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籌辦自己的輿論渠道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0-10-19 19:29      字數:2361
  恭喜宿主手下認同宿主的達到了2萬人,掛機係統自動升為5級,5級掛機獎勵掛機隻能獲得超越當前世界的裝備,食物,日用品,生化士兵其他..”

  4級掛機自動結束,掛機獎勵已放入倉庫,請查收。”

  “4級掛機時長10天,獎勵100杆燧發槍(含彈藥),3000杆魯密銃(含彈藥)。生化士兵10名。大玻璃鏡十個,白紙十萬張(4開大小)。信鴿10對。

  信鴿:有效信息傳輸距離3000公裏。

  日飛行距離1000公裏。

  備注:信鴿最多隻能攜帶100g的東西。

  “真是缺什麽來什麽?”朱由檢不禁感歎道。

  隨著朱由檢對大明的掌握不斷的加深,越來月感覺到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縱觀古今,為了地方發生災害之後,往往會導致民亂?

  除了貪官不顧百姓的死活之外,運輸能力有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消息的滯後性。

  正常情況下,發生災害之後,當地州府會給朝廷寫奏折匯報情況。

  通常情況下朝廷會直接賑災,同時派遣欽差去查看情況。

  但是這一來而去的要多久?

  從災區帶朝廷哪怕是800裏加急,最快也得1天的時間,要是遠的,再加上路途不好走,十天半個月之後才把災情的奏折會報到朝廷也是常有的事。

  這中間寶貴的救災時間就白白的浪費了。

  更可恨的在中國的曆史上,報喜不報憂一直都是官員的處世之道。發生災情之後當地官員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開倉救災,也不是上報朝廷,反而會想著法的不讓消息傳遞出去。

  直到捂不住了,才上報,到那時朝廷的多付出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解決?

  如果引發了民變,對朝廷來說絕對是絕對是要命的影響。

  更可恨的是,即便是朝廷的賑災物資下達,經過這些貪官的層層攔截之後,最後能落到實處的往往十不足一。

  ....

  那些狗官之所以敢把手伸向賑災物資,除了朝堂斬殺貪官的刀已經生鏽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消息的傳遞。

  “吃不飽怎麽了,粥能見底怎麽了,朝廷就發這點糧食,有本事你們讓朝廷多發點來糧食啊?

  古代消息的閉塞,再加上大多數的百姓,鬥大的字不識幾個。百姓隻會把怨氣撒到朝廷身上。

  ...

  大明今後的天災可不會少了。

  為了避免人禍,引發大規模的民亂,消息的傳遞性尤為重要。

  這十對信鴿可以說來的很是時候。

  十萬張白紙對朱由檢老說也有有著極大的作用,之前的時候朱由檢不是沒有想過,開辦報社,來影響百姓的輿論。

  但是除了大明的紙張產量不足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百姓對大明官府並不信任。

  但是現在,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啟明商戶在各地百姓的名聲想當的不錯,尤其是上次的輿論戰中,啟明商會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樣也讓朱由檢看到了輿論的重要性。

  信鴿加上手中的白紙,朱由檢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不過目前信鴿資源緊張,在加上大明周邊的局勢依舊危險,朱由檢決定先把第一批的信鴿放到9邊和朱定海手中。

  十萬張白紙則計劃分發的發放到大明的2京十三省的布政使形式衙門所在地。

  即南京,北京,山東濟南,今山西太原。河南開封,陝西西安。四川成都。江西南昌。

  湖廣武昌,浙江杭州。福建福州。廣東廣州。廣西桂林。雲南,(治所雲南)貴州貴陽。

  之後再以這15個府為中心,印刷報紙,再輻射全國各個地方。

  凡是啟明商會能涉及的地方,都將被朱由檢的輿論部門所攻占。

  即便做不到控製輿論的作用,最起碼能保證大明的輿論尤其是江南等地的輿論不在僅僅被東林黨所掌控。

  東林人士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縱枉法。

  這些針砭時政的主張聽起來不錯,但是實際呢?

  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根本不把百姓和國家的利益放在眼裏。

  遼東建奴為何能崛起,和東林黨的神助攻脫不了幹係。

  自己的大哥剛即位之後,在東林黨的策劃下,袁應泰接替了熊廷弼的職位,結果呢?

  天啟元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遼東重鎮沈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袁應泰畏罪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

  就這東林黨還不死心,在熊廷弼剛剛穩定局勢,之後,有派遣王化貞去奪權,最終再次失地千裏。

  至於廉正奉公更是笑話,除了東林黨六君子之外,其餘的人有幾個能做到的?

  東林黨錢謙益家裏的萬畝良田哪來的?

  風花雪月,留戀勾欄的錢是從哪來的?

  一群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怎麽可能會顧及百姓的利益?

  他們反對朝廷向工商業者收稅,

  但是朝廷需要錢來運轉啊。

  沒錢怎麽辦?隻能向農民收錢了。

  老百姓才有多少錢?

  這不是往死裏逼老百姓嗎?

  這可是實打實的斷國家的根基啊。

  富人享受了國家帶來的利益,確不想承擔自己的義務,這怎麽可以?

  自己大哥開始時候重用東林黨,到後來重用魏忠賢,自己藏在宮裏,還不是看清楚了東林黨的嘴臉。

  曆史上崇禎皇帝相信了東林黨,結果呢?

  袁崇煥的5年平遼,把後金平到京城邊了。

  老百姓也被逼的不斷的反叛。

  最終朱由檢不得不自掛煤山了。

  現在的朱由檢可不敢重蹈覆轍。

  但是民間的輿論確實掌握在東林黨中,朱由檢不得不小心對待。

  天啟皇帝在的時候,為了盡可能的低調,再加上官府在百姓的眼中印象確實不怎麽好。朱由檢沒有開辦報社。

  自己登基之後,事情太多,再加上一心想要收回軍權。

  收回軍權之後,發現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也就把開辦報社行為放下了。

  現在收回了兵權,再加上查了不少貪官的家,雖然還沒有核算清楚,但是短時間之內錢糧足夠用了。

  再加上係統給的白紙,朱由檢計劃開辦一個小型的報社。

  沒錯,朱由檢並不計劃,開辦大型的報社,而是計劃開辦一個小報社,以啟明商會為中心,再把朝廷需要傳遞的消息傳送到大明的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