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合肥之戰
作者:李寒衣      更新:2020-03-01 00:12      字數:2201
  眾人初步商議之後,劉備於第二日帶關羽奔赴壽春,幫病重的巴祗處理刺史府的事務,以及他離世後的身後事。

  劉備將九江郡的太守印信及一眾事務全權托付給趙普。

  於是,南下吳郡尋找蔡邕的事也就耽擱了下來。

  九江郡位於江淮間,轄製陰陵、合肥、下蔡、當塗、鍾離等十多個縣,北接豫州,東臨徐州,從戰略上講,是兵家必爭之地。

  曆史上袁術就是以此為根據地,在後漢末與各路諸侯爭鋒,並最終在壽春稱帝。隻是稱帝之後,被曹操、孫策和劉備等共同討伐,兵敗乃至絕望病重而死。

  趙普驟然間接下這太守的大任,起初可謂毫無頭緒。

  不過好在,九江郡在劉備三兄弟精心治理之下,一向清平,少有必須需要他這代太守親自處理的事。

  這一過又是七八日,不遠處的壽春傳來消息,揚州刺史巴祗病死於任上,他的家人已經在從渤海趕來的路上。

  他在病重之時,將揚州九郡全權托付給劉備,劉備由此在朝廷冊封新任的刺史之前,暫時統轄九郡。

  這其中就包括了曆史上非常出名的江東六郡,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和廬江郡。

  趙普接到巴祗逝世的消息,心中有些難受,倘若終桓、靈二帝兩朝,東漢十三州各地的刺史能像巴祗一般,這黃巾之亂,斷然不會爆發,涼州積壓的民族和階級矛盾,也不會像現在這般尖銳,以至於無法緩和。

  後漢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不說成就罕見的盛世王朝,重現大漢榮光,很有希望的。

  可惜,像司馬直和巴祗這樣清廉的官吏終究太少。

  何況,漢靈帝都公然賣官鬻爵,上梁都歪到地上了,下麵又怎麽可能會不大肆收刮呢?

  趙普在這日下午,簡單處理了一些事務,站在太守府的庭院中思緒萬千,關於後世的記憶紛遝而來。

  曆史上九江郡除了袁術盤踞在此,還發生過一場令人心想深刻的戰役。

  孫權主動進攻曹操發生的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並非是一次戰役,而是前後在208年至253年東吳和曹魏爆發過的五次較大型的衝突。

  其中最出名的一次,發生在公元215年。

  前一年,曹操南征孫權無功而返,班師前留張遼、李典、樂進三將帶七千多人鎮守合肥。

  這裏簡單說一下,合肥對於孫權和曹操兩方的重要性。

  合肥最初不過是九江郡普通的縣城,連郡治都不是。但由於他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在戰時就成了必爭之地。

  在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孫策取合肥,任命顧雍為合肥長固守此地。但在建安五年,孫策就遇刺身亡,於是曹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讓劉馥占領合肥。

  曹操卓越的軍事才能斷定此城抵禦東吳孫氏進攻的重要屏障,於是命劉馥增築城牆,將合肥建為東南方重要的軍事據點,其主要作用便是成為抵抗敵人的寨壘。

  在曹操赤壁之戰失敗之後,東吳想要北伐,合肥就成為了阻擋大軍前進的重要障礙點。

  東吳的五次北伐最終皆止步於合肥,其中第二次合肥更是讓孫權損兵折將,史書稱終吳之世,也未能有淮南尺寸之土。

  公元215年,曹操出征張魯,擔心孫權會借機北伐,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寫到“賊至乃發。

  而這個時候,孫權與劉備的荊州之爭,最終以平分荊州作為條件,兩軍撤退。孫權見曹操遠在漢中,定然不能及時回到東邊,在八月率十萬人北至陸口,出征合肥。

  於是,張遼等便打開曹操之函,信函之上隻有兩句話。

  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護軍即是指送信函的護軍薛悌,眾將疑惑,不知曹操這是何意。

  張遼久隨曹操,深知其意,便對眾將道:“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足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大意是要在東吳軍集結完畢前突襲對方,先挫折敵人銳氣,以安定軍心,然後才可以順利守城。

  李典認同張遼,於是夜間募集勇士,殺牛犒賞全軍。

  翌日,張遼披甲持戟,衝鋒陷陣殺死數十人,斬孫權二員大將。張遼大呼自己的名字,衝入軍壘,到達孫權旗下陣營。東吳軍隊猝不及防,部將陳武戰死,宋謙、徐盛軍都不敵張遼所部,士兵開始潰散。

  東吳將領潘璋在後壓陣,馳馬追上,在馬上斬殺宋謙、徐盛軍中的逃兵,士兵見此才肯回頭再戰。

  孫權見狀大驚,無所適從之下隻好登山以長戟固守。

  張遼在山下搦戰,孫權不敢輕動,見張遼率軍甚少,便下令眾軍將張遼所部團團圍住。張遼勇猛突擊而出,東吳軍被打開缺口,張遼及麾下的數十人得以逃出,這時其餘軍士皆大聲呼喊:“將軍棄我乎?”張遼心生不忍,於是回頭再戰,孫權軍望風披靡,無人能擋,再次突出重圍。

  戰鬥從日出到中午,吳軍士氣全失,回軍修整守備,曹軍由此士氣大震。

  東吳大軍圍合肥十多日,因合肥城高牆固,因此久攻不下。這時疫病在合肥等地大行,孫權無奈隻得率大軍班師,他自己率千多虎士與淩統、甘寧、呂蒙、蔣欽為後。

  至此合肥之戰就進入了高潮部分。

  孫權等行至逍遙津北,張遼觀察敵軍撤退,便果斷率軍追擊,吳軍猝不及防,孫權被圍。

  淩統親率三百近兵衝入重圍,甘寧則引弓掩護,呂蒙、蔣欽死戰拒敵。

  此刻東吳人少,但三軍用命,拚力死戰終於救出孫權。

  淩統率少量軍士斷後,孫權與甘寧蹴馬趨津,但後路的索橋已被張遼軍所毀,有一丈於沒有木板。當時孫權近監穀利在馬後,讓孫權抓著馬鞍、鬆開韁繩,穀利在後麵加鞭,以助馬勢,孫權這順利躍馬過河,與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備的賀齊會合。

  負責掩護的淩統戰況極其慘烈,為拖住敵軍,左右人馬皆已戰死,自己也受傷多處,殺死數十人,在知道孫權已安全,才披甲潛行逃走,成功逃生後,在津渚上痛哭流涕。

  合肥之戰,是張遼軍旅生涯的巔峰之作,可謂一戰威震魏吳兩地。令孫權一生都背負此戰的陰影。

  史書記載在此戰多年之後,張遼已年老多病,孫權仍稱:“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