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槍打出頭鳥2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01-03 18:25      字數:2263
  揚州,密衛同樣也在忙碌著。

  不過揚州殺雞儆猴的雞選擇了鹽商和鹽道衙門的那些貪官。

  所謂的鹽商,是一群以朝廷為靠山買鹽發家致富的人。

  想要在大明販鹽必須的有鹽引。

  而中國自古至今都是一個關係社會。

  那些混的好的鹽商和鹽道衙門關係極深。

  鹽道衙門可是個肥水衙門,說句紮心的實話,整個鹽道衙門從上到下,自古至今,清官絕對是屈指可數的。

  人性逐利,想要保持彼此的“友誼”:,可不是一兩頓酒水能解決的。那可是需要白花花的銀子的。

  當然了這些銀子對這些鹽商來說不過是一些毛毛雨而已。

  但是這樣一來就損害到了朝廷的利益,不然以大明萬萬之眾,鹽稅,怎麽不得幾百萬兩?

  但是實際呢?去年鹽稅隻收了區區20萬兩。

  歸根結底,就是在於這些鹽商。

  這群人有錢,過的極其奢華。

  豪宅之大,奴仆之多,就不說了。

  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都是常態。

  揚州的風月場所,揚州瘦馬天下聞名,為什麽?就是因為這裏有錢人多。

  其他的不說,單單這個“養瘦馬”涉及的人口買賣,就早已觸犯了大明的律法。

  大明嚴禁買賣人口,但是在揚州,這成為了一個常態,不禁聞名揚州,還天下皆知。

  當官的不知道,這裏的“瘦馬”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嗎?不知道買賣人口是犯法的嗎?

  當然知道,他們當然知道。

  但是為何無人敢提?無人敢查?

  無他,利益而。

  相關的官員早都被這些鹽商喂的飽飽的了。又怎麽會惹財神爺不痛快呢?

  而且平時買的小妾,逛的勾欄,有幾個不是通過“養瘦馬”得來的?

  。。。。

  但是此刻的密衛就是衝著鹽商而來的。

  這些事情不過是鹽商的又一個罪證而已。

  “販賣私鹽,違法武裝,偷稅漏收,賄賂官員”哪一個不是掉腦袋的大罪?

  而這些鹽商依舊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為什麽?錢能同鬼神啊。

  朝堂上下都被他們拿錢砸爽了,怎麽可能會有人查?

  揚州鹽商,犯得事情太多了。

  真的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法紀。

  其實這些鹽商其實早都在密衛的必殺名單中了,但是這些鹽商幾乎把控了大明的食鹽流通渠道,再加上這些鹽商背後的保護傘太多。

  即便是朱由檢即位之後,也沒敢直接對這些鹽商下死手。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啟明商會已經遍及全國,運輸線路早已完善。

  即便是取締了鹽商,短時間之內也不會造成食鹽的緊張。

  而且取締鹽商,重整鹽道衙門,在兩淮強行推廣曬鹽法能能極大增大食鹽的產量,同時降低食鹽的成本。讓老百姓吃的起鹽。

  ....

  蘇州,常熟。隨著一項項的金銀珠寶從錢家被搜刮出來,錢謙益的心都碎了。

  “你們這群強盜。”錢謙益心裏不斷的咒罵道。

  同時那些圍觀的普通老百姓眼都看直了,同時心裏也產生了一絲疑問,難道這個“錢謙益真的是貪官?”

  畢竟大明官員俸祿確實不算很高,靠俸祿賺取這麽多錢真的是笑話。

  “大人核查清楚了,錢府共計黃金5000兩,白銀80萬兩,字畫307幅.,..

  差到一本賬簿,清楚的記錄著,錢府每年的收入。”

  密衛的搜查能力可見一般,在短短的一個時辰之內,就把錢府搜的七七八八了。

  “大明優待士子,給了他們免交田稅的權利,但是錢大人你太不知道好歹了。

  以你的身份,最多隻能免稅500畝的田地,但是你名下的十萬畝可都沒有交稅啊。”

  按照沒畝地2石的產量來計算,這些年你至少貪汙了20萬兩。

  太祖有令:“貪60兩扒皮充草剝皮充草,你這20萬兩,該怎麽辦不用我說了吧。”

  大明建國之初,反腐力度之大絕對算得上是空前絕後。

  明太祖頒布的《大誥》,凡是敢貪汙的人,別管貪汙多少,一律在臉上刺字,並且挖去膝蓋骨。並且明確規定,官員受贓數目到達八十貫就處以絞刑

  洪武後期,反貪律法更是變的嚴苛,不管到不到六十兩,隻要貪腐了立即處死。

  而且明太祖朱元璋還規定在各地的官衙都要建一座土地廟,當然這座廟可不是用來供奉土地的,而是把那些貪腐的官員處死後,再剝皮充草掛在土地廟前麵,用以警示後來的官員所用的。

  據傳聞,洪武三十年間,斬殺的貪官就有十餘萬人。平均下來每年也有3300多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規定早就變成了形式。

  天啟皇帝執政的7年,斬殺的貪官還不足十人。而且大都是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殺身之禍。貪汙不過是借口而已。

  殺貪官的刀都在貪官手中捏著,還指望他們能殺貪官?

  要不是朱由檢係統在手。

  提前布局,讓蘇破虜牽製住了建奴,穩定了大明周邊的局勢。

  而自己又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手段的掌握了軍隊,組建了可以監控天下動態的密衛,朱由檢可不敢重新撿起殺貪官的刀。

  畢竟大明皇家出現的怪事太多了,朱由檢可不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犧牲者。

  ...

  南直隸的催稅工作在南直隸地主老財們的團結一致下,順利的畫上了句號。

  不計其數的糧食和大量的金銀珠寶,直接堆滿了南京的府衙倉庫。

  大批物資在軍隊的護送下,源源不斷的向京城運去。

  金銀登記入庫,糧食則被源源不斷的送往九邊。

  9邊探馬齊出。

  軍隊也從一月一練,變成了半月一練。

  邊關交易被限製。來往的商人受到了嚴密的盤問。

  整個大明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

  ....

  此時的魏忠賢則帶著近萬廠衛踏入了廣東省。

  畢竟拖欠餉銀的不僅僅隻是南直隸。

  有了南直隸的前車之鑒。再加上啟明商會和密衛不斷的傳送消息。

  廣東省的富戶不等魏忠賢動手,便很自覺的把欠的稅收交了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