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169朝堂之爭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04-28 18:33      字數:2307
  崇禎6年2月初六。

  朱由檢再次召開可朝會。

  自從上次感覺自己太累之後,朱由檢就開始了自己的偷懶計劃。

  除非國內遇到大災荒,或者兵事。

  不然的話。

  朱由檢每個月隻在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五召開朝會。

  同時朱由檢,連同自己的智囊團,製定了一係列的奏折應對辦法。

  找了一群身家清白且識字的小太監,進行培訓之後,便把批奏折的事情給了他們。

  當然了,為了避免那些小太監因為司慶耽誤國家大事,所有太監批奏折的時候,都有密衛和錦衣衛看著。

  一個人批完奏折之後,後麵會有2-3人進行審核。

  審查人員為由朱由檢每天隨機挑選。

  那些監察的密衛和錦衣衛,2天一換。

  朱由檢還會時不時的抽查他們批閱的奏折。

  可以說徹底的斷絕對方徇私的通道。

  那些事關軍事和國內災情的,則直接傳遞到朱由檢手裏。

  有了這些策略之後,朱由檢,才感覺自己真正的成為了一名皇帝,而不是一位打工皇帝。

  “有事稟告,無事退朝。”

  “陛下,臣要彈劾大明水師提督朱定海,此賊收收錢財,放任韃子和蘇破虜進入日本。”

  “陛下,臣要彈劾盧象升,沒有朝廷允許,伺機開啟安南戰火。”

  “陛下,臣要彈劾孫傳庭和祖大壽,兩人肆意屠殺,安南百姓,有辱我大明威名。”

  “臣,同奏”

  “臣,同奏”

  .....

  一時之間,滿朝半數的文官,全都跪了下來。

  “好家夥,我還以為這群文官學明白了,知道不該插手軍事。

  沒想到這群家夥居然來這招,真當現在是自己剛登基,手底下沒有足夠的替換官員嗎?

  還是說覺得我不會下屠刀呢?”

  朱由檢心裏說道。

  “來人,拖出去,所有涉事官員,全部削去官職,貶為平民。”

  朱由檢大手一揮,一隊大漢將軍便走了殿前。摘去了那些官員官帽。拔了他們的官服。把他們拖出了大殿。

  “陛下,你糊塗啊。”

  “陛下,朱定海,盧象升等他不嚴查的話,大明必亂啊.....。”

  “陛下,請息怒,那些官員縱容有錯在先,但是畢竟是為了我們大明考慮,而且一下子廢除了這麽多的官員,誰來給陛下辦事呢?”

  韓一良上前拱手匯報到。

  “文不涉武。武不涉文,我在朝堂上說的多少遍了?”

  朱由檢反問道。

  隔行如隔山,一群對戰爭屁都不懂的官員,遙控戰爭,那不是把國家的士兵往死路上推嗎?

  建奴為什麽能崛起?

  還不是這群文官給做的?

  遼東局勢稍有穩定點,這群家夥,就忙著爭奪利益,左右遼東戰事。

  結果一敗塗地。

  就這還不知悔改,再次循環往複。硬生生的把大明給拖沒了。

  “陛下....。”

  “閉嘴,你忘了我之前說的律法無情嗎?”

  “建奴才被趕出遼東幾年,你們就想讓他們再次殺回來嗎?還是想讓他們殺到京城,禍害你們?”

  “建奴不過區區幾十萬人,青壯不過幾萬,居然能占據遼東大部。屠殺我百萬大明百姓,根本原因在哪裏?

  別給我裝傻!

  也別和我說你們不知道!

  更不要把責任推給其他人!”

  “遼東之所以糜爛至此,原因皆在朝廷。王化貞屁都不懂怎麽坐上右僉都禦史的?說啊,都說啊,王化貞到底怎麽當上右僉都禦史的?”

  “怎麽了?怎麽都啞巴了?遼東百萬漢人的命你們也有一份。”

  “哼,今天我要是放過了他們,明天萬萬大明百姓都會被他們害死!”

  曆史上,崇禎皇帝就是這麽被大臣玩死的。

  關乎大明生死的一戰,折疊鬆錦大戰和,鬆山之戰。

  全部因為文官的催促,趣兵速戰。結果把大明打沒了。

  現在雖然建奴被趕到了日本,看似不可能威脅到大明,但是誰知道朱由檢耗費巨大心血創建的海軍,在文官的禍害中能存在多久?

  看情況不利,就舍棄朝鮮的多爾袞,可不是傻子。

  一旦大明海軍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他絕對不會放棄用海軍騷擾大明的。

  “從即日起,文官談武事,殺無赦?”

  “陛下。文官確實不該談武事,那武將犯事怎麽辦?陛下說律法森嚴,如果武將犯事不處理,何來的律法森嚴?”

  “從即日起,成立軍事法庭,專門處理軍官以及軍人的案子,以後犯事設計軍人的案子,必須先經過軍事法庭的審查,才能發配地方。

  為了避免軍事法庭徇私,文官可在一旁觀看,但是不允許插手,否則殺無赦。”

  軍人的職責是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起行為必然會得罪某些人的利益。

  為了避免有人借機報複,朱由檢把軍事法庭搬了出來。

  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戰友情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種情分。

  沒有人能保證,所有軍事法庭的人都是大公無私的。

  也沒有人能保證,軍事法庭會不會腐敗。

  所以監督尤為重要。

  一個政策的好與壞,不單單是政策本身,更重要的是監督,是執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果隻是因為政策好,而放棄或者減少監督,結果隻會變成一個害人的政策。

  毀滅一個國家的軍人有很多人辦法。

  其中最恐怖最難解的就是貪汙。

  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王朝的軍隊,沒有發生過貪汙的事情。

  到了朱由檢登基的時候,貪汙索賄更是到了“光明正大”的程度。

  哪怕朱由檢多次揮舞屠刀,但是也僅僅是讓情況有所好轉。大明貪官還多的很!

  一旦自己嗝屁了,換了一個皇帝上來,可能用不了幾年,就能再次變成天啟年間的景象。

  高昂的犯罪成本,確實能能大大的降低犯罪。

  但是凡事不能通過一個殺字解決。

  太祖好殺貪官,死在太祖刀下的貪官,不下6萬人。

  但是結果呢?如果不是自己穿越,大明腹地就變成了建奴的後花園了,大明遲早還的死於貪官之下。

  殺貪官固然大快人心。

  但是殺了之後呢?新換一個官員能清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