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蘇家是特例(求訂閱,求月票)
作者:沐柒綰      更新:2020-11-29 00:14      字數:2150
  至於蘇文江,知道自己其實並不是很聰明,恐怕是考不上那麽好的大學,不過蘇文江對於語言頗為感興趣,天賦也挺高,要知道蘇文江的英語挺好的,於是,蘇文江報考的是首都的外國語大學。

  終於到了出成績的那一天,全家人都去了一中,就是為了看兩人的成績。

  “如何了?”

  守著成績的是教導主任,看到蘇文江和蘇文湖來了,滿臉笑容:“你們還真是不得了啊,蘇文湖可是全省理科狀元,而蘇文江是全省文科狀元。”

  這麽多年教書下來,他怎麽也沒想到兩個狀元會出現在一個家庭裏。

  聽說蘇家其他孩子的成績都很好,教導主任覺得之後蘇家可能還會出狀元。

  蘇大貴有些意外:“全省狀元?”

  “是啊,我看了下兩人報考的學校,蘇文江同學報考的學校雖然還不錯,但還可以報的再高一點,蘇文湖同學肯定能夠進華清大學。”

  教導主任有些遺憾,在他看來,蘇文江大可以報華清大學,這樣兄弟兩個在同一所學校,也能相互照應。

  孫香蓮隻覺得驚喜不已:“太好了!謝謝老師。”

  “對了,因為兩個狀元是同一家,所以省裏麵有人要過來采訪他們,另外狀元還有獎金可以拿,除了獎金以外,大學一般會給優等生一部分獎勵,到時候應該會有人過來。”

  教導主任想起了之前校長的交代,連忙說道,這可是大事情啊,要知道淮縣不過是一個小縣城,雖說也有成績好的優等生出現,但從來沒有狀元。

  蘇文江和蘇文湖可是淮縣第一個狀元。

  蘇大貴沒想到還會有采訪,頓時急了:“采訪什麽時候會來?能不能不采訪?”

  “這恐怕不行,省裏麵都安排好了,每年狀元都會進行采訪,你們放心,他們不會亂說什麽的,主要就是采訪蘇文江同學和蘇文湖同學。”

  蘇甜甜倒是很好奇這個采訪,回去之後,蘇文江和蘇文湖考了狀元的消息瞬間傳遍整個村子,現在村子條件好了,讀書的孩子多了,也有同期高考的人,隻是成績一般。

  大家聽到蘇文江和蘇文湖的成績的時候,驚訝萬分,最驚訝的大概就是吳大華了,早些年他就看出來蘇家二房不簡單,肯定會有大出息的,沒想到蘇家二房那麽厲害。

  劉氏聽到這個消息,再想到自己的孫子孫女,忍不住搖頭,人比人真的是要氣死人,明明都是一個村子出來的,可偏偏人家的孫子就是厲害。

  “看看人家的孫子,再看看自家的,隻覺得自家的孩子實在是太不爭氣了。”

  “沒辦法,當初知道蘇家老大在首都工作,我就知道蘇家絕對不是池中物,好在我們和蘇家沾親帶故。”吳大華覺得自己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讓自己女兒嫁到了蘇家。

  劉氏感歎道:“雖說文江和文湖是我們看著長大的,但文河和文建才是我們的親外孫,也不知道他們會怎樣。”

  尤其是蘇文河明年就要高考了,劉氏有些激動,又有些擔憂。

  “沒事的,文河和文建的成績不是都很好嗎?我相信隻要他們正常發揮,不會有什麽問題的。”吳大華對兩個外孫很有信心。

  沒兩天,省城安排的記者以及華清大學和首都外國語大學的老師都過來了,蘇大貴和孫香蓮這段時間讓家裏人把家裏仔細打掃了一遍,幾乎是一塵不染。

  記著和老師看到蘇家這般幹淨,忍不住暗暗點頭,看來蘇家人很重視這件事。

  “請問你們是”孫香蓮看到陌生人,當時教導主任隻說有個記著要來,怎麽一下子那麽多人?

  “我是省城日報的記者,這兩位分別是華清大學和首都外國語大學的老師。”其中一個年輕人站起來回答道,隨後幾人自我介紹,分別握了握手。

  蘇文湖和蘇文江也被叫了出來招待客人。

  華清大寫來的人名叫許晉,是專門負責新生事宜的老師,首都外國語大學的情況也差不多,這位名叫費邦。

  “請問你們就是蘇文江同學和蘇文湖同學吧?”記者看到兩人,連忙問道,蘇文江和蘇文湖這些年也算是見過大世麵,可上電視還是頭一遭,忍不住有些緊張。

  “是,我們是蘇文江和蘇文湖。”兩人有些拘謹,記者知道這兩個孩子緊張,連忙安撫道:“沒事,你們就當作是聊天就行。”

  蘇文江和蘇文湖連忙點點頭。

  記者繼續問道:“你們兩個一個是文科狀元,一個是立刻狀元,聽說你們一直以來成績都很好,有沒有學習上麵的小竅門?”

  蘇文江冷靜下來,搖頭:“並沒有,學習是沒有捷徑的,平時我們在家裏有閑暇時間的話,都會看看書,預習新的內容,鞏固學過的知識。”

  記者有些佩服,要知道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有那麽容易。

  “你們成為了狀元,有沒有什麽想法?高興不高興?”

  “當然很高興,但我沒想到我自己會考的那麽好,文湖我倒是意料之中。”蘇文江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聽到這個回答,記者有些好奇:“哦?這是為什麽?”

  蘇文湖笑了笑:“可能因為我每次成績都很好的緣故吧,不過大哥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的。”

  記者頷首:“據我所知,你們家的條件不錯,開公司做生意賺了不少錢,很多人覺得賺了那麽多錢,學習好不好無所謂,你們是怎麽想的?”

  其實他說的有些道理,隨著改革開放,不少人都下海經商,賺了不少錢,對於孩子的管教也沒那麽嚴苛了。

  “這是兩回事,我是雖然不是長房長孫,但也是長孫,自然要給下麵的弟弟妹妹一個好的榜樣。”蘇文江傲然回答道,這麽多年他一直都是約束自己的。

  記者有些震驚,他知道在農村,宗族觀念比較濃重,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是常有的事情,可是不吵架的少之又少。

  蘇家這種可謂是特例。