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河北名將
作者:李寒衣      更新:2020-03-01 00:11      字數:2155
  趙普何嚐不是在等待出師的合適時機,但顯然此刻的黃巾軍可謂正處在鋒芒畢露之時,貿然出擊等於以卵擊石。

  崔超在說明來意之後,他沒有急於回答,反而問道:“糧草還能撐多久?”

  “我們崔氏根基就在這安平縣,不瞞安定,節約一點再撐一年半載不在話下。”崔超並不完全是擔心糧草告急,怕的是黃巾軍合圍,將他們博陵郡完全孤立。

  到了那時就算黃巾軍不來攻打,困也能把他們困死。

  “那就無妨,崔公莫急,不妨再等一個月。”趙普勸誡崔超不可操之過急。

  時間在崔超叔侄的擔憂中緩緩而過,漢軍勝利的消息沒有傳來,卻等來了劉廣的求援信。

  一部兩萬餘人的黃巾軍於三日前圍困蠡吾城,攻勢極猛,劉廣漸漸有崩盤的征兆,所以遣人來安平求援。

  先不論他身為代安平縣縣令,救援都鄉侯乃是分內之事。

  論及厲害關係,崔超以為如若蠡吾城失守,安平也將淪為孤城,城破那是遲早之事。

  他喚來崔鈞,及長子崔平,囑咐他們兄弟要守望相助共抗大敵,凡事不決先問趙普。

  崔平已經二十有六,然則資質平平,家業守成或還湊合,成就一番事業,那是很難了。

  但是,崔平乃是孝子,知父親此去救援君侯,生死難定,欲代父出征。

  崔鈞跟隨崔超數年,叔侄情深亦要隨兄長同去。

  崔超長歎一聲,他今年已四十有九,在漢時三十六歲便可自稱老夫,此時平均壽命更短,僅僅有二十二年。

  以漢桓帝和漢靈帝為例,他們貴為天子,其生活條件各方麵比普通人乃至世族子弟好上太多,也都沒有活過四十歲。

  靈帝駕崩時三十三歲,桓帝離世也隻有三十六歲。這固然有他們貪圖享樂,沉迷酒色之故。

  但時代背景之下五十歲的人的確堪稱長壽了。

  “我已是垂死之人,”崔超安慰子侄,“即便戰死,也算是為朝廷為社稷而死,不負祖上蒙蔭。你們都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尤其是符平,我等長輩均對你寄予厚望,不可輕易犯險。”

  他翻身上馬欲帶五千人親自救援蠡吾。

  “崔公且慢,”趙普急急趕來,喊住崔超,他一路小跑上前扯住馬匹韁繩,“黃巾軍勢大,蠡吾城不可救,崔公若是信我,撐到六月待賊軍強弩之末,自可乘勝追擊。”

  他記得很清楚,從五月中旬漢軍開始反擊,先是皇甫嵩和曹操大破波才部黃巾軍。到了六月盧植更是在河北跟張角大決戰,連續數戰擊潰黃巾軍主力。

  他們根本不用等太久了。

  但此刻各地的義軍氣勢如虹,貿然去救被圍困蠡吾的劉廣,凶多吉少。

  崔超難得表現出怒氣,比之於趙普提及等同謀反的散資招募鄉勇時尤有過之。

  “安定這是欲陷我崔超乃至我們博陵崔氏於大不義嗎?”崔超難以置信的看著趙普,“我身為安平縣令平靖叛軍,援救上官乃是本分,若是畏死不往,天下將如何看待我崔超,如何看待我們崔氏?”

  這番話大義凜然,說得趙普臉色通紅。

  他不是不知漢時的士人重大義和名聲勝於生命,隻是一時忘卻了。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桓帝年間,第一次黨錮之禍。河南尹李膺在大赦後處死了蓄意在赦前殺人的張成之子。

  張成乃是宦官黨羽,宮中宦官一黨遂誣陷李膺等人共為部黨,誹訕朝廷。

  漢桓帝大怒,由此詔告天下,大肆逮捕黨人。時任太仆卿的杜密、禦史中丞陳翔等重臣,以及陳寔、範滂等士人皆被通緝。

  這些俱是天下名士,百姓以及士人口中的賢人。時任度遼將軍的皇甫規以沒有名列“黨人”為恥,特意上書言明他也有所參與,懇求桓帝“臣宜坐之”,將他一起治罪。

  這等例子不勝枚舉,在靈帝年間,黨錮之禍再起,被逮捕的士人多達七八百人,而且多數死於獄中。

  時任汝南督郵的吳導奉詔逮捕範滂,然而到了範滂的家鄉,終不忍殘害名士,竟趴在驛舍的床上痛哭。

  範滂知道後便親自前往監獄。汝南縣令郭揖見到範滂,親自解掉印綬即便跟範滂一起逃跑,也不願落下殘害名士的名聲。

  範滂不愧為天下名士,不肯連累他人,情願禍事在他這裏了結。與母親訣別時,範母對範滂道:“兒今日能與李膺、杜密齊名,死亦何恨?”

  由此可見,那時士人的價值觀是多麽重大義輕生死。

  此番前去救援都鄉侯劉廣,雖然與黨錮之禍士人與宦官對立不同。

  但博陵崔氏如果畏死不救,便等同將自家陷入貪生怕死這等大不義的境地之中,會被世人所不齒。

  念及此,趙普準備的一係列勸他留守安平的言語都咽回了肚裏。

  “是安定所慮不周,既然非救不可,懇求帶安定一同前往。”他此刻其實並沒有打敗黃巾軍的策略。但他深知一旦崔超身死,蠡吾城破,他在安平也遲早會成為黃巾軍的刀下鬼。

  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當時被壓迫已久的大漢百姓已經殺紅了眼,在起義之後,這憤怒百姓拔起屠刀一路燒殺搶掠,但凡不是他們陣營的都不會放過,哪怕一樣是貧苦百姓。

  崔氏是世家大族一旦攻破安平縣,以黃巾軍對官吏以及地主的憎恨,他們的屠刀可不會問崔氏是不是有功於地方。

  所以,趙普情願出去一試,哪怕他不太懂行軍打仗,騎馬也是近來才學會,離弓馬嫻熟差得遠,但說不定可以搏出一線生機。

  隨崔超出兵的有位少年遊俠,膚色黝黑,姿容甚偉,乃是崔氏在招募鄉勇時所得,名喚高覽,此人頗為驍勇,自薦願為先鋒。

  崔超見他不過十七八歲,擔心太過年少,不能擔此大任,要知此次救援須得殺開一條血路,進城去與劉廣部匯合才行。

  若在城外與黃巾軍死戰,無論是兵員和糧草均不足以支撐。

  本已經有些喪氣的趙普聽聞高覽之名不由大喜,此人乃是河北名將,早期甚至可與張郃齊名,由他在此,或許可破黃巾軍也說不定。

  “我閑暇時去看兵士操練,見過這位少年,高覽武藝絕倫,安定以為可當先鋒大任。”趙普開始信口開河,力勸崔超任高覽為先鋒。

  事實上,他不曾去看過兵士操練,更不曾見高覽顯露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