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164發兵安南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04-28 18:33      字數:2444
  安南從秦朝開始成為中國領土,至五代十國時吳權割據安南脫離南漢,逐漸獨立。

  永樂四年明成祖朱棣派張輔率軍深入安南。永樂五年,大獲全勝,消滅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權。得府十五、州四十一、縣二百八、人民三百十二萬、蠻人二百八萬七千五百。

  隨後把安南地區改名“交趾”,改安南國為交趾布政使司。

  宣宗時,宣宗全麵戰略收縮,楊士奇、楊榮等大臣乘機進言,宣宗決計罷兵,詔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軍八萬餘人北返,撤銷交趾布政使司。

  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

  嘉靖十九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向大明官員納地請降,大大明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安南從屬國降為屬地,改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

  不過,安南始終是大明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

  身為一個有誌向的皇帝,手握重兵,怎麽可能允許自己的地盤出現這種高度自治的地方呢?

  安南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高溫多雨,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左右。種植水稻的話,完全可以實現一年三熟。

  安南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四分之三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為高山和高原東部沿海為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

  而且後世。安南國土麵積不足華國的百分之四,人口近億,確還是一個糧食出口國。

  足見安南地區有多麽的合適種糧。

  即便現在的土地收成不足後世的五分之一。

  安南此刻還沒有拿下後世的湄公河地區。

  但是,根據密衛記載,那些安南人,懶得要命,種地技術也遠不如大明,

  總人口也不過三五百萬,但是確能支撐起是十餘萬的兵馬。

  還能支撐起,對方鄭阮兩家多次戰鬥。

  由此可見,安南地區是多麽合適的種地。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隻要拿下安南國,少說能安置500萬的大明人。

  而且朝廷最多隻需要提供半年的物資就能實現糧食自產。

  這可是大大的減輕了朝廷的壓力。

  這次對越戰爭,朱由檢,計劃兵分3路,1路由盧象升帶領的5萬精銳從雲南地區從陸路殺入安南。

  第二路則由孫傳庭率領5萬精銳從廣西殺入。

  第三路則由,祖大壽率領2萬精銳,3萬新兵,隱藏於海南島,

  如果鄭阮兩派冰釋前嫌,一起抵抗的話,等到阮氏大軍北上,在直接殺入越南南部阮氏地盤。

  此時的安南,正處於第二次鄭阮之戰。

  鄭主南征,全國精銳都在安南的南邊。在大明這邊隻留守了部分老弱病殘。

  大明此時直接出兵的話,可以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拿下北部的山地,這將大大的降低大明接下來的戰鬥損失。

  確定了帶兵人選之後,朱由檢直接把3人召集到了一起,經過簡單的勉勵之後,就讓他們做好保密,盡快趕到地方。

  至於軍隊和戰爭所需要的物資,早已按照朱由檢的要求潛伏在了雲南和廣西的衛所裏麵。

  “101號102號,你們各自率領1隻千人禁衛軍,跟在大軍後麵,如果戰局不利,.....。”

  禁衛軍,朱由檢直屬的軍隊。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

  所有士兵,全都是生化士兵。

  所有裝備,全都是大明最先進的武器。

  可以說,這1千士兵,正麵抗大明的1萬主力,都不成問題。

  這裏說的大明士兵指的是現在的大明精銳。世界第一強軍的大明精銳。

  .....。

  崇禎5年十月1日,收攏好軍隊的盧象升直接以鄭阮兩派擅自在大明領地開戰為由,直接帶兵從雲南殺入安南。

  大軍勢如破竹,短短7日就從邊境殺到了長安路。

  隨後大軍以大和路為陣地。迅速構建防禦設施。

  十月8日,孫傳庭率領5萬精銳從廣西殺入安南,得知長安路以被防禦空虛之後,兵分3路分別清理東海路,北江路,大羅城路殘餘的鄭主勢力。

  10月20日。鄭主和阮主達成協議,雙方組成10萬聯軍,在長安路附近和明軍對峙了起來。

  “找你們的主將出來。我想知道你們大明為何出兵占我河山?”

  鄭主站在長安路明軍陣地前喊道。

  雖然自己這邊有十萬大軍,但是隨著消息的傳遞,鄭主知道對麵雖然隻有5萬左右的軍隊的,但是大都是精銳,他們占據地理防禦優勢,可不是自己這幫苦戰了數年的士兵能幹的過的。

  之所以和阮主聯軍過來,說白了就是為了展示安南的實力,告訴明人我們不是好惹的。

  阮主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他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不希望插手安南。

  不過他們顯然低估了盧象升,也低估了大明軍隊的實力。

  大明的軍隊早已不是曾經的乞丐軍了。

  如果不是因為地理條件不同,短短7天的時間,就造成了3000名的非戰鬥減員的話,盧象升豈會選擇在長安路就地防禦?

  安南的十萬雜兵,根本沒有被盧象升放在眼裏。

  “大明境內,你們敢聚集軍隊對付天朝大軍,難道是想找死不成?”

  “你,你。”一時之間,鄭主居然說不出話來。

  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

  可以說從那時起。安南地區就是大明的屬地。

  不過大明這些年,一直沒有管理安南。讓鄭主的野心打了不少,

  再加上消息流通緩慢,鄭主還以為大明依舊苦於遼東建奴呢。

  再加上大明有意的誤導。

  這就導致了對方在明朝邊境沒有安置過多的軍隊。

  不然,借助安南北部的地形,哪怕大明軍隊在精銳,也不能在短短7天之內就殺到了長安路。

  “爾等叛逆,還不放下武器,乖乖投降。不然天朝神兵一擊,必將爾等殺得血流成河。”明軍的陣地上,有士兵不屑的喊道。

  這不是士兵自大,而是實打實的底氣。

  其他的不說,大明現在軍隊裝備武器,雖然沒有做到完全統一,但是最次的裝備也是魯密銃。有效射程45丈(150m),在30丈之內,哪怕你穿鐵甲也沒有用。

  而對方呢,一個徹徹底底的冷兵器部隊。而且大部分的軍人都沒有鎧甲。

  作為遠程兵種的弓箭手,因為裝備的緣故,他們的有效攻擊距離隻有不到25丈。

  再加上大明的士兵都是經過嚴密訓練的,豈是這種雜魚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