絕密的事情,在對東林黨動手之前,所有知情人員必須和錦衣衛和密衛同吃同住。如果發現誰泄露了情報,格殺勿論。”

  雖然不認為東林黨能翻起多大的風浪,但是朱由檢並沒有放鬆。

  畢竟東林黨實在是太能忽悠人了。如果提前泄露了出去,很有可能導致江南地區發生混亂,

  雖然朱由檢嘴上說著不在乎,但是他還是希望大明能穩定下去。...

  ......。

  “陛下有令,從國子監中抽調500擅長丹青的監生,給你們1天的時間,把人送到京營處。”

  傳旨小太監,對著國子監的祭酒。司業,監承,說道。

  自古以來,文人和太監都尿不到一個葫裏。

  作為的買那個大明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人更是打心眼裏看不起太監。

  那些太監同樣也看不起國子監的人。

  如果不是皇帝有令,雙方明麵上幾乎不會走到一起。

  “呸,一群沒蛋的家夥,不知道陛下被那群太監灌了什麽迷魂湯,對那些武夫可是真的好。”祭酒到。

  這些年,陛下從國子監找監生,幹的最多的就是給各地軍營的士兵畫畫。

  上有所好,下必有yan。

  幾年下來,國子監的監生,其他的水平不見長,丹青的水平則是提高了許多。

  “噓,慎言。”司業,指了指門後示意隔牆有耳。

  崇禎皇帝可不是大明之前的那些皇帝,記仇的狠。

  陛下對文官,可是真的敢下死手。

  雖然這些年有所收斂,但是登基之初,給陛下找麻煩的人,最好結局,也是被掉到了清水衙門。

  “上次做兵部尚書的侄子去了,這次該換戶部尚書的侄子了。”

  “不行,誰不知道,戶部尚書的侄子丹青水平最次,要是惹得陛下不高興了,有我們好受的,

  我第八個小妾,的侄子剛剛入了國子監,擅長丹青,此去必然能討的陛下歡心。”

  “放屁....。”

  “算了還是老樣子,我們每人三個固定的名額,在抽調30名擅長丹青的監生,給戶部分20人,兵部20人,.....剩下的名單價高者得。”

  雖然對陛下的決策很不滿意,但是工作該幹還的幹,關係該維護還的維護。錢該賺還是的賺。

  至於陛下說的,“從今天開始,凡是發現,有人貪汙受賄者,無論身份多麽高貴,一律千刀萬剮,入奸佞祠,後代5輩不得從官。”

  也得有人告發不是?

  而且讀書人之間的禮尚往來,怎麽能叫做貪汙受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