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大勝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01-03 18:25      字數:2257
  當——當——當——”耳邊傳來了撤退了的鍾聲。

  盡管,張立還想殺敵,但是身體確老老實實的跟著同行的士兵向甕城裏麵的城門撤去。

  長期以來,的服從。已經讓這個京營的士兵全都變成了戰場上隻會聽從命令的生物。

  “轟轟轟”“砰,砰,砰”

  南城門上的火炮對著城外的韃子發出了怒吼。

  一顆顆腦袋大小的炮彈,帶著大明士兵的怒火,在韃子的隊伍中犁除了一道血路,

  重騎兵早已全部撤回右屯。此時再不開炮,更待何時?

  翁城內,城牆上的神射手,不斷的擊殺那些韃子。為大明士兵的撤退做掩護。

  現在韃子已經入甕,根本沒有必要在隱藏了。

  “咯吱,咯吱”甕城的內城門,終於終於還是敢在韃子大部隊進來之前關上了。

  “開炮,射擊。”隨著閻應元的一聲令下,令旗揮舞,甕城4周的城牆上,一下子冒出了大批的明軍,對著甕城裏麵的韃子點燃了手中的引線。”

  “對不起了,你們的犧牲,你們的英勇我一定會轉告陛下的。你們的親屬,你們的家人我一定會好好照顧的。”

  紛亂的戰場沒有人注意到,閻應元的雙眼周邊早已被淚水打濕。

  慈不掌兵,為了大明的未來,雖然知道還有不少大明勇士在甕城裏,閻應元還是揮淚下達了關城門和開槍的命令。

  砰,砰,砰,砰,砰,砰,,轟轟轟。”劇烈的槍跑聲響起,殺入甕城的韃子不斷的倒地。

  “大明萬歲。”沒能及時撤進城的明軍,高呼著大明萬歲,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向著最近的韃子殺去。

  “撤退,,撤退!”突如其來的劇烈槍炮聲,讓所有的韃子都意識到上當了。

  不用黃台吉下令,不少韃子的前線指揮官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扔手雷!扔手雷!”閻應元亮出了最後的底牌。

  無數的手雷從城牆上飛出,落入韃子的附近。

  “轟,轟,轟”此起彼伏的爆炸,直接炸的建奴人仰馬翻。

  硝煙散去,南城牆百步之內,再沒有一位站著的韃子。

  “完了,完了。”看著眼前慘像的黃台吉頓時傻了眼。

  “貝勒爺,快撤退吧,明軍等會可能就要殺出來了。”一旁的黃台吉親衛喊道。

  2萬5千勇士,再加上之前追趕的4000勇士全完了,近3萬勇士,除了貝勒爺的親衛隊和,跑的快的人之外,其餘的全都沒了。

  剩下的人粗略估計也就一萬出頭,而且大部分都已經被剛剛明軍的攻擊給嚇傻了。能發揮出3成的實力,就算頂天了。

  要是這個時候,明軍追出來,估計還沒有交戰,大軍就散了。

  “撤,撤,撤。”回過神來的黃台吉,急忙下達了撤退了命令。

  兩炷香之後,當大明軍隊從南門徐徐開出的時候,黃台吉早已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留守北門的粆圖台吉更是在聽到劇烈槍炮聲之後的第一時間就跑的沒影了。

  “打掃戰場,救助傷員,誅殺韃子!”

  再完美的計劃,也麵對不了層出不窮的變化,閻應元的計劃很完美,但是還是不少明軍因此犧牲。

  出城誘敵人的100重甲騎兵,損失近十分之一,在翁城內接應的2000重步兵,同樣也損失了近十分之一。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死在了自己人的武器之下。

  再加上城牆,跑樓上被韃子弓箭射傷的明軍,此次共計戰死士兵400人,受傷近近千人、

  不過戰績同樣驚人,一戰幹掉了1萬八千多建奴。戰損比高達1比45。可謂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大勝。

  右屯的戰報,很快就通過海路傳遞到了京城。一時之間,整個京城沸騰了,之前不斷彈劾閻應元的家夥也全都閉上了嘴了。

  “這是大明中興之詔啊!”

  一位滿頭白發的老者忍不住高呼到。

  “建奴這群廢物,連個小小的江陰典使都幹不過,要是我去了,肯定能全滅敵軍.”一個小屋子內一個中年男子酸溜溜的說道。

  .....

  “陛下,閻應元殲敵1萬八,此乃大功,臣懇請陛下為其封侯。以舞軍心。”

  “陛下不可,閻應元本是江陰一個小小的典使,陛下不計其出身低微,破格啟用對方為右屯守將,已是大恩,豈可再另行賞賜?

  而且遼東之戰才剛剛開始,右屯又是重中之重,現在給閻應元封侯,之後怎麽辦?難不成封異姓王不成。”

  “.....”

  朝堂之上。對於閻應元的封賞問題,炒成了一鍋粥。

  不少人覺得,閻應元大敗韃子,該重賞,但是同樣有很多人不支持重賞,畢竟大明武將在文官之前,低頭已經是慣例了,很多人可不願意和那群武夫平起平坐。

  一旦陛下頻繁的封爵,現在的格局必定被打破,文官想要壓製武將,無異於癡人說夢。

  “夠了!封閻應元為右屯總兵,加封太子太保,賞賜白銀千兩,絹千匹,加封其母為一品誥命夫人......。”

  朱由檢直接拍板決定了賞賜。

  雖然閻應元的功勞很大,但是還沒有達到封爵的標準。至少沒有達到朱由檢心中的水平。

  而且遼東韃子聯軍據說有四十萬,要是按照2萬的標準封爵,大明將多出多少爵位來?

  爵位就意味著特權,特權往往意味著對法律的踐踏。

  縱觀曆史,盡管有無數人說王朝的沒落主要責任在末代皇帝身上,但是在朱由檢看來,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律法威嚴被特權損害。

  天災人禍,為何貪官敢麵目張膽的貪汙救災銀?

  異族入侵,那些將領為何不敢不戰而降?

  歸根結底就是他們心裏不怕,不怕朝廷的律法。

  當有一個畜生,逃脫律法的懲戒之後,後麵必定是更多的畜生挑戰律法的尊嚴。

  而第一個逃出律法懲戒的畜生往往又和特權分不開。

  說實話,朱由檢心裏是真的不願意給活人封爵。

  不願意給將來自己在此改革添加阻力。

  ...

  確定了閻應元的賞賜,其餘人的賞賜很快就確定好了。

  用了沒多久,其餘人的賞賜結果就出來了。

  隨後,戶部出錢,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