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旅順難題(能賞個推薦票嗎?)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0-09-20 20:48      字數:4238
  得益於提前封鎖了南關地區,再加上金州和旅順的聯係並不密切。

  旅順回歸大明的第14天,奴酋努爾哈赤才從晉商的口中得到旅順丟失的消息。

  這個時候,蘇破虜早已完成了百姓的運轉,加上旅順之前剩餘的遼民,以及蘇破虜趁機從金州救援回來的遼民,旅順地區匯集了近10萬遼民。

  十萬遼民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如果管理得當,完全能成為蘇破虜強有力的後盾,但是一旦失控,十萬遼民,同樣也可以把蘇破虜的部隊給吞的渣都不剩。

  軍事管理,蘇破虜還湊合能幹,但是管理百姓,可就超出蘇破虜的能力了。

  雖然蘇破虜實行了軍管,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讓旅順早日成為蘇破虜的後盾,以減輕啟明商會的壓力,蘇破虜不斷的上書朝廷派遣縣令過來,可笑的是,滿朝候補官員,聽到在旅順,竟無一人敢應。

  萬般無奈之下,魏忠賢隻能強派官員,沒想到被選中的官員不是請辭,就是丟下官印逃跑的。

  更有甚者,居然自導自演自掛東南枝,來製造輿論壓力的。

  迫於壓力,最終魏忠賢在請示了天啟皇帝之後,派遣了曹化淳作為旅順縣令。

  在臨行之前,天啟皇帝給了曹化淳一個錦盒,並且吩咐曹化淳到了旅順見了蘇破虜在打開。

  ......。

  “陛下是要在旅順複行衛所?”

  蘇破虜他們聽了這話便嚇一跳,這間屋子裏的大都是軍戶出身,而且之前都是普通的軍戶,他們當然知道軍戶、衛所的弊端。

  “請曹公公三思,目前軍中官兵雖有軍戶,可卻都是招募的兵丁,要是他們知道陛下把他們列為軍戶,勢必會令人心浮動,恐怕會生出亂子的!”

  他們幾乎下意識的就想到了,官兵們肯定會非常抵觸。

  畢竟,他們大都沒有讀過書,也不知道以前的曆史,衛所有什麽好處他們不知道。

  但是壞處他們卻非常了解,要知道,那些兵丁裏有很多人就是軍戶出身。他們怎麽可能才出狼口?又入虎穴?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麽,陛下怎麽不知道衛所的弊端。

  衛所中官長的腐敗嚴重,侵吞兵丁土地不說,士兵也苦於官吏的壓榨和勒索,自正統年間,就有軍戶逃亡現象,所以到了神宗皇帝那會,就開始改以營兵,以募兵製了。

  衛所到現在其實也僅保留框架而已,這點陛下豈會不知,但是,衛所製,也不是一無是處……”

  竹無心正要說話時,卻被曹化淳擺擺手阻擋住。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麽!不過陛下想推行的這個衛所製,不同於舊時的衛所製,

  雖然也叫衛所製,但本質上卻有不同,除了每個兵丁授田一百畝,另給農具、種子,並再給十兩安家銀之外,還有其他的優待。”

  其實一直以來,朱由檢都在考慮著怎麽樣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國家想要挺直腰杆沒有一隻強大的軍隊可不行。

  為此他查閱過很多資料。雖然不少資料都過分的吹吸將領的重要姓,但是結合後世自己的認知。

  朱由檢最終得出了目前情況下將領,士兵,裝備,是軍隊強大的三要素。

  將領是軍隊的大腦,古語有雲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可見將領對軍隊的重要性。

  士兵是戰場消耗品,想要保持軍隊的強大,必須把士兵訓練成戰鬥木偶。

  使得士兵畏懼軍官手中的皮鞭更甚於畏懼敵人的子彈和大刀。

  當然了也可以,通過培養士兵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來維持士兵的戰鬥力。

  但是現實情況下很難實現。

  靠著殘酷的軍法維持軍隊的戰鬥力,但是這隻是一時的,百姓不是傻子,沒了百姓補充,軍隊怎麽可能持續。

  強征?就意味著失去民心,那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最終,思來想去後,朱由檢還是把目光放到了衛所!

  衛所製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改進的餘地。

  隻要加以改進,其實衛所製還是相當不錯的。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由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天啟皇帝。

  “這些優待是什麽呢?就是,衛所軍籍兵丁所領軍田每畝隻納1鬥糧,兵丁平時不服差役以及各種徭役!”

  終於,曹化淳丟出了陛下給他的殺手鐧。

  “換句話來說,就是1鬥糧,不當差”

  “什麽1鬥糧!不當差!”

  眾人無不是為之一驚,其實大明的衛所軍戶確實是不納糧、不服徭役的。不過這也是隻是名義上而已。

  其實大明的軍戶,說白了類似於魏朝的屯田兵。

  他們屯田所得的糧食超過一半要作為“軍糧”上交,甚至許多地區剝削比例高達七成以上。

  說白了就是國家農奴。

  名義上,糧食是歸國家所有、供作戰的部隊作為軍糧使用。

  但實質上則是被世襲軍官所支配。

  不僅如此,世襲武將更是大量奪取衛所屯田、奴役軍戶來進行耕種,軍戶又變成了武將們農奴,在這種情況下,軍戶被歧視和逃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除了世襲軍官以外,有什麽人願意甘心“獻了終身獻子孫”地充當奴才。

  正因為知道其中的道道,他們才會覺得恢複衛所製,肯定會引起兵亂。

  現在建奴對旅順虎視眈眈,一旦出亂,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現在經過曹化淳這麽一說,大家卻隻看到了好處。

  不過與他人的驚訝不同,出身普通軍戶的竹無心目中卻閃過一道喜色,這個看似簡單的“1鬥糧、不當差”對於普通的兵丁來的意味著什麽。

  “曹公公,要是這樣的話,那弟兄們必定會歡喜的很,“1鬥糧、不當差”就是秀才也不過如此啊!”

  “哎呀,就是秀才也比不上啊,要知道也就隻免糧兩石,丁兩人罷了,那頂得上這個,曹公公,是軍戶一家人都不用服徭役嗎?”

  “是啊,1鬥糧、不當差,那要他們幹什麽?”

  麵對他們的詢問,曹化淳笑道。

  “當然是要他們服兵役了!這個1鬥糧,不當差,是給當兵的福利,他們就不用服兵役,哪有資格享受呢?哪怕是結束了兵役,也需要抽出時間來進行訓練。”

  大明國初的,衛所軍人“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到了內地就是是“兩分守城,八分屯田”。

  可實際上不管是普通衛的屯八戍二還是屯衛的全民屯田,專職屯田生產的永遠占大頭。

  屯田是官軍的主業,是生存之本,久而久之最後軍人大都變成了農夫。

  朱由檢當然不會犯曆史上同樣的錯誤,畢竟,他所需要的是一支戰鬥力強大的軍隊,而不是一夥農夫。

  這點在另一個世界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嗯,這個訓練怎麽說呢?就是每隔幾天操練一天,以百戶所為單位,每年農閑時,以千戶所為單位入營集訓兩個月。到了40歲就可以免除訓練。平時隻在當地訓練,需要征召時,由陛下下令征發……”

  其實說白了就是把衛所變成預備役,衛所製的壞處不少,可是好處更多。

  最簡單的來說衛所有個好處就是,實現無人區以及新征服區的最快實際占領,就像雲南,唐朝叫南詔,宋朝叫大理,就是到了蒙元那會也是地方土司自治,為什麽到了明朝變成了內地?

  不還是因為沐家率領十幾萬軍戶以衛所製屯兵雲南各地,如此幾百年下來,雲南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還有貴州等地的土司,怎麽就同意改土歸流,就跟結底還是因為衛所的存在。衛所就是蠶食新附地區最好的手段。假如永樂六年打下安南之後,調幾十萬軍戶安置紅河流域,會怎麽樣?

  交趾肯定就會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衛所的好處非常多,同樣壞處也不少,至少對於在座的這些人來說,他們壓根兒就看不到衛所有什麽好的地方,畢竟,再好的製度如果缺乏監督,遲早會變臭。

  大明立國這麽多年,衛所早就被自己折騰的臭名昭著了。

  想要說服他們接受重新設立衛所,必須的讓他們看到實打實的好處不可,而對於朱由檢來說,這並不是什麽事。

  軍戶不當差,1鬥糧。這樣的好處夠大了吧!

  “陛下心係我等,我等哪怕是拚了命也要保證旅順無憂。”蘇破虜適時的站了起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好,蘇將軍,不愧是大明的一員虎將啊。,陛下有令,封蘇破虜為破虜大將軍,全權負責旅順地區的一切軍務。”

  說著曹化淳取出了一封聖旨當著眾人的麵封蘇破虜為破虜大將軍。

  其實在曹化淳離京之前,天啟皇帝給了他兩封聖旨,一封,如果蘇破虜全力支持皇帝的命令的話,直接封他為破虜大將軍,負責旅順周邊的所有軍務。

  如果蘇破虜表現的稍微優點異樣。隻封蘇破虜為沈陽侯,封地就在沈陽。

  建奴你們不是該沈陽為盛京嗎?還把沈陽當做都城嗎?我把沈陽當做蘇破虜的封地看你怎麽辦?

  至於蘇破虜,大明需要的是忠心的將領,你再有能力不忠心該整敲打還的敲打。

  “卑職接旨,假以時日,定當去奴酋首級以報黃恩。”蘇破虜單膝跪地,雙手舉國頭頂,小心翼翼的結過了曹化淳手中的聖旨。

  “眾位。陛下聖明,爾等隻需專心殺敵,報效國家,陛下定然不會.....。”

  “這次我帶來了10門弗朗機和20名炮兵,現在全都交給蘇將軍,蘇將軍可要切莫讓建奴再踏入旅順啊。”

  ‘請曹公公放心,隻要我蘇破虜還有一口氣在,建奴就休想踏入旅順的地盤。”

  “好,好,好我這次帶來了1千京營,封令鎮旅順,和安頓百姓,建奴勢大,蘇將軍可在前往南關之前,在招募3000士兵......”

  有了蘇破虜的支持,再加上曹化淳帶來的1000京營,曹化淳很快就掌控了旅順。除了2萬在南關附近施工的遼民之外,其餘遼民全部被登記造冊,編入了皇莊之中。

  旅順地區除了那些軍田之外,其餘的所有田地都被編入了皇莊。

  說是皇莊,但是隻不過是披著皇莊外皮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而已。

  之所以是皇莊,就是為了某些人搶奪百姓的土地。

  旅順雖然落入建奴之手多年,但是還是有不少當地的地主,富商們通過海路逃跑了。

  如果不加以限製話,這些人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操控下,返回旅順對百姓進行土地兼並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為了保障旅順的穩定,必須徹底斷絕這種麻煩。

  所謂皇莊不過是無奈之舉罷了。

  “每人十畝,前三年每畝稅2鬥,3年之後每畝稅5鬥(0.5石),身體條件好者,可租賃多餘的土地,每畝稅6鬥。此稅為唯一稅,永不在增收其他稅賦。”

  每百戶分一村,十村為一鎮....”

  “所有糧食隻能交由啟明商會。....”

  隨著命令的下達,原本一潭死水般的旅順動了起來。

  雖然旅順地區,一年隻能種植一次,而且現在根本不是種植的時候,但是這不妨礙百姓開墾土地的積極性。

  漢人對土地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懷。

  一聽到分土地,所有的百姓都激動了起來,就連揮舞著鋤頭的勁都大了幾分。

  “大爺,朝廷命令下來了,每人十畝,朝廷給種子和和工具。....”一位二十出頭年輕漢字,高興在田野中歡呼著。

  “知道了,知道了。......”

  “聽說當兵的有100畝地呢。我要去當兵,這樣你們就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