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廣寧之敗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0-09-20 20:48      字數:2365
  怒氣衝衝的奴酋,查證之後才了解到,原來不知道什麽原因,大明皇帝下令,廣寧地區所有囤兵之所,隻能留2個月的糧草,其餘的糧草盡屯於右屯。

  而之前大軍出征,從廣寧抽調了大量的糧草,本來戰爭結束之後,就會從右屯運輸糧草,但是現在隻能嗬嗬了。

  其實按照明麵上的數據,廣寧僅庫房就應該有餘糧2萬石,但是架不住人心的貪婪啊,

  其餘的糧草早都被一群狗官換成銀子,藏在了自家的陰窖裏麵了。

  而作為廣寧第二大糧食集團的糧商們,精的跟猴似的,本來在廣寧就沒有留下多少糧食,在城裏混亂的時候,早都帶著糧食和珠寶跑了。

  至於人數最多的百姓,加起來才有多少存糧?

  雖然收獲了不少的金銀財寶,但是這玩意能建奴不缺,沈陽,遼陽,從那些漢人奴隸中,奴酋沒少獲得者玩意。

  但是現在奴酋缺的是糧食,金銀珠寶換不成糧食有個屁用?

  占領遼陽之後,奴酋直接下令,把廣寧的百姓,驅趕周圍的明軍據點,充當攻城的炮灰。

  隨後建奴大軍在漢奸的幫助下連攻陷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大淩河、錦安。直到右屯的時候才碰到了一個硬茬子。

  原來在得知廣寧大軍失敗之後,熊廷弼就開始積極的準備防禦,遷移周邊的百姓,收攏潰兵,清理周邊的樹木製作守城器械。同時在右屯周邊大肆挖掘陷馬坑和壕溝。

  待奴酋率領大軍趕至時,右屯周圍數十裏,早已被明軍搜刮幹淨。

  周邊陷馬坑,數不勝數,就連右屯城周圍都挖了3層壕溝。

  腦袋發熱的後金前鋒,直接在右屯栽了一個大跟頭。損失千餘眾。其中僅真奴就不下百人。

  當奴酋率領大軍,看到趕至的時候,看著城牆上大大的熊字旗的時候,和城牆上掛滿的後金勇士的頭顱的時候,不禁一陣膽寒。

  “熊廷粥真我後金心腹大患爾。”

  “傳令下去,快速驅趕大明奴隸,讓他們消耗守城的物質。”

  思慮了一番之後,奴酋道。

  整個大明,隻有熊廷粥,努爾哈赤才會高看一眼。熊廷粥坐擁數萬人馬坐鎮右屯,對後金來說絕對是心腹大患。

  右屯不拿下,奴酋就不敢兵進遼西,兵進不了遼西,就擴大不了戰果,擴大不了戰果,就沒有足夠的劫掠物資,沒有足夠的劫掠物資,後金就不能穩定。

  至於右屯內的糧草,奴酋根本不敢有所想,奴酋深知熊蠻子的德行,哪怕右屯易手,熊蠻子也不會給自己留下一顆糧食的。

  。。。。

  廣寧之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朝廷。

  整個朝堂炒成了菜市場。

  楚黨認為王化貞不聽熊廷弼調遣,悍然出兵,卻又識人不明,導致連戰連敗,精銳盡損。熊廷弼無力回天,才隻能死守右屯。牽製後金,不敢西下,不該有罪反而有功。

  東林黨為王化貞開脫,認為他是按照上報兵部的計劃發動戰役。是熊廷弼不予配合,麾下官兵作戰又不盡死力。更因為後金老奴過於狡猾,在明軍中安插大量奸細,這才造成戰役失敗。

  而且熊廷粥手握3萬雄兵,右屯距離廣寧不過咫尺遠,確眼睜睜的看著廣寧淪陷,主要責任應該在熊廷粥。

  雙方爭論不休,都好幾天了前庭依舊相持不下。

  天啟皇帝雖有耳聞,認為這是不僅僅是王化貞的錯,更重要的是東林黨的錯。

  沈陽,遼陽,就是在這群陰險狡詐的東林黨推薦的袁應泰手中丟的,

  王化貞也是他們選出來的。兵敗不思其責,反而在這裏攻詆攻城,真該殺。

  但是大明朝有個特性,皇帝下的聖旨隻有,經過內閣同意之後才能稱之為聖旨。不然隻能稱之為中旨。

  要是皇帝下的聖旨在內閣沒通過,內閣可以不執行,把聖旨“封還”。

  這就特別尷尬了。哪怕皇帝想做事,有一群豬隊友也做不成啊。

  雖然知道在遼東目前隻有熊廷粥才能穩定住局勢的,但是這種情況下下聖旨,內閣怎麽可能會通過?

  “不知道5弟有什麽想法沒?”

  自從上次5弟說出“王化貞不過是大明的趙括。”之後天啟皇帝越來越覺得自己這個5弟有點不尋常。

  ....

  “小五你對於現在的遼東局勢怎麽看?”屏退左右之後天啟皇帝親切的拉著朱由檢的小手問道。

  “不知遼東是何局勢。不敢妄下斷言。”

  雖然之後,曆史上,廣寧之戰,明軍敗得很慘,但是具體經過朱由檢並不清楚。

  “你來看,現在整個大淩河以北除了右屯之外,其餘皆落入建奴之手。”天啟皇帝指著一張地圖道。

  “右屯現在是熊廷粥看守,駐兵3萬有餘,內有糧倉200萬石。”

  .....

  “聽了許久,朱由檢總算明白過來了,現在整個廣寧地區,隻剩下右屯有足夠的兵力了,其餘明軍鎮守的堡壘隻餘下,老弱病殘。”

  “廣寧距離京城有近千裏之遙遠,等消息傳到,肯定已經滯後了許多,而王化貞不過一廢物,一旦右屯有失,遼西肯定擋不住後金的兵峰。”

  “小弟建議,朝廷當派遣一知兵擅戰之人,率領5000京營,奔赴遼西,同時就地招募民主壯,穩固大淩河防線。”

  “直接讓錦衣衛帶中旨奔赴毛文龍部落,讓其騷擾後金後方。”

  ....

  “還有孫得功投靠建奴一事,我大明居然不知。錦衣衛當負其責,臣弟以為,當整頓錦衣衛,加強監督百官的職責。不然下次直接把京城們給打開,我們還不自知呢。”

  從這幾天的接觸和原主之前的記憶,朱由檢得知天啟皇帝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再加上後世都說天啟皇帝是出了名的木工皇帝,由此可見天啟皇帝除了熱愛木工之外,還極其善於偽裝。

  自己三腳貓的偽裝功夫,估計早都被天啟皇帝看透了,不然也不會屏退左右,問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看法。

  “小五,就按照你說的辦,出兵的大將和錦衣衛指揮使的人選你有嗎?”

  “大哥,滿朝文武肯定有善戰之人,大哥選一個真正擅戰之人即可,至於錦衣衛指揮使一職位,小弟認為,當選一位忠於陛下的有才之人,但是必須不能和魏忠賢有牽連。”

  “為何?”

  “錦衣衛作為天子的耳目,必須直接對陛下負責,一旦被別人掌握,必須怎麽知道誰是忠誰是奸?”

  “好的,我知道了,你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