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所見所聞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03-09 05:08      字數:2391
  禁衛士兵是專門守護的士兵,除了戰鬥力強大之外,還有一個其他生化士兵沒有的功能,那就是毒物檢測。

  正式因為他們的這個能力,朱由檢才敢坐下來吃飯。

  “公子,沒事。”

  一名禁衛士兵,拿勺子把朱由檢麵前的胡辣湯,攪拌了一下,品嚐了一口之後說道。

  “包子也沒事。”

  另一個禁衛士兵,打開蒸籠之後,拿筷子在所有的包子是紮了一下,伸到鼻子麵前聞了一下之後說道。

  “真是越有錢,越怕死!”

  一旁吃飯的人小聲嘀咕道。

  聲音小的連坐在一旁的朱由檢都沒有聽清楚,但是朱由檢一旁的禁衛士兵確聽到一輕二楚。

  隻見這名禁衛士兵,朝旁邊一眨眼,隨後又用手指指了指剛剛嘀咕道的人。

  不遠處的一名禁衛士兵,點頭表示知道了。

  .....

  “不錯,味道真不錯,雖然和故鄉的有一絲的差異的,但是還是不錯的,就是油條上的慢了點。

  油條配胡辣湯才是絕配啊!”

  抿了一口,胡辣湯之後,熟悉的味道瞬間充滿了朱由檢的喉嚨。

  “可惜了,回不去了。”

  朱由檢的眼角忍不住的流出了幾滴淚水。

  “公子行行好,給我們娘倆一口吃的吧。”

  就在這時一位渾身散發著奇異味道的,女子,摟著一位雙目無神的小蘿莉,撲通一聲的跪倒在了朱由檢麵前。

  此刻一旁禁衛,早已把手放到了刀鞘上,隻要對方有問題,就會在第一時間出手解決對方。”

  “老板在來兩籠包子。”

  “你們坐下來吃吧。”

  朱由檢指著對麵說道。

  說實話,因為後世,很多乞丐都標配蘋果的緣故,朱由檢並不怎麽待見乞丐。

  但是看到這兩人,朱由檢有種莫名的心酸。

  本以為,自己治下,不說是,人人都能吃飽,但是最起碼不至於餓成這樣啊。

  “這位大姐,你們是哪裏的人。

  你們老家是遭災了嗎?”

  “沒有,沒有!家裏沒遭災,”

  “那你們怎麽會淪落到這種地步呢?”

  朱由檢繼續問道。

  底層百姓是國家的基石,如果一直站在雲端看的話,很容易把底層的艱苦給扔到垃圾桶裏麵。

  畢竟報喜不報憂是傳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高層不知底層苦,民心遲早全丟失。

  高層不知底層事,基石遲早會被糟蹋沒了的。

  在信息化時代生活的朱由檢,心裏很清楚,底層百姓的無奈。

  “沒有,沒有,家裏沒遭災。.....”

  說了一會之後,朱由檢總算明白了過來。

  這名婦人名叫,劉鑫。他丈夫是劉楠。

  去年,他丈夫因為傷寒去世,再加上她沒給劉家生出個兒子,所有不受公公婆婆的喜愛,後來更是把她連同她閨女一起趕了出來。

  “哎,重男輕女害死人啊。”

  雖然嘴上這麽說。

  但是

  朱由檢心裏鬆了一口氣,隻要不是被朝廷逼得沒活路就好。

  “這位大姐,你這樣帶著孩子來回乞討也不是一回事。”

  “這裏是京城,天子腳下,你可不要亂來。”

  說罷這名大姐,一把自己的女兒抱在懷裏,目露凶光的盯著朱由檢喊道。

  於此同時,不少路人,則停留了下來,看著這邊。

  “這位大姐,你誤會了,我大明的不是有養濟院嗎?你帶孩子孩子到養濟院不見得能過的多好,最起碼應該能吃飽飯吧。”

  養濟院,就是負責收留城市中的寡孤的福利院;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置的3大社會福利之一。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視民間疾苦,從小吃夠了苦的他,也出台了各種政策,盡可能不讓老百姓不再吃苦。

  雖然後來變了味道,但是作為3大福利之一的養濟院還是存在的。

  按照這位大姐的說法,他們完全有資格進入的。

  “這位公子,你說笑了,養濟院可不是我等窮苦老百姓能進入的。”

  “啥?養濟院是大明為了窮苦百姓準備的,你們為何不能進去?”

  “謝謝公子的好意,不過公子還是少管閑事的好。”

  “這是一點心意,希望你們能過的好好過。”

  說著朱由檢從懷中取出了20枚銅板,遞給了對方。

  倒不是朱由檢小氣,人心難測。

  財富是需要力量來守護的。

  20枚銅板,還不足以引起別人的貪心。

  如果給的太多的話,那就是害他們了。

  “謝謝公子,謝謝公子.扭扭,快給公子磕頭。”

  “起來吧,稍後我會把這件事奏稟陛下的,陛下是個好皇帝,過斷時間你們再去養濟院看看,我相信到那時養濟院應該可以給你們提供一個家的。”

  “謝謝公子。”

  “好了,你去結賬吧。再給這位大姐打包2籠包子。”朱由檢指著一旁的禁衛道。

  結賬的人並不多隻有寥寥兩三人,雖然京城是的大明的首都,但是大家的收入並不高。

  能在外麵買的起早餐的畢竟是少數。

  半盞茶之後(7-8分鍾),那名禁衛總算結完賬回來了。

  “怎麽回事,為什麽花費了這麽長的時間?”

  “公子,是因為我們用的是朝廷新出的錢,所以耽擱了點時間。”

  “什麽情況,朝廷的錢怎麽了?”

  朱由檢問道。

  貨幣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現在的大明,貨幣種類繁多。

  就拿銅幣,而來,除了自己登基之後,新發的崇禎通寶。

  還有天啟年間發行的天啟通寶。

  泰昌年間的泰昌通寶,萬曆年間的萬曆通寶。

  甚至,明初的大中通寶和永樂通寶還在流通。

  僅僅大明官方發行的銅幣就不下數十種,再加上民間私發的,大明的銅幣用5花八門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貨幣種類多了,自然會衍生出一堆問題,因為含銅量的問題,導致了各種貨幣之間的不對等。

  現在大明商業不是很發達,交易量少,最多就是耽誤一些百姓一點時間,但是未來要是經濟發達了,貨幣問題可就嚴重了。

  登基之處,朱由檢也想過禁止民間私鑄貨幣,同時強行用新發的崇禎通寶替換的其他的貨幣。

  但是當時大明內憂外患,東北之地,建奴虎視眈眈。

  長城周邊,蒙古人也也恨不得咬上大明一口。

  貴州等地,叛亂未平。

  陝西等地,災慌四起。

  朱由檢隻能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裏。等待將來有一天,大明解決了外患,在處理內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